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傳媒十年—電視劇篇:淌過“炒冷飯”的這十年,電視人何時覺醒?

作者/李偉

1號按:2008, 已經是十年前了!2008-2018, 中國傳媒業走過怎樣的十年? 2008-2018, 我們傳媒人走過怎樣的十年?傳媒1號推出《2008-2018, 傳媒十年》系列專題, 為讀者複盤屬於傳媒業、屬於傳媒人的十年風雨。

本系列共包括:

·胡言:電視平臺篇

·香雪蘭:網路平臺篇

·李偉:電視劇篇

·青枝:綜藝篇

·張答應:明星篇

前言

2008年到2018年這十年, 從電視劇的角度寫著實是一件艱苦的工作。 這十年來產出了超過千部的電視劇作品, 如若不一一覽閱, 實在不敢信口雌黃。 但學習也好, 調研也罷, 終究還是硬著頭皮花了半個月時間把這十年的電視劇簡單地瞭解了一下,

於是斗膽寫下這篇妄言。 寫之前, 有必要解釋幾個問題, 以免發生分歧。

1)本來, 電視劇應該和網劇要聯動的, 畢竟從近兩年開始, “全網劇(網台聯動)”甚至“先網後臺”已成主流;但考慮到分工的問題, 在樣本資料中, 純網劇不在本文探討範圍之內, 但那些“先網後臺”的劇集, 筆者都歸類為電視劇了。

2)在考評一部劇是否合格時, 筆者選擇豆瓣網的評分為唯一依據, 這當然有所不妥, 但考慮到國內此類網站中豆瓣網屬於較為正規的網站, 所以終究選擇了它。

3)關於及格分數線, 筆者選擇了6.0分, 並且嚴格按照這個分數線進行取樣。 由此一來, 諸如《花千骨》等一些現象級的作品可能因為0.1分的差距而落選, 但規則既定, 定當遵守。

4)本次統計樣本資料主要來自騰訊、愛奇藝、優酷等三大平臺, 由於版權原因, 不一定統計完全, 但考慮到上述網站的影響力, 權且略過未收錄作品。

5)本次採集資料樣本共計1220部, 合格作品共計332部, 合格率為27.21%;各年度合格作品數量如下表所示:

以上。

對於中國電視人而言,

2008年到2018年這十年是最幸福的十年, 也是最慘不忍睹的十年。 幸福在於國家層面上各種各樣的政策支持, 還在於以“煤老闆”為代表的各路資本紛紛入行“撒錢”。

隨著行業裡大片“人傻錢多”的資方出現, 製片人再也不需要像以前一樣苦哈哈地在那些“專業而又小氣”的資方面前磨破了嘴皮,

最後只得到不到預算一半的錢, 還得拍出兩倍預算的好片子;慘不忍睹恰恰也因為政策好了, 錢多了, 大多數定力不足的製片方(團隊)開始玩票, 電視劇數量開始井噴。 從2008年到2018年, 光筆者統計在案的電視劇(不含網劇)數量就高達1220部, 平均每個月產出10部電視劇。

不過, 令人遺憾的是:在這最幸福, 最美好的十年裡, 電視人似乎都在炒冷飯, 且並沒有把這碗冷飯炒好——在這1220部電視劇中, 合格率僅為27.21%。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時間的推進, 製片技術和成片數量的提升, 合格率卻有越來越低的趨勢。 即便隨著觀眾精神文化素質的提高導致審美情趣的升高而對劇集的品質產生了高要求,

筆者看到的卻是隨著製片技術的不管創新和改進, 電視劇作品的藝術創作能力越來越差。

這種藝術創作能力的下降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1)不知所云的“文藝範”片名紮堆出現且越演越烈;

2)改編、翻拍成主流且翻拍品質越來越差;

3)幾乎所有的原創作品都達不到及格線;

4)集數和故事規模呈反比;

