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毛之後,世間再無女子

一九九一到二零一六, 時間過去了整整二十五年, 有人出生, 有人逝去。 花草枯盛輪回, 獸鳥舊窩變新窩。 世間佳話傳奇層層堆疊,

但唯獨喜愛上了她——三毛。

“一年又一年的流逝, 沉思追憶, 回首前程往事, 思念的傷痕越陷越深。 多年以前的熟悉, 多年以後的今天, 一切的一切早已煙消雲散, 你還是你, 我還是我, 一樣的陌生人。 ”

三毛, 原名陳懋平, 後改名為陳平, 1943年出生于重慶, 1948年, 隨父母遷居臺灣,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 1

967年赴西班牙留學, 後去德國、美國等。 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 並以當地的生活為背景, 寫出一連串膾炙人口的作品。

1981年回台後, 曾在文化大學任教, 1984年辭去教職, 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 1991年1月4日在醫院去世, 年僅四十八歲。 其足跡遍及世界各地, 作品也在全球的華人社會廣為流傳, 在大陸也有廣大的讀者, 生平著作和譯作十分豐富, 共有二十四種。

有書道:“女子大美為心淨, 中美為修寂, 小美為貌體”。

不知道三毛稱得上哪一種美。 大美於她似有對峙, 中美於她卻有矛盾, 而小美不是僅僅能詮釋出她的。

人們談起三毛, 一般想到的是她動盪一生的“流浪”生活和敢愛敢恨的感情世界, 其次才是她的作品。

因為一次被老師體罰, 使她對上學深惡痛絕, 嚴重到自閉。 放棄學業在家待了七年, 度過了人生最寶貴的年少時光, 七年間成天與書為伴。 使她為以後的寫作積累了知識。 然而自閉導致壓抑感暴烈的她, 選擇了一次割腕自殺。 幸運的是被家人救助及時免於死亡, 28針的縫補, 讓她從此要帶著那個醜陋的疤痕碾轉人世。

被油畫老師鼓勵她投稿, 打開了的她文學之路。 1962年以陳平之名在現代文學發表第一篇作品《惑》。

“歲月極美, 在於它必然的流逝。 春花, 秋月, 夏日, 冬雪。 你若盛開, 清風自來。 ”

在遠離學校七年之後, 靠著自學順利通過考試, 1964年她進了大學, 在大學裡遇到了她的初戀, 那個高富帥, 那個非常有才情的男人-舒凡。

兩年的戀愛歷程, 畢業之時還是分手。 舒凡說, 承受不了三毛的愛, 三毛的感情太過於濃烈, 太過於沉重, 壓的他喘不過來氣。

性格決定命運, 也許從一開始, 三毛的性格, 就註定了她的悲劇。

感情受挫, 她這次選擇遠走他鄉, 那一年是1967年, 她去了西班牙求學。

同樣是在學校裡, 三毛也遇到了追求她的各種男人, 只是受了情傷的她, 已經再無法動心。

在一次過耶誕節的時候, 遇見了Jose, 就是後來三毛給取名叫荷西的丈夫。 跟西班牙語的Jose發音也相似。

遇見荷西的時候, 荷西還是個懵懂少年, 還不足18歲。 三毛整整大他9歲。 但是荷西對三毛的情是無人能比的。 在三毛囿於世俗, 拒絕荷西的時候。 他卻以一個男人的氣概, 承諾三毛六年的時光。

三毛對於在那個極少下雪的天氣,卻獨獨在分離的那天下起了大雪那天的景象深深感動。

三毛並未把荷西的話當成誓言,雖然她對這位英俊的少年也很欣賞。

之後三毛從德國學完回到臺灣,邂逅了一位畫家。在決定了託付終身之時卻得知原來畫家早已有家室。她的世界頓時瓦解。

“愛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什麼那麼辛酸那麼苦痛,只要還能握住它,到死還是不肯放棄,到死也是甘心。”

經過這段可笑的戀愛之後,三毛最終心屬45歲的德國男人,那位紳士又體貼的德國人,讓三毛再一次墜入愛河。

愛的越深,痛的越狠。

在三毛再次決定步入婚姻之時,那位德國人突發心臟病,一夜而亡。

彼時的她,可想而知。

兜兜轉轉,1972年三毛再次來到了西班牙,偶然之間再次遇到了荷西。也許是緣分未盡。

在荷西的房間裡看到滿牆重新洗印的照片,全部都是關於三毛。

原來荷西去三毛的親戚家要來了照片,沖印之後再還給對方。

三毛又從傷心中活過來了。荷西給她的愛,不是嘴上的海誓山盟,而是徹底的實際行動。六年的等待,終於換來了三毛的認可。

三毛:今天回來,心已經碎了。

荷西:碎的心,可以用膠水把它黏起來。

三毛:黏過後,還是有縫的。

荷西把三毛的手拉向他的胸口,說:這邊還有一顆,是黃金做的,把你那顆拿過來,我們交換一下吧。

無意中說喜歡沙漠,喜歡撒哈拉。荷西就先行去了位於撒哈拉的磷礦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再租好房子,一切辦妥寫信給三毛,邀請她去撒哈拉。

