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諸葛亮為何自比于管仲樂毅,而不是蕭何張良?原因在於《梁父吟》

小夥伴們還能回憶起中學時候學的《隆中對》嗎?裡面有這樣一段話:“亮躬耕隴畝, 好為《梁父吟》。 身長八尺, 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時人莫之許也。 ”意思是說諸葛亮親自在田地間耕種, 喜愛吟唱《梁父吟》, 他身高八尺, 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樂毅, 當時的人都不承認這件事。 可令人奇怪的是, 管仲樂毅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人, 諸葛亮為何要自比於他倆, 而不是自比于漢室開國功臣蕭何、張良呢?

其實原因就在於《梁父吟》, 《梁父吟》是齊魯歌謠, 其講述的是春秋時期齊國國相晏子設計誅殺齊國勇士的故事。 重點就在於它是齊魯地方的歌謠,

而不是別的地方。

再來看看管仲和樂毅的生平事蹟, 管仲, 春秋時期齊國的著名政治家, 被齊桓公拜為相國, 經過他對齊國一系列的政治、軍事、經濟等改革, 齊國成為了第一個“稱霸諸侯”的國家。

在發展經濟上, 管仲提出了“國多財則遠者來,

地辟舉則民留處, 倉廩實而知禮節, 衣食足而知榮辱”的著名論斷, 在對外主張上, 他提出“華夷之辨”與“尊王攘夷”的民族主義思想。 聯合北方鄰國, 抵抗山戎族南侵。 在用人原則上, 他又提出“德義未明於朝者, 則不可加於尊位;功力未見於國者, 則不可授以重祿;臨事不信於民者, 則不可使任大官。 ”的準則, 同時, 他還是法家思想的啟蒙者, 諸葛亮對蜀國的依法治理估計也是受了他的影響。

而樂毅, 是戰國時期燕國的名將。 西元前284年, 他聯合了韓國、趙國、魏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 在半年之內連下齊國的70余城, 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可是對樂毅高度信任的燕昭王去世後, 其子燕惠王聽信讒言, 派了騎劫代替樂毅, 並讓他回國, 樂毅感到不妙, 便投奔了趙國。 之後齊國的領土又被重新收復。 燕惠王很後悔, 派使者去向樂毅致歉並指責他不該投奔趙國, 辜負了先王的知遇之恩。 樂毅於是寫下了著名的《報燕王書》, 和諸葛亮之後的《出師表》有相似之處。

諸葛亮

這兩位“明星”的著名事蹟, 在齊魯之地廣為流傳, 深深地影響了當地人, 而《梁父吟》同樣的齊魯之地廣為流傳的歌謠。 這並不是巧合哦, 諸葛亮出生的地方正是山東, 當時的琅邪郡。 直到諸葛亮14歲的時候, 曹操出兵徐州征伐陶謙, 為了躲避戰禍,

叔叔諸葛玄才帶著諸葛亮等人離開。 也就是說諸葛亮在齊魯之地生活了將近14年的光陰, 這足以讓他成為了管仲和樂毅的粉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