5)論講故事水準國家隊完虐市場隊。

不知所云的文藝範片名紮堆出現且越演越烈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電視劇作品的片名越來越文藝,越來越不知所云。《寂寞空庭春欲晚》《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花謝花開花滿天》之類的片名開始出現在螢幕上,不但拗口,而且不知所云。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早些年諸如《楊光的幸福生活》《闖關東》《我們的八十年代》《愛情公寓》這樣主題鮮明的片名。

想必這種浪潮是從電視劇開始以文學 IP 、網路小說為基礎進行改編開始的,諸如《大漢情緣之雲中歌》《錦繡未央》之類的作品大多出自網路小說或文學作品。

但事實上,正如小說寫作的語言和劇本創作的語言完全是兩種風格一樣,小說的名稱更多是為了提煉或昇華作品的內涵和思想,而電視劇作品的片名則更應該注重提示作用。

即通過片名告訴觀眾這部劇講述的是什麼,關於誰的故事,在什麼地方發生的故事,或什麼時候發生的故事,抑或發生了什麼故事等等之類的元素,往往通過這些元素觀眾可以知曉作品的類型和風格。

這並不是說影視作品的片名不能提煉主控思想,只是從作品行銷的角度來講,以主控思想為片名,多少會受到些影響。2015年上映評分高達8.2分的《平凡的世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無論從小說還是電視劇來講,《平凡的世界》的藝術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這個影片僅僅在小說受眾圈內激起水花,並沒有像評分僅為5.9分的《花千骨》等引起轟動。

這明明是一個基礎入門的知識,但製片團隊卻置之不理,究竟為何?筆者以為:一方面,跟流量明星的作用比起來,片名對行銷的影響力在製片人眼裡大概不值一提;另一方面,或許從某些層面來講,更具文藝屬性的《寂寞空庭春欲晚》之流比下里巴人的《精武陳真》等片名更能吸引90後觀眾群,浮躁的社會讓更多看不懂的人更容易受“意見領袖”的領導,更有一些觀眾更願意去意淫那些似懂非懂、雲裡霧裡的詩詞。在他們眼裡,像《花開花謝花滿天》這樣的出自文學名著的片名更有逼格,更能提升自己的文藝氣質。

然而,筆者以為:作為手藝人,首先應該遵守這門手藝的活兒,遵守師傅前輩們總結出的規律和道理,其次才應該考慮其他的因素而做出適當的調整。否則,只怕製作出來的東西往往會變成四不像。

改編、翻拍成主流且翻拍品質越來越差

翻拍這個詞在影視行業並不新鮮,無論是日韓歐美還是港澳臺、TVB,但凡出現一部經典的作品,往往會引得各國影視行業紛紛翻拍,一方面解決了進出口限制,另一方面也將故事創作得更適合國情。比如經典影片《無間道》《流星花園》等,幾乎日韓歐美全都翻拍過。

在中國,這個現象似乎更為常見,首先要提的自然是金庸武俠小說幾乎每本都有2個以上的版本,像《還珠格格》這樣的作品也至少不下兩三個翻拍版本。其實,除了這些著名的作品之外,還有很多很多翻拍失敗的作品。

但翻拍的結果是:幾乎所有的翻拍作品評分都低於原作。

如果從原著和翻拍作品的年份間隔,國內翻拍大概可以分為三類:1)翻拍七八十年代以前的經典作品;2)翻拍前十年內的作品;3)翻拍前兩三年的作品;

隨著影視製片技術的不斷提升,翻拍經典作品當然是有一定好處的。一方面,現階段的先進技術可以呈現早些年代無法實現的構想,比如武打動作和武術特效,爆破等等;另一方面,翻拍提升了攝影音等多方面的觀影體驗,能夠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觀影體驗。

不過,在觀眾圈裡,有那麼一部分觀眾,他們悲憤地選擇了不看現代作品,而選擇去看那些更為古老的作品。即便是“五毛特效”,他們也能看得津津樂道。

那麼,為什麼明明技術、特效、畫面和質感都大大提升的情況下,這些翻拍作品還是得不到觀眾的認可呢?

