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湖南特色產業扶貧趟出新路子

發展特色產業扶貧, 湖南趟出新路子——

“四跟四走”拔窮根

桂東縣大塘鎮蛟洲村, 省農委駐村扶貧工作隊帶領村民建設的面積240餘畝的香芋基地。

(資料照片) 湖南日報記者 童迪 通訊員 郭蘭勝 攝

湖南日報記者 柳德新

4月, 懷化市鶴城區白馬村, 猶如花的海洋。 一度因病致貧的村民王賢梅, 正在“花海”除草。 他告訴記者, 他家2畝多地流轉種花, 土地租金加上他在“花海”打工收入以及入股公司分紅, 去年收入達3萬多元。 受益於“花海”特色, 白馬村旅遊產業收入“節節高”, 2016年底實現整村脫貧。

拔窮根, 發展產業是根本。 我省趟出了“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窮人能人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的“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新路子, 3年來直接幫助162萬貧困人口脫貧。

2016年3月8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湖南代表團審議時, 對湖南率先探索的產業扶貧“四跟四走”路子予以高度肯定。

2016年9月, 全國產業精准扶貧現場觀摩會推廣了我省“四跟四走”產業扶貧經驗。

“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

避免貧困群眾在產業發展中被邊緣化

在貧困地區發展產業, 進行產業扶貧, 有想像不到的困難:對象難瞄準, 專案難見效, 風險難防範, 資金難保障……

江華瑤族自治縣瑤山雪梨公司種植3000畝雪梨, 每畝純收入7000元以上。 在該公司影響下, 周邊農戶也跟風種植雪梨, 但每畝平均收入只有1000多元。 難道雪梨也嫌貧愛富?

某貧困縣在連片開發茶葉基地時, 按照“誰開發、扶持誰”的原則投入800萬元, 結果59個大戶戶均獲得13萬多元專案資金, 而真正的貧困戶因無力開發茶葉而無法獲得扶持。

其中原因在於:貧困群眾缺資金、缺技術、缺管理,

難以搞好產業項目;簡單的“給錢給物”幫扶方式, 難以形成產業規模, 無法有效對接市場;扶貧普惠政策下, 貧困群眾在產業扶貧中反而被邊緣化, 出現“扶富不扶貧”現象。

省扶貧辦在芷江侗族自治縣石板溪村、麻陽苗族自治縣譚公沖村開展以“財政資金+貧困戶+合作企業”為主要內容的試點。 2014年4月, 在總結試點經驗後, 省扶貧辦主任王志群首次提出“四跟四走”的產業扶貧思路。

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資訊系統中, 我省精準確定了有勞動能力、有產業發展願望的貧困物件320萬人, 形成“發展產業脫貧一批”的資料庫。 明確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60%以上用於產業扶貧, 其中70%用於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發展生產, 按人均2000元的標準給予一輪扶持。

瞄準貧困人口, 改普惠式扶貧為差異化扶持, 改“給錢給物”、打卡到戶為直接幫扶、委託幫扶和股份合作。 出臺《關於引導和支援新型農業經營組織參與精准扶貧的意見》, 鼓勵能人(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與貧困農戶結成利益共同體, 實行市場化運作, 實現可持續發展。 省扶貧辦與省農村信用聯社合作, 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 創新推出“免抵押、免擔保、財政貼息”的扶貧小額信用貸款, 解決扶貧物件發展產業缺資金的問題。

“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 避免了貧困群眾在產業發展中被邊緣化。

“窮人能人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

防止資金投向不准、扶貧效益不高

“嘎嘎嘎、咕咕咕……”在宜章縣黃沙鎮新坌村旭豐種養合作社,

上萬隻鵝在“竊竊私語”。 2016年4月, 426名貧困人口將1500元/人的財政扶持資金和5000元/人的扶貧小額信用貸款, 入股旭豐種養合作社, 發展福鵝產業, 一年來人均增收3000餘元。

我省制定“發展產業脫貧一批”規劃, 宜養則養, 宜種則種, 確立了特色種植、特色養殖、特色加工、特色旅遊等十大特色產業, 充分尊重群眾意願, 將項目的選擇權交給市縣, 解決產業扶貧資金投向不准的問題。

“窮人能人跟著產業項目走”。 花垣縣苗漢子專業合作社與十八洞村227戶農戶合股, 組建十八洞果業有限公司, 其中136戶貧困農戶占股27.1%, 流轉千畝土地建設高標準獼猴桃基地, 今年即將掛果。 到盛果期, 136戶542名扶貧對象預計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在“五個一批”中,“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涉及貧困人口最多,對貧困戶增收的作用也最明顯。以往,扶貧工作隊一撤,產業項目又陷入困境。

我省在產業扶貧中形成共識,產業項目必須具有可行性、市場前景,解決扶貧效益不高的問題,也就是“產業專案跟著市場走”。

江永縣蘭溪瑤族鄉勾藍瑤村因地制宜,走出“旅遊+種養”特色產業扶貧之路。在省民政廳扶貧工作隊引導下,村民以資源入股,成立勾藍瑤寨旅遊開發有限公司,106戶貧困戶加入4個合作社,村民“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村民人均純收入兩年“翻一番”。

“四跟四走”拔窮根的同時,我省還建立貧困戶權益保障機制。針對市場和疫情風險,大力推進農業保險,保險費從財政扶貧資金中解決,建立風險防範機制。扶貧部門、扶貧經濟組織與貧困戶簽訂三方合同,明確三方的責、權、利特別是貧困戶利益分配方式。在委託幫扶、股份合作項目中,成立貧困戶代表參與的監事會,省扶貧辦、省財政廳對50%以上的年度項目進行抽查。

按照“四跟四走”產業扶貧路子,我省“十三五”期間將按照人均投入幫扶資金1萬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000元、扶貧小額信貸資金6000元、財政扶貧貼息資金1000元、社會資金1000元)的標準,因地制宜發展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區域特色產業,説明260萬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

在“五個一批”中,“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涉及貧困人口最多,對貧困戶增收的作用也最明顯。以往,扶貧工作隊一撤,產業項目又陷入困境。

我省在產業扶貧中形成共識,產業項目必須具有可行性、市場前景,解決扶貧效益不高的問題,也就是“產業專案跟著市場走”。

江永縣蘭溪瑤族鄉勾藍瑤村因地制宜,走出“旅遊+種養”特色產業扶貧之路。在省民政廳扶貧工作隊引導下,村民以資源入股,成立勾藍瑤寨旅遊開發有限公司,106戶貧困戶加入4個合作社,村民“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村民人均純收入兩年“翻一番”。

“四跟四走”拔窮根的同時,我省還建立貧困戶權益保障機制。針對市場和疫情風險,大力推進農業保險,保險費從財政扶貧資金中解決,建立風險防範機制。扶貧部門、扶貧經濟組織與貧困戶簽訂三方合同,明確三方的責、權、利特別是貧困戶利益分配方式。在委託幫扶、股份合作項目中,成立貧困戶代表參與的監事會,省扶貧辦、省財政廳對50%以上的年度項目進行抽查。

按照“四跟四走”產業扶貧路子,我省“十三五”期間將按照人均投入幫扶資金1萬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000元、扶貧小額信貸資金6000元、財政扶貧貼息資金1000元、社會資金1000元)的標準,因地制宜發展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區域特色產業,説明260萬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