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陵為何終究沒有回到漢朝?

文/鄧海春

中國古代歷史中的忠臣千百年來受人敬仰, 奸逆者則遭萬世唾棄。 然而事無絕對, 就有這樣一個人雖已變節, 但卻被人深切的同情著,

這個人便是李陵。 漢武帝令將軍李廣利率領三萬鐵騎於西元前99年征伐匈奴, 擔任騎都尉的李陵率五千步兵與八萬匈奴戰於浚稽山, 李陵以五千軍士力抗匈奴八萬驍勇堅持十餘日, 最後因寡不敵眾兵敗投降, 浚稽山一役雖然證明了李陵的軍事才能, 但是李陵終究沒有實現“吾不死, 非壯士也”的諾言, 而使他背上了叛徒的的罪名。 漢武帝在得知李陵戰敗投降後大怒, 眾大臣都覺得李陵有罪, 只有司馬遷說:“李陵平時孝順母親, 對士兵有恩信。 他之所以不死, 一定是想尋找適當的機會再報答漢室。 ” 漢武帝盛怒之下將司馬遷打入大牢處以宮刑, 史稱李陵事件。

在漢武帝的眼中, 李陵身上依舊背負祖父李廣的罪, 李廣在漢景帝時期任驍騎都尉並跟隨太尉周亞夫出兵平叛。 梁王劉武為了嘉獎李廣在梁國保衛戰中的英勇表現便授予了李廣將軍的軍銜, 可是李廣沒想到以漢朝的將領身份去接受屬國的軍職是僭越之舉, 漢武帝自此之後對李廣就有了芥蒂。

西元前119年, 衛青和霍去病率軍出征匈奴, 衛青把戰事不利的責任推到了李廣身上, 李廣自刎。 此後李廣的兒子李敢又因擊傷了衛青而被霍去病射死。

漢初的皇帝對功臣一向是非常刻薄, 雖然李家戰功赫赫卻敵不過外戚的擠兌, 因此李陵一心裡急於立功重振家風, 而漢武帝卻對李陵的這種心思很不滿意, 就想著找個機會這個年輕人一點顏色看看。 於是漢武帝在討伐匈奴的戰役中步步緊逼, 最終把李陵逼上了不歸路。

漢武帝在李陵戰敗後聽了公孫敖的指控後大怒, 沒有做任何調查, 僅憑公孫敖的一面之辭就下令將李陵一家滅門, 李陵的母親、妻子、兒女和兄弟盡皆伏誅。 李家原本世代忠良, 現在卻落家破人亡,

身敗名裂, 李陵的最後一點退路也被斷絕的乾乾淨淨。

漢昭帝即位後輔政大臣是李陵以前好友霍光和上官桀, 後來派李陵的故人任立政出使匈奴勸說李陵回歸漢朝。 李陵看著昔日的舊友回答道:“回去很容易, 可是我怕再次受辱”。 這一句話徹底斷絕了他回歸漢朝的可能。

不得不說李陵的一生就是一個悲劇, 他因一戰成名也因一戰而名滅。 他自認忠良之後但結果卻做了降將, 他一心想要光耀門楣卻害得家人被滅族, 他雖然在異族過著優裕的生活卻始終難消其胸中塊壘。 就這樣李陵寂寞的在匈奴度過了二十多年, 西元前74年病逝於匈奴。 假如李陵當年戰死或者自盡必然會成為一個千古流芳的英雄。 再假如李陵全心全意地歸附了匈奴……可他終究還是走上了一條良心被煎熬的不歸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