筆者以為:但凡翻拍,和文學作品改編為影視作品一樣,非常容易讓劇作者產生錯覺——只需要簡單的照搬文學故事和情節即可。事實上,文學改編往往比原創內容更難,究其原因,原創作品中作者更容易控制故事脈絡和內涵,但在文學改編(翻拍)中,劇作者往往很難理解原作者的思路以及作品外延以外的資料,要知道,但凡一部成功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在作品本身以外,創作者無不是搜集並閱讀了大量的周邊資料的。但改編者在不瞭解這些資料的前提下進行改編和翻拍,就只能依葫蘆畫瓢,自然無法向觀眾傳遞原著的精髓,自然也無法取悅觀眾。

同樣簡單的道理,難道改編者不知道嗎?顯然不是,筆者以為,出現這種情況有幾個原因:一來原創作者無法像前輩們一樣歷經幾年沉澱出一部精彩的作品,像《大魚海棠》《大聖歸來》這樣的團隊即便曾經風流,但要麼大浪淘沙,曇花一現,要麼向現實低頭;二來,對於資本而言,缺乏專業的評估判斷能力,他們更願意相信已有成功案例的翻拍而不願意去考證和評估那些高品質的原創內容。

然而,即便中華文明五千年文化,行業內已經開始放棄漢唐、宋明清等著名朝代的故事,轉戰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甚至近現代史。可以預見的是:如果藝術工作者一味地攫取而不思創新的話,這筆財富終於會被消噬殆盡。

不過,如果原創作品連及格線都達不到的話,無怪乎資本會選擇改編或翻拍了。

原創作品幾乎達不到及格線

近幾年來,您還聽說過非 IP 改編作品大紅大紫的嗎?

顯而易見:幾乎所有的大製作,都是改編自文學 IP 或遊戲 IP。資本已經基本放棄了原創作品。你當然可以說:資本是唯資料論英雄的,他們根本沒有鑒別能力。但事實是如果 IP 改編能夠達到4~5分的期間的話,大部分原創甚至達不到4分,如此看來,資本的唯資料論也不無道理。

隨著影視行業的火爆,大部分青年做起了編劇夢、導演夢,但講故事是門手藝活,多少人認為編劇入門門檻相當低而輕率地入行,最後灰頭土臉地被掃地出門。當然,就形式而言,三幕結構誰不知道?講故事更是我們與生俱來就會的行當,究竟難在哪裡呢?

拿科舉來舉例吧,劇本猶如八股文,形式就在那裡,但怎樣用一個逗號寫出一篇文章,且這篇文章得讓考官(資方)看中才是真正的難點所在。

筆者聽過太多年輕人既想做編劇,又想當導演,還想身兼製片人的例子,在他們看來,別人都讀不懂他們的本子,看不懂他們的電影,所以他們要自編自導自演。

不過,即便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即便“橫看成嶺側成峰”,山還是那座山,故事還是那個故事。

影視行業叫囂“內容為王”已經很多年,陳詞濫調也是編劇的大忌,我們之所以寫出陳詞濫調,寫不出讓製片人和資方耳目一新的東西,往往在於我們對生活的領悟不足,也在於我們對知識的汲取還遠遠不夠。

集數和故事規模成反比

十年前,一部電視劇如果超過40集往往會讓人大吃一驚,十年後的今天,如果一部片子達不到40集,資方可能會罵你不懂行。這十年,電視劇的體量從24集、38集、50集、68集、80集逐漸上漲,更有甚者:前不久有一部片子拍出了100多集,後來被電視臺放棄了,不得不剪成了75集。

以前,我們嫌電視劇太短了,意猶未盡便已結束;現在,我們嫌電視劇太長了,季節變換了一部劇還沒播完。

《海上牧雲記》是最好的例子,這部片子長達75集的片子雖然最終又被湖南衛視回購,但最開始,它便是因為集數過多、注水嚴重而被湖南衛視放棄的。

讓觀眾頭痛的是:隨著集數的增長,故事的規模並沒有隨之擴充,原材料還是那麼多,只是水變多了。值得玩味的是:在視頻平臺的用戶端上出現了一個追劇神器——倍速播放。從1.0~2,觀眾可以自主調節視頻的播放速度。對劇集製作者而言,這多少是種諷刺。

這個“神器”的出現是否也意味著連平臺方都已經意識到注水嚴重的劇集在傷害著他們的觀眾?那麼,生產注水劇集的內容生產者們該何時才覺醒?