這樣的一個實際行動,徹底把三毛融化。

到了撒哈拉之後,眼中所見的撒哈拉確實壯美,但是生活中的撒哈拉讓三毛痛苦不跌。那一年七月,他們在沙漠小鎮阿尤恩結婚。

荷西堅持他來掙錢養家,不喜歡三毛用家裡人給的錢。這點也讓三毛非常欣賞。

好在三毛能忍受清苦的生活,和當地的婦女做朋友,添置家什。

荷西在百公里外的地方上班,只有週末才回來。

三毛一個人的生活也過的有滋有味。正式以筆名“三毛”開始寫作。

兩年後的1976年夫婦移居大迦納利島,五月,她的《撒哈拉的故事》出版。

跟荷西在一起的六年,是三毛最幸福的時光。

只是荷西後來出了事故,過世之後,給三毛帶來的痛苦也是一輩子的。

“不要去看那個傷口,它有一天會結疤的,疤痕不褪,可它不會再痛。”

隨後是她漫長的幾年流浪式的生活,中南美之行結束後,1982年她返回臺灣,任教于某大學中文系。兩年後她赴美治病,一度喪失記憶,神經錯亂。

定居臺灣之後在一次跟團旅行中邂逅了西部歌王王洛賓。

三毛喜歡王洛賓是無疑的,喜歡到願意搬到新疆去跟王洛賓一起生活,有想過要一起走剩下的路,雖然那個時候王洛賓已經將近80歲,巨大的年歲差,也沒有讓三毛覺得有任何的不妥。

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從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只憑喜好,恣意灑脫。

三毛喜歡的是王洛賓的才華,還是愛的是王洛賓的人,這個不好說定。

喜歡和愛是不同的概念,不是嗎?

在和王洛賓生活在一起的日子,王洛賓在忙於拍他的紀錄片,時不時的也讓三毛入戲。三毛絕對不喜歡這種鏡頭下的生活,但是為了王洛賓,還是忍耐。

忍耐到終於不能再忍耐,最終爆發,卷起行李,拖著箱子,決然的離開了王洛賓的住所。

隨後,王洛賓寫信給三毛道歉,但造成的傷害已無法彌補。

三毛病了,因子宮內膜肥厚住進了院。

她最終選擇了自殺,在那個狹小的衛生間裡,用一條絲襪,上吊自殺。

那麼愛美麗的三毛,卻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那一年她才48歲。

如果生命是一朵雲,它的絢麗,它的光燦,它的變幻和飄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為它是一朵雲。三毛就是這樣,用她雲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隨心所欲的形象,無論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淒,她都無意矯飾,行間字裡,處處是無聲的歌吟,我們用心靈可以聽見那種歌聲,美如天籟。被文明捆綁著的人,多慣於世俗的繁瑣,迷失而不自知。讀三毛的作品,發現一個由生命所創造的世界,像開在荒漠裡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舉在塵俗之上,這是需要靈明的智慧和極大的勇氣的。

三毛作品:

文集:《傾城》《溫柔的夜》《哭泣的駱駝》《夢裡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來》《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馬》《背影》《我的寶貝》《鬧學記》《萬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記》《隨想》《談心》《我的快樂天堂》《高原的百合花》《親愛的三毛》《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三毛的書信劄與私相簿》《你是我不及的夢》

劇本:《三毛全集:滾滾紅塵》共出版發行作品23部

有聲作品:《三毛說書》《閱讀大地》《流星雨》

譯作:《刹那時光》《蘭嶼之歌》《清泉故事》《娃娃看天下》(共兩本)

詩: 《朋友》 

音樂專輯 (填詞):《回聲》《橄欖樹》 

三毛對於在那個極少下雪的天氣,卻獨獨在分離的那天下起了大雪那天的景象深深感動。

三毛並未把荷西的話當成誓言,雖然她對這位英俊的少年也很欣賞。

之後三毛從德國學完回到臺灣,邂逅了一位畫家。在決定了託付終身之時卻得知原來畫家早已有家室。她的世界頓時瓦解。

“愛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什麼那麼辛酸那麼苦痛,只要還能握住它,到死還是不肯放棄,到死也是甘心。”

