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小時候聽說的馬虎子是誰?

在鹿邑, 好多人們習慣稱媽糊為‘媽糊子’。 其實這與隋朝開挖運河的麻叔謀有關係哩。 [3]

過去, 鹿邑人們哄小孩哭鬧時要哄不好, 就嚇小孩子說:別鬧啦, 再鬧‘麻鬍子’來了。 小孩聽後立馬不敢哭鬧了。 其實, ‘媽糊子’應該為麻鬍子, 就是《開河記》上所載的, 給隋煬帝開河, 蒸死小兒的麻叔謀;正確地寫起來, 須是“麻鬍子”。

當年隋煬帝下詔開汴渠, 麻叔謀被任命為開河督護。 他到達寧陵後患病, 臥床不起, 求醫診治。 醫生說必須用肥嫩的羊肉蒸熟後加入藥物, 一起服食。 麻叔謀讓人找來幾隻羊羔, 同杏酪、五味子一同蒸食,

名為“含酥臠”。 鄉村百姓前來獻羊羔約有數千人, 麻叔謀收下羊羔, 給了他們優厚的報酬。 寧陵縣下馬村有個叫陶榔兒的地主, 家財萬貫卻為人兇暴, 他家的祖墳靠近河道, 害怕挖河時被發掘, 就偷了別人家一個三四歲的男孩, 殺死後砍掉頭和腳, 蒸熟裝入食盒獻給麻叔謀。 麻叔謀吃著這肉, 香美異常, 和羊羔肉味道不同, 十人滿意, 就下令讓河道在經過陶家墳地時繞了個彎。 陶榔兒兄弟感謝麻的恩德, 繼續偷盜小兒蒸熟獻給麻叔謀來討賞。

結果麻叔謀吃上癮了, 其他什麼也不想吃了, 非吃蒸的小孩子肉不可;可是甯陵一帶小孩子被他吃了好多, 嚇得當地百姓都把小孩子藏起來了, 就這還有丟失小孩的, 但麻叔謀就有斷餐的時候了, 就有人給他出注意, 去鹿邑偷小孩吃, 結果麻叔謀就派人去鹿邑偷小孩回來蒸著吃。 就這樣鹿邑當時好多人家的小孩接二連三的丟失, 報官官不敢過問, 老百姓苦不堪言, 只有把小孩子藏起來, 並哄嚇小孩子:別哭, 麻鬍子來了, 聽見就不能抓去蒸蒸吃,

結果小孩聽說麻鬍子三字嚇的一聲也不敢哭了。

後來鹿邑老君爺顯靈施法告知了隋煬帝, 隋煬帝大驚, 立馬派大將來護兒把他逮捕, 以“食之人子, 受人之金, 遣賊盜寶, 擅易河道”等罪名懲治麻叔謀, 陶榔兒兄弟也同時正法。

麻叔謀處死後屍體交給鹿邑的老百姓處理, 鹿邑老百姓對麻叔謀是千仇萬恨, 沒有一個不想吃他肉喝他血的, 可是人太多分不過來, 就有人想個法子, 把麻叔謀剁碎燉湯喝就人人有份了, 就這樣, 把麻叔謀剁碎扔進大鍋, 可是人太多, 加水多湯就稀了, 人們又想個法, 把浸泡的黃豆、小米磨碎成沫, 取汁放入這個大鍋, 於是人們都喝上了麻鬍子湯, 才解了一些心頭之恨。

自那以後,

人們為了紀念這件事, 就把浸泡的黃豆、小米磨碎成沫, 取汁煮成的湯叫麻鬍子湯, 即好喝又解氣, 所以鹿邑人民都愛喝這個, 後來慢慢把‘麻鬍子’寫作‘媽糊子’(本來這個湯色味不亞乳汁, 稱媽(俗指奶水)糊也不為過), 不在提‘麻鬍子’了, 以防噁心人的胃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