那麼,製片方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原因一定是多方面的,有政策因素,也有市場壓力,明星片酬過高,自律意識差等。

但作為藝術工作者,即便在客觀因素不可改變的前提下,也不應當選擇注水等方式去解決這種矛盾,而應該選擇將故事規模和體量進行更加可取的充實。

講故事水準,國家隊完勝市場隊

“正”這個詞語在影視行業似乎不是一個討喜的字眼,“你這個故事太正了”意味著製片人或資方不願意投資你的作品,他們認為觀眾不願意看這種太正的片子。

不過,筆者發現,在這332部及格劇集中,那些打著“正”標籤的作品反而居多,同樣,在1220部樣本中,帶“正”字的作品及格率往往更高。比如2014年出品的《長沙保衛戰》評分高達8.2分,2008年評分高達8.9分的《闖關東》,當然還有《亮劍》《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大漢天子》等等經典的正劇。

與之相對應的是,市場隊出品的《胭脂》(趙麗穎主演)評分僅為5.7根本不及格,《麻雀》(李易峰、周冬雨)即便及格也只有6.3分,勉強過線。

按理說,市場隊作為市場經濟最直接的實踐者,應該更加理解市場,瞭解觀眾才對,他們做出來的片子應該更加符合觀眾品味,那麼,他們的片子為何評分不高呢?

究其原因,筆者以為:講故事這門手藝本從來不是討好誰的事情,手藝人必須時刻謹記講好故事才是最高追求。

不過手藝人打磨劇本這件事可謂費時費力,君不見那些名導名編劇動輒三四年打磨一部劇本卻未見得受到市場認可。從這方面來看,我們似乎就更容易理解國家隊為何更擅長講故事。市場隊當然知道好故事重要,不過他們沒有那麼多時間去打磨劇本,況且他們有更好用的行銷利器——“流量明星”,但凡有流量明星的加盟,即便只有3.3評分的《極光之戀》也可以擁有超過13.3億次的播放量。而只擁有樊少皇等“過氣”明星出演的《長沙保衛戰》即便評分高達8.2分也僅有1.8億次的播放量。

資本的造星能力越來越強,綜藝節目是造星夢工廠,電視劇是最好的投資回本利器,花錢上綜藝,成名後立刻通過出演電視劇套現,這已經不是秘密。不過這種盈利模式傷害的可不僅僅是“流量明星”本身,更傷害這個行業,終有一天,觀眾再也不看電視劇,那將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展望2018,拒絕炒冷飯,著眼好故事

進入2018年,行業裡出現了一股清流——華錄百納和中影股份兩位行業大咖出品的《我的青春遇見你》開始嘗試使用非流量巨星出演主角,這部在2018年新片中唯一及格(7.5分)的作品雖然在電視劇收視排行榜中只居第三名,但考慮其主演知名度和其他劇集動輒張一山、關曉彤、趙麗穎等相比實屬不易。

2012年以前,電視人主講抗戰故事;2015年以前,大家在講諜戰故事;此後兩年,我們不得不講仙俠故事;再過幾年,我們被逼無奈去翻拍,去改編網路小說 IP,這其實已經在警示創作者們:無論是文學 IP,還是過往歷史,即便是網路小說,他們終究會枯竭。

無論市場如何變幻,無論行銷如何創新,對於講故事的手藝人們,只有一條出路:那就是講好故事。

2018年以後,期待更多的手藝人覺醒,立足講故事而非投機取巧。立足歷史和過往,以史為鑒進行創新,打造更多更符合當代人訴求的影片。畢竟,只有講好故事這一招可以一招鮮吃遍天。