經過這段可笑的戀愛之後,三毛最終心屬45歲的德國男人,那位紳士又體貼的德國人,讓三毛再一次墜入愛河。

愛的越深,痛的越狠。

在三毛再次決定步入婚姻之時,那位德國人突發心臟病,一夜而亡。

彼時的她,可想而知。

兜兜轉轉,1972年三毛再次來到了西班牙,偶然之間再次遇到了荷西。也許是緣分未盡。

在荷西的房間裡看到滿牆重新洗印的照片,全部都是關於三毛。

原來荷西去三毛的親戚家要來了照片,沖印之後再還給對方。

三毛又從傷心中活過來了。荷西給她的愛,不是嘴上的海誓山盟,而是徹底的實際行動。六年的等待,終於換來了三毛的認可。

三毛:今天回來,心已經碎了。

荷西:碎的心,可以用膠水把它黏起來。

三毛:黏過後,還是有縫的。

荷西把三毛的手拉向他的胸口,說:這邊還有一顆,是黃金做的,把你那顆拿過來,我們交換一下吧。

無意中說喜歡沙漠,喜歡撒哈拉。荷西就先行去了位於撒哈拉的磷礦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再租好房子,一切辦妥寫信給三毛,邀請她去撒哈拉。

這樣的一個實際行動,徹底把三毛融化。

到了撒哈拉之後,眼中所見的撒哈拉確實壯美,但是生活中的撒哈拉讓三毛痛苦不跌。那一年七月,他們在沙漠小鎮阿尤恩結婚。

荷西堅持他來掙錢養家,不喜歡三毛用家裡人給的錢。這點也讓三毛非常欣賞。

好在三毛能忍受清苦的生活,和當地的婦女做朋友,添置家什。

荷西在百公里外的地方上班,只有週末才回來。

三毛一個人的生活也過的有滋有味。正式以筆名“三毛”開始寫作。

兩年後的1976年夫婦移居大迦納利島,五月,她的《撒哈拉的故事》出版。

跟荷西在一起的六年,是三毛最幸福的時光。

只是荷西後來出了事故,過世之後,給三毛帶來的痛苦也是一輩子的。

“不要去看那個傷口,它有一天會結疤的,疤痕不褪,可它不會再痛。”

隨後是她漫長的幾年流浪式的生活,中南美之行結束後,1982年她返回臺灣,任教于某大學中文系。兩年後她赴美治病,一度喪失記憶,神經錯亂。

定居臺灣之後在一次跟團旅行中邂逅了西部歌王王洛賓。

三毛喜歡王洛賓是無疑的,喜歡到願意搬到新疆去跟王洛賓一起生活,有想過要一起走剩下的路,雖然那個時候王洛賓已經將近80歲,巨大的年歲差,也沒有讓三毛覺得有任何的不妥。

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從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只憑喜好,恣意灑脫。

三毛喜歡的是王洛賓的才華,還是愛的是王洛賓的人,這個不好說定。

喜歡和愛是不同的概念,不是嗎?

在和王洛賓生活在一起的日子,王洛賓在忙於拍他的紀錄片,時不時的也讓三毛入戲。三毛絕對不喜歡這種鏡頭下的生活,但是為了王洛賓,還是忍耐。

忍耐到終於不能再忍耐,最終爆發,卷起行李,拖著箱子,決然的離開了王洛賓的住所。

隨後,王洛賓寫信給三毛道歉,但造成的傷害已無法彌補。

三毛病了,因子宮內膜肥厚住進了院。

她最終選擇了自殺,在那個狹小的衛生間裡,用一條絲襪,上吊自殺。

那麼愛美麗的三毛,卻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那一年她才48歲。

如果生命是一朵雲,它的絢麗,它的光燦,它的變幻和飄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為它是一朵雲。三毛就是這樣,用她雲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隨心所欲的形象,無論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淒,她都無意矯飾,行間字裡,處處是無聲的歌吟,我們用心靈可以聽見那種歌聲,美如天籟。被文明捆綁著的人,多慣於世俗的繁瑣,迷失而不自知。讀三毛的作品,發現一個由生命所創造的世界,像開在荒漠裡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舉在塵俗之上,這是需要靈明的智慧和極大的勇氣的。

三毛作品:

文集:《傾城》《溫柔的夜》《哭泣的駱駝》《夢裡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來》《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馬》《背影》《我的寶貝》《鬧學記》《萬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記》《隨想》《談心》《我的快樂天堂》《高原的百合花》《親愛的三毛》《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三毛的書信劄與私相簿》《你是我不及的夢》

劇本:《三毛全集:滾滾紅塵》共出版發行作品23部

有聲作品:《三毛說書》《閱讀大地》《流星雨》

譯作:《刹那時光》《蘭嶼之歌》《清泉故事》《娃娃看天下》(共兩本)

詩: 《朋友》 

音樂專輯 (填詞):《回聲》《橄欖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