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老照片:山海關天后宮

在山海關防線內, 老龍頭西一公里左右, 是潮河匯入石河後通往大海的入海口;這一帶水面寬闊, 非常便於船隻停泊, 在明代, 這裡是山海關駐軍的軍用碼頭。 口東的臨海平原域上, 曾經均勻的分佈著三座寺廟, 三座寺廟都是坐北朝南, 並且基本分佈在一條直線上, 最東側的是位於石河入海口東側的天后宮, 西側是靠近老龍頭的龍王廟。 中間則是北海海神廟。 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 在山海關城建成一年後, 徐達在這裡設立了軍用碼頭, 主要用以為鎮守山海關長城的軍隊由海道運輸糧食和軍用物資。

天后宮供奉的是媽祖, 是福建沿海一帶流傳保佑出海人員平安的地域性神。 後因洪武年間通海運, 隨著船員傳入北方, 被出海的軍民信奉。 逐步在北方沿海一帶流行, 因信眾比較多, 逐步開始在北方建廟。 石河口天后宮建于明天順八年(1464)秋七月始修建, 天順九年(1465)年冬十月竣工。 明代之後的清代雖然山海關的軍事功能大幅度削弱, 但因民間信眾較多, 天后宮在清代依然紅火興旺, 乾隆九年(1744)知縣(臨榆縣)鐘和梅重修。 廟額“珠宮湧現”為清乾隆御筆。 但在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 清軍投降, 這裡是臨海要地, 被德軍佔領。 現在能看到的照片資料多是這個時期的。 建國後由於破除封建迷信, 1958年, 將廟拆毀, 僅存遺址。

第一張是德國公使穆莫于1900年左右拍攝的東南方向向西北方向的天后宮全景。

第二張是德國人艾德文於1900年左右拍攝正東向正西拍攝的天后宮全景。

第三張1901年左右出版的明信片, 能看到東南向西北拍攝的天后宮遠景。

第四張 1901年左右出版的明信片, 是從海上西方向東南方拍攝的, 能看到天后宮臨海方向高大的台基。

第五張1901年左右出版的明信片, 是從天后宮正殿拍攝的“回頭是岸”牌坊

第六張1912年左右拍攝的照片, 是從正南向北拍攝的天后宮歇山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