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學學趙匡胤的為君之道,兩件小事就拉開了上司和下屬之間的距離

宋太祖趙匡胤在當上皇帝之前, 是一個普通的禁軍首領, 因此登基之後免不了會出現一些不和諧的畫面。 比如之前那些哥們都是稱兄道弟的, 上朝的時候一片鬧哄哄, 搞得趙匡胤有時候都懷疑自己有沒有當皇帝, 君臣之間的界限太模糊了。

趙匡胤

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趙匡胤在高人的指點下, 做了兩個小改變, 一下子就把君臣之間的等級拉開了, 也由此樹立起了皇帝的威嚴, 並且持續影響了後世將近一千年。

趙匡胤做的第一個決定就是廢除了宋朝以前的君臣同坐的議事形式。 宋朝以前, 大臣們上朝時是可以坐的, 這算當官的優待和榮耀。 但是趙匡胤登基後就發現問題來了:大家以前都同朝為官, 本來就很熟悉, 一起排排坐;現在我當皇帝了, 大家還是一起坐, 那這個皇帝當得還有什麼意思?沒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啊!

趙匡胤想改,

可也不能直接下個聖旨就把凳子撤了, 這樣傳出去對名聲不大好。 於是乎他就想了個妙招, 下次上朝的時候, 他先讓大臣們到別處呆一會。 趁著這個節骨眼, 他趕緊命令內侍們把凳子給撤掉了。 等大臣們回來後一看, 怎麼坐的凳子都沒了啊?臣子們都是聰明人, 一下子就明白了趙匡胤的心思, 於是大夥紛紛心照不宣地繼續站著上朝。 由此一來, 君臣的界限就確立下來了。

宋朝以後大臣就得站著上朝了

趙匡胤幹的第二件事就是將烏紗官帽的後頭加上了兩根大翅膀。 趙匡胤登基後又發現了一個問題:上的時底下那些官員老是交頭接耳說些悄悄話, 於是朝堂內經常有那種嗡嗡議論的雜音。 趙匡胤心裡雖然不開心, 可又拉不下臉為這等小事發火。 怎麼辦呢?趙匡胤想了一個妙招:話說唐朝時候官員上朝戴的烏紗官帽原本是一個孤零零的直筒, 趙匡胤就在這直筒的烏紗官帽後面加上了兩根長長的翅膀。 這樣一來皇帝在上頭坐著, 下面的官員要是搖頭接耳講悄悄話的話,

頭只要稍微一動, 他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於是乎官員們上朝時再也不敢胡亂動了, 朝堂的威嚴一下子就體現出來。

烏紗帽的兩根大翅膀是趙匡胤的發明

趙匡胤通過這兩個小小的改變, 把自己作為皇帝的威嚴給恰到好處地體現了出來,

同時也拉開了君臣之間的距離。 所以說為君之道, 還得學學人家老趙。

歷史真有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