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最年輕狀元7歲吟詩作對,17歲金榜題名,不服不行?

隋煬帝在位時期, 開創了科舉考試制度, 從此寒門學子就有了施展才華的機會, 朝廷也通過科舉制度招攬了不少人才。 與其他比賽一樣, 科舉考試也是擇優錄取, 一甲第一名則會被皇帝欽點為狀元, 二三名分別是榜眼和探花, 其餘金榜題名的則是賜進士及第。

從某方面來說, 古代的科舉考試競爭的激烈程度, 與現在的高考相比, 有過之而無不及, 有人一生都考不中舉人, 狀元更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曾經有一位牛人, 幾乎擁有過目不忘的本領, 7歲就能吟詩作對, 17歲時金榜題名, 殿試中脫穎而出, 成為當科狀元, 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

莫宣卿, 出生於西元834年, 廣東封開縣人, 三歲時父親就病逝了, 從此與母親相依為命。 後來, 母親帶著莫宣卿改嫁, 繼父家境比較殷實, 視他為親生兒子, 六歲的時候就把他送到學堂讀書。 莫宣卿聰慧過人, 許多文章只要看一遍,

就能一字不落的背誦下來, 時人稱讚他為神童, 老師對他也非常器重。

年僅7歲的時候, 莫宣卿就能出口成章, 吟詩作對更是其拿手絕活, 就連舉人出身的教書先生, 都對他佩服的不行。 八歲的時候, 他就寫了這麼一首詩:“我本南山鳳, 豈同凡鳥群。

英俊天下有, 誰能佑聖君。 ”

西元851年, 他獨自一人來到京城參加會試, 畢竟年紀較小, 也沒有多少心理負擔, 即使這次落榜的話, 以後還有很多機會。 考試的過程中, 當其他考生還在奮筆疾書時, 莫宣卿就交卷了。 當時的皇帝唐宣宗, 看完莫宣卿的文章後拍手叫絕, 果斷欽點他為狀元, 賜內閣中書大學士。

以莫宣卿的才華,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 肯定是前途無量, 說不定能夠成為皇帝身邊的寵臣。 莫宣卿是個大孝子, 為官之後想把母親接到京城, 但母親習慣了家鄉的生活, 不願意到京城居住。 於是, 莫宣卿就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請求出任南方地方官。

皇帝非常愛惜他的才華, 但被他的孝心所感動, 就答應了他的請求, 任命他為台州別駕。 在莫宣卿離開京城的時候, 唐宣宗給他不少賞賜, 很多官員都出城相送。 奈何天妒英才, 他34歲的時候身患重病, 不久後就去世了, 皇帝悲痛萬分, 賜他諡號為“孝肅”。

雖然莫宣卿不太出名, 且僅有三首半詩留存於世, 但他作為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 也是兩廣第一個狀元, 在嶺南文化史上有這不可忽視的地位。 我17歲的時候還在讀高中, 而莫宣卿卻在那個年紀就考中了狀元, 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你17歲在幹嗎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