不知所云的文藝範片名紮堆出現且越演越烈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電視劇作品的片名越來越文藝,越來越不知所云。《寂寞空庭春欲晚》《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花謝花開花滿天》之類的片名開始出現在螢幕上,不但拗口,而且不知所云。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早些年諸如《楊光的幸福生活》《闖關東》《我們的八十年代》《愛情公寓》這樣主題鮮明的片名。

想必這種浪潮是從電視劇開始以文學 IP 、網路小說為基礎進行改編開始的,諸如《大漢情緣之雲中歌》《錦繡未央》之類的作品大多出自網路小說或文學作品。

但事實上,正如小說寫作的語言和劇本創作的語言完全是兩種風格一樣,小說的名稱更多是為了提煉或昇華作品的內涵和思想,而電視劇作品的片名則更應該注重提示作用。

即通過片名告訴觀眾這部劇講述的是什麼,關於誰的故事,在什麼地方發生的故事,或什麼時候發生的故事,抑或發生了什麼故事等等之類的元素,往往通過這些元素觀眾可以知曉作品的類型和風格。

這並不是說影視作品的片名不能提煉主控思想,只是從作品行銷的角度來講,以主控思想為片名,多少會受到些影響。2015年上映評分高達8.2分的《平凡的世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無論從小說還是電視劇來講,《平凡的世界》的藝術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這個影片僅僅在小說受眾圈內激起水花,並沒有像評分僅為5.9分的《花千骨》等引起轟動。

這明明是一個基礎入門的知識,但製片團隊卻置之不理,究竟為何?筆者以為:一方面,跟流量明星的作用比起來,片名對行銷的影響力在製片人眼裡大概不值一提;另一方面,或許從某些層面來講,更具文藝屬性的《寂寞空庭春欲晚》之流比下里巴人的《精武陳真》等片名更能吸引90後觀眾群,浮躁的社會讓更多看不懂的人更容易受“意見領袖”的領導,更有一些觀眾更願意去意淫那些似懂非懂、雲裡霧裡的詩詞。在他們眼裡,像《花開花謝花滿天》這樣的出自文學名著的片名更有逼格,更能提升自己的文藝氣質。

然而,筆者以為:作為手藝人,首先應該遵守這門手藝的活兒,遵守師傅前輩們總結出的規律和道理,其次才應該考慮其他的因素而做出適當的調整。否則,只怕製作出來的東西往往會變成四不像。

改編、翻拍成主流且翻拍品質越來越差

翻拍這個詞在影視行業並不新鮮,無論是日韓歐美還是港澳臺、TVB,但凡出現一部經典的作品,往往會引得各國影視行業紛紛翻拍,一方面解決了進出口限制,另一方面也將故事創作得更適合國情。比如經典影片《無間道》《流星花園》等,幾乎日韓歐美全都翻拍過。

在中國,這個現象似乎更為常見,首先要提的自然是金庸武俠小說幾乎每本都有2個以上的版本,像《還珠格格》這樣的作品也至少不下兩三個翻拍版本。其實,除了這些著名的作品之外,還有很多很多翻拍失敗的作品。

但翻拍的結果是:幾乎所有的翻拍作品評分都低於原作。

如果從原著和翻拍作品的年份間隔,國內翻拍大概可以分為三類:1)翻拍七八十年代以前的經典作品;2)翻拍前十年內的作品;3)翻拍前兩三年的作品;

隨著影視製片技術的不斷提升,翻拍經典作品當然是有一定好處的。一方面,現階段的先進技術可以呈現早些年代無法實現的構想,比如武打動作和武術特效,爆破等等;另一方面,翻拍提升了攝影音等多方面的觀影體驗,能夠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觀影體驗。

不過,在觀眾圈裡,有那麼一部分觀眾,他們悲憤地選擇了不看現代作品,而選擇去看那些更為古老的作品。即便是“五毛特效”,他們也能看得津津樂道。

那麼,為什麼明明技術、特效、畫面和質感都大大提升的情況下,這些翻拍作品還是得不到觀眾的認可呢?

