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丞相和宰相的稱呼何時才有的?它們之間有何區別嗎?

在春秋時期中國開始出現宰相一職, 其中以齊國的管仲最為出名。 宰相的宰是指主宰的意思, 春秋戰國時期的宰相權利僅次於君主, 總管國家的行政服務。

丞相宰相其實是一個概念, 如果嚴格意義說宰相的權利應該比丞相大一些。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他不但把最高統治者的名稱由天子改為皇帝, 也把宰相改成了丞相, 這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次從法律的角度明確了丞相的官名。

漢朝的時候基本沿用了秦朝的丞相制度, 不過為了防止丞相權利過大, 有時候會設置左右丞相相互牽制。 到了唐太宗時期丞相的權利進一步被削弱, 丞相一職滿地都是,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幾乎各個地方的首腦都是丞相。

其實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丞相和宰相基本沒有什麼區別,

但是從權利範圍來看, 春秋戰國時期的宰相權利更大。 而秦朝以後的丞相雖然和宰相的職能一樣, 但是他把一個宰相分成了多個丞相, 以此來限制相權威脅皇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