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幹細胞”還將帶來多少“再生”可能

新年伊始, 人們再一次看到了幹細胞研究帶來的“再生”可能。

1月12日, 我國“誕生”世界上第一個幹細胞研究破解卵巢早衰難題的健康嬰兒。

這意味著我國在卵巢再生臨床研究中獲得突破性進展, 這也是再生醫學技術攻克女性不孕的一大階段性成果。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和南京鼓樓醫院合作完成。

對於幹細胞, 公眾並不陌生, 坊間常常傳出治療費用動輒數十萬元甚至數百萬元、臍帶血幹細胞存儲意義非凡等說法, 就連日本福島核洩漏發生後, 當地工作人員都被要求存儲一些自己的幹細胞, 以備再次發生意外時使用幹細胞技術進行救治。

在再生醫學專家看來, 幹細胞主要有兩個特徵:一是自我複製, “一個變成兩個完全一樣的”;二是多向分化, 能向不同的組織分化, 最常見的是細胞替換, 比如說白血病, 做造血幹細胞移植,

在某種程度上相當於換了正常的幹細胞。 當然還可以進行組織結構的重塑, 修復各個器官的損傷。

這一次科學家和醫生聯手破解的, 正是卵巢的早衰問題。 這個問題在育齡女性中發病率超過1%, 且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和年輕化趨勢。 按照南京鼓樓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孫海翔的說法, 這類患者即使通過輔助生殖技術, 也很難實現受孕。

“通俗點說, 卵巢早衰就像一株鮮花從根莖枯萎, 沒有好種子, 如何能結出甜美的果實?”孫海翔說。 也因此, 破解的關鍵就在於如何挽救卵巢功能。 但目前來看, 包括雌孕激素替代治療等在內的常規方法都收效甚微。

多年前, 孫海翔團隊開始和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戴建武再生醫學研究團隊合作,

開展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干預卵巢早衰合併不孕症臨床研究。 該臨床研究還成為我國實行幹細胞臨床研究備案制度後, 首批備案的8個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之一。

戴建武說, 為了攻克這一難題, 他所在的團隊設計了可注射、可降解的智慧型膠原支架材料, 用於卵巢功能的“再生”:臍帶間充質幹細胞附著在膠原支架材料上, 利用支架幫助幹細胞定植、分化, 啟動原始卵泡, 修復早衰的卵巢, 如此讓患者“重獲”生育能力。

放眼全球, 幹細胞治療的一大瓶頸就在於如何在“流動”的人體內, 將幹細胞“固定”在所需器官部位。 具體到這一次, 難題就成了如何能讓幹細胞“種”在卵巢裡。 孫海翔說, 通過戴建武教授團隊設計的可注射、可降解的智慧型膠原支架材料,

成為解決難題的功臣, 讓幹細胞“固定”成為可能。

來自研究團隊的資料顯示, 兩年來, 這次臨床研究已入組患者23人, 隨訪發現9位患者出現有卵泡活動的卵巢功能恢復現象, 且已有2位患者獲得臨床妊娠。 今年1月成功分娩的患者, 正是于2015年12月接受的幹細胞卵巢內移植術, 2016年又兩次接受移植術, 2017年5月這位患者成功實現自然受孕, 直到今年1月產下一個新的生命。

幹細胞研究帶來器官“再生”的可能, 早已不是第一次。 此前, 戴建武團隊聯合南京鼓樓醫院胡婭莉教授團隊, 經多年合作破解了“子宮內膜”的再生難題。 嚴重的子宮內膜損傷, 導致的重度子宮腔粘連, 曾一度被認為是導致不孕的“絕症”。

2015年, 戴建武團隊聯合武警後勤學院附屬醫院(天津)破解了脊髓損傷修復這個世界性難題。 聯合團隊開展了我國第一例神經再生膠原支架治療急性完全性脊髓損傷臨床研究, 經過一年多的康復, 這名原本下身癱瘓的受試者在支具的輔助下, 可以通過髖關節的活動行走, “生活自理能力顯著提高”。

如今的卵巢再生研究, 又是一次新突破。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細胞資源儲藏及研究中心主任袁寶珠表示, 在嚴格監管的前提下, 幹細胞技術將為我們帶來更多福祉。 不過, 幹細胞研究和應用也面臨不少待解的問題, 如診斷標準、研發與臨床有效合作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