筆者以為:但凡翻拍,和文學作品改編為影視作品一樣,非常容易讓劇作者產生錯覺——只需要簡單的照搬文學故事和情節即可。事實上,文學改編往往比原創內容更難,究其原因,原創作品中作者更容易控制故事脈絡和內涵,但在文學改編(翻拍)中,劇作者往往很難理解原作者的思路以及作品外延以外的資料,要知道,但凡一部成功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在作品本身以外,創作者無不是搜集並閱讀了大量的周邊資料的。但改編者在不瞭解這些資料的前提下進行改編和翻拍,就只能依葫蘆畫瓢,自然無法向觀眾傳遞原著的精髓,自然也無法取悅觀眾。

同樣簡單的道理,難道改編者不知道嗎?顯然不是,筆者以為,出現這種情況有幾個原因:一來原創作者無法像前輩們一樣歷經幾年沉澱出一部精彩的作品,像《大魚海棠》《大聖歸來》這樣的團隊即便曾經風流,但要麼大浪淘沙,曇花一現,要麼向現實低頭;二來,對於資本而言,缺乏專業的評估判斷能力,他們更願意相信已有成功案例的翻拍而不願意去考證和評估那些高品質的原創內容。

然而,即便中華文明五千年文化,行業內已經開始放棄漢唐、宋明清等著名朝代的故事,轉戰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甚至近現代史。可以預見的是:如果藝術工作者一味地攫取而不思創新的話,這筆財富終於會被消噬殆盡。

不過,如果原創作品連及格線都達不到的話,無怪乎資本會選擇改編或翻拍了。

原創作品幾乎達不到及格線

近幾年來,您還聽說過非 IP 改編作品大紅大紫的嗎?

顯而易見:幾乎所有的大製作,都是改編自文學 IP 或遊戲 IP。資本已經基本放棄了原創作品。你當然可以說:資本是唯資料論英雄的,他們根本沒有鑒別能力。但事實是如果 IP 改編能夠達到4~5分的期間的話,大部分原創甚至達不到4分,如此看來,資本的唯資料論也不無道理。

隨著影視行業的火爆,大部分青年做起了編劇夢、導演夢,但講故事是門手藝活,多少人認為編劇入門門檻相當低而輕率地入行,最後灰頭土臉地被掃地出門。當然,就形式而言,三幕結構誰不知道?講故事更是我們與生俱來就會的行當,究竟難在哪裡呢?

拿科舉來舉例吧,劇本猶如八股文,形式就在那裡,但怎樣用一個逗號寫出一篇文章,且這篇文章得讓考官(資方)看中才是真正的難點所在。

筆者聽過太多年輕人既想做編劇,又想當導演,還想身兼製片人的例子,在他們看來,別人都讀不懂他們的本子,看不懂他們的電影,所以他們要自編自導自演。

不過,即便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即便“橫看成嶺側成峰”,山還是那座山,故事還是那個故事。

影視行業叫囂“內容為王”已經很多年,陳詞濫調也是編劇的大忌,我們之所以寫出陳詞濫調,寫不出讓製片人和資方耳目一新的東西,往往在於我們對生活的領悟不足,也在於我們對知識的汲取還遠遠不夠。

集數和故事規模成反比

十年前,一部電視劇如果超過40集往往會讓人大吃一驚,十年後的今天,如果一部片子達不到40集,資方可能會罵你不懂行。這十年,電視劇的體量從24集、38集、50集、68集、80集逐漸上漲,更有甚者:前不久有一部片子拍出了100多集,後來被電視臺放棄了,不得不剪成了75集。

以前,我們嫌電視劇太短了,意猶未盡便已結束;現在,我們嫌電視劇太長了,季節變換了一部劇還沒播完。

《海上牧雲記》是最好的例子,這部片子長達75集的片子雖然最終又被湖南衛視回購,但最開始,它便是因為集數過多、注水嚴重而被湖南衛視放棄的。

讓觀眾頭痛的是:隨著集數的增長,故事的規模並沒有隨之擴充,原材料還是那麼多,只是水變多了。值得玩味的是:在視頻平臺的用戶端上出現了一個追劇神器——倍速播放。從1.0~2,觀眾可以自主調節視頻的播放速度。對劇集製作者而言,這多少是種諷刺。

這個“神器”的出現是否也意味著連平臺方都已經意識到注水嚴重的劇集在傷害著他們的觀眾?那麼,生產注水劇集的內容生產者們該何時才覺醒?

