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明王朝的最後軍神,西南少數民族共尊漢王,至今仍在祭拜

大明王朝的最後軍神, 西南少數民族共尊漢王, 至今還在祭拜。

此人便是李定國, 定國定國卻並未能定得大明。 李定國十歲參軍, 參的並不是官軍, 而是張獻忠的起義軍。 李定國言談舉止異于常人, 相貌更是不凡。 張獻忠一個偶然的機會, 知道後便將他收為養子。 到十七歲時便獨領一軍, 軍中共有兩萬余人, 李定國把他們弄得服服帖帖的, 跟隨著張獻忠南征北戰的。

李定國作戰勇猛, 常常身先士卒, 襄陽大捷將張獻忠的起義軍起死回生, 他算首功。 到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 李定國受封安西將軍, 一人管轄十六座軍營。 作戰有勇有謀, 時人稱之謂“萬人敵”。 張獻忠率軍北伐清軍時, 被清軍不幸射中陣亡。 李定國主張率舊部歸順南明朝廷, 在清軍入關之後李定國對明朝的看法便隨之改變。 希望恢復大明漢人江山。

雲南貴州等地因清軍南下大亂, 李定國率大西軍入城時萬人空巷, 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南明永曆政權昏庸無能, 丟失江南等地, 只得逃亡雲南李定國。 李定國結合當地特色, 特地訓練了象軍。 清王朝當時派定南王孔有德及吳三桂率兩路大軍, 夾擊包圍大西軍抗清基地。 大戰中李定國連戰連勝奪回廣西等地,

大約三千里的土地。 這一過程中先後大敗兩名清朝王爺, 一名是定南王孔有德, 另一名是敬謹親王尼堪。

李定國受封的是正式封爵是晉王, 但其鎮禦西南期間, “赤心抗擄, 優撫黎庶, 漢夷邊民, 同感恩德”。 白、彝、傣等各少數民族同胞,

自發尊稱這位漢族將領為“漢王”, 並一直延襲至今。 到後面南明政權有起色之後, 張獻忠的一個養子孫可望發動內戰, 失敗後北上逃亡清廷, 在後面被人借狩獵之機將其射死。

孫可望獻出西南地方的地圖及兵力部署, 南明大勢已去。 後永曆帝被扣在緬甸,

李定國手下一部分將領投清, 在他四十二歲生日之時, 南明永曆帝被吳三桂絞殺, 李定國知道此消息後流下血淚痛哭。 臨終前囑咐兒子及部下不許投降, 他們也按照了李定國的吩咐, 聚于阿瓦河東百里, 稱為“桂家”。

當地各族人民自發奉李定國為神, 過晉王墓均拜。並在那後山建“漢王廟”,每年春節進行隆重祭祀。

過晉王墓均拜。並在那後山建“漢王廟”,每年春節進行隆重祭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