那麼,製片方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原因一定是多方面的,有政策因素,也有市場壓力,明星片酬過高,自律意識差等。

但作為藝術工作者,即便在客觀因素不可改變的前提下,也不應當選擇注水等方式去解決這種矛盾,而應該選擇將故事規模和體量進行更加可取的充實。

講故事水準,國家隊完勝市場隊

“正”這個詞語在影視行業似乎不是一個討喜的字眼,“你這個故事太正了”意味著製片人或資方不願意投資你的作品,他們認為觀眾不願意看這種太正的片子。

不過,筆者發現,在這332部及格劇集中,那些打著“正”標籤的作品反而居多,同樣,在1220部樣本中,帶“正”字的作品及格率往往更高。比如2014年出品的《長沙保衛戰》評分高達8.2分,2008年評分高達8.9分的《闖關東》,當然還有《亮劍》《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大漢天子》等等經典的正劇。

與之相對應的是,市場隊出品的《胭脂》(趙麗穎主演)評分僅為5.7根本不及格,《麻雀》(李易峰、周冬雨)即便及格也只有6.3分,勉強過線。

按理說,市場隊作為市場經濟最直接的實踐者,應該更加理解市場,瞭解觀眾才對,他們做出來的片子應該更加符合觀眾品味,那麼,他們的片子為何評分不高呢?

究其原因,筆者以為:講故事這門手藝本從來不是討好誰的事情,手藝人必須時刻謹記講好故事才是最高追求。

不過手藝人打磨劇本這件事可謂費時費力,君不見那些名導名編劇動輒三四年打磨一部劇本卻未見得受到市場認可。從這方面來看,我們似乎就更容易理解國家隊為何更擅長講故事。市場隊當然知道好故事重要,不過他們沒有那麼多時間去打磨劇本,況且他們有更好用的行銷利器——“流量明星”,但凡有流量明星的加盟,即便只有3.3評分的《極光之戀》也可以擁有超過13.3億次的播放量。而只擁有樊少皇等“過氣”明星出演的《長沙保衛戰》即便評分高達8.2分也僅有1.8億次的播放量。

資本的造星能力越來越強,綜藝節目是造星夢工廠,電視劇是最好的投資回本利器,花錢上綜藝,成名後立刻通過出演電視劇套現,這已經不是秘密。不過這種盈利模式傷害的可不僅僅是“流量明星”本身,更傷害這個行業,終有一天,觀眾再也不看電視劇,那將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展望2018,拒絕炒冷飯,著眼好故事

進入2018年,行業裡出現了一股清流——華錄百納和中影股份兩位行業大咖出品的《我的青春遇見你》開始嘗試使用非流量巨星出演主角,這部在2018年新片中唯一及格(7.5分)的作品雖然在電視劇收視排行榜中只居第三名,但考慮其主演知名度和其他劇集動輒張一山、關曉彤、趙麗穎等相比實屬不易。

2012年以前,電視人主講抗戰故事;2015年以前,大家在講諜戰故事;此後兩年,我們不得不講仙俠故事;再過幾年,我們被逼無奈去翻拍,去改編網路小說 IP,這其實已經在警示創作者們:無論是文學 IP,還是過往歷史,即便是網路小說,他們終究會枯竭。

無論市場如何變幻,無論行銷如何創新,對於講故事的手藝人們,只有一條出路:那就是講好故事。

2018年以後,期待更多的手藝人覺醒,立足講故事而非投機取巧。立足歷史和過往,以史為鑒進行創新,打造更多更符合當代人訴求的影片。畢竟,只有講好故事這一招可以一招鮮吃遍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