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陝西省咸陽市彬縣

彬縣舊名邠/豳縣, 位於陝甘兩省交界處, 咸陽市西北部, 地處關中平原西部。 南距咸陽120公里、西安150公里, 北距甘肅平涼160公里, 是連接秦隴的咽喉要道, 地處甘肅平涼、陝西寶雞、銅川、咸陽四個城市的幾何中心。 彬縣煤炭資源儲量非常豐富, 位於陝西第二大已探明煤田彬長煤田腹地。 全縣版圖形似正寫的“人”字, 是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 素有“絲路明珠”之稱。 涇河自西而東斜貫其中, 將全縣分為南北兩原一道川。 全縣轄1辦8鎮247個行政村, 縣域面積1202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60萬畝, 全縣總人口37.53萬。 彬縣歷史悠久, 是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關中產糧基地縣之一。

中文名稱

彬縣

外文名稱

Binxian County

別 名

邠/豳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陝西省咸陽市

下轄地區

1街道、8鎮

政府駐地

城關街道

電話區號

029

郵政區碼

713500

地理位置

咸陽西北部, 陝甘交界

面 積

1202平方千米

人 口

37.53萬

方 言

中原官話-關中片(秦語)-邠州小片-彬縣話

氣候條件

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大佛寺, 豳州驛, 侍郎湖, 花果山, 彬塔, 程家川風景區, 太極灣。

機 場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

火車站

彬縣站 彬縣東站

車牌代碼

陝D

行政區劃代碼

610427

特色小吃

玉面、大麻花、等

特色麵食

煎湯麵

鐵 路

西平鐵路 銀西高鐵 榆渝鐵路

高速公路

福銀高速 規劃菏澤至鳳縣高速

國 道

312國道 342國道(修建中)

城市榮譽

陝西十強縣

建置沿革

夏(約前21世紀~前16世紀), 地屬雍州。

商(約前16世紀~前11世紀), 為豳國。 史傳西元前16世紀夏末商初, 公劉率部落成員居豳, 建立豳國。 商末、戎狄入侵, 太王(古公亶父)遷岐下周原。

西周(前11世紀~前770), 豳(邑)地屬王畿。

春秋戰國(前770~前221), 屬秦國。

秦(前221~前206), 設漆縣, 屬秦朝廷直轄地(內史)。

西漢(前206~8), 仍置漆縣, 初沿襲秦制, 後隸屬司隸部左扶風。 王莽改漆縣為漆治縣。

東漢(25~220), 初沿襲西漢制。 興平元年(194), 析左扶風的漆縣、安定郡的鶉觚縣, 設立新平郡。

魏晉(226~316), 仍設新平郡, 轄漆縣、汾邑縣, 隸屬雍州。

東晉(317~419), 初沿襲西晉制。 至後秦, 郡、縣俱廢。

南北朝, 先後為北魏(420~534)、西魏(535~556)、北周(557~581)領屬。 北魏, 皇興二年(468), 于陳陽原設白土縣, 縣治在今水口鄉白土村一帶。 後複設新平郡,

轄白土、三水、爰得、高平4縣, 隸屬涇州。 西魏, 大統十四年(548), 分涇州之新平郡設立南豳州。 因甯縣時稱豳州, 故加“南”字以區別。 廢帝三年(554), 改為豳州(因撤銷了寧縣之北豳州, 所以去掉“南”字)。

隋(581~618), 開皇三年(583), 撤銷新平郡, 移白土縣治於州城。 四年(584)更名新平縣, 隸屬豳州。 大業二年(606), 撤銷豳州, 新平縣改屬寧州, 是年寧州又改稱豳州。 大業三年再改豳州(治寧縣)為北地郡, 新平縣隨之又屬北地郡。 義寧二年(618), 分北地郡之新平縣、三水縣, 複置新平郡。

唐(618~907), 武德元年(618), 改新平郡為豳州, 轄新平、三水2縣, 屬關內道。 二年, 分新平, 置永壽縣, 州轄3縣。 貞觀二年(628), 又分新平縣, 置宜祿縣, 州轄4縣。 神龍元年(705), 劃永壽縣歸雍州, 州轄3縣。 景龍元年(707), 永壽縣複屬豳州, 州轄4縣。 開元十三年(725/因“豳”、“幽”2字易混,

改“豳”為“邠”。 天寶元年(742)改為新平郡。 乾元元年(758)又改為邠州, 屬邠寧節度。

五代(907~960), 沿襲唐制, 仍設邠州, 轄新平、三水、永壽、宜祿4縣, 歷經後樑、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領屬。 後周顯德五年(958), 廢衍州, 以定平縣屬邠州。

宋(960~1127), 設邠州, 轄新平、三水、永壽、宜祿、定平5縣, 屬永興軍路。 乾德二年(964)劃永壽縣歸乾州, 州轄4縣。 熙寧五年(1072), 永壽縣複屬邠州;定平縣劃出, 屬寧州, 州轄4縣。 政和七年(1117)定平復屬邠州, 州轄5縣。 政和八年(1118), 永壽縣分出, 改屬禮泉州, 州轄4縣。 宣和元年(1119), 劃耀州淳化縣歸屬邠州, 州轄5縣。

金(1130~1234), 宋建炎四年、金天會八年(1130)四月, 邠州併入金。 隸屬慶元路, 轄新平、宜祿、三水、淳化、永壽5縣。

元(1230~1368), 正大七年(1230), 邠州為蒙軍所占, 仍設邠州, 轄新平、三水、淳化、宜祿4縣。

隸屬陝西行中書省鞏昌路, 不久改屬風翔路。 至元七年(1270), 三水縣併入淳化縣, 宜祿縣併入新平縣, 州轄2縣。 至元九年(1272), 直隸陝西行中書省。

明(1368~1644), 設邠州, 轄新平、淳化2縣, 直隸陝西布政使司。 洪武三年(1370), 撤新平縣, 轄地歸邠州直轄, 州轄淳化縣, 改屬西安府。 成化十四年(1478), 分淳化縣, 複置三水縣, 州轄2縣。 萬曆十一年(1583), 分邠州設長武縣, 州轄3縣。

清(1644~1911), 沿襲明制, 設邠州, 轄三水、長武、淳化3縣, 屬西安府。 雍正三年(1725)升為直隸州, 直屬陝西布政使司。

民國(1912~1949), 二年(1913), 廢州設邠縣, 屬關中道。 十七年(1928)3月, 設邠乾區, 隸屬陝西巡按使, 轄邠縣、乾縣、永壽縣、長武縣、麟遊縣、栒邑縣、淳化縣、耀縣、汧陽縣、隴縣, 是年8月裁撤。 二十五年(1936), 在邠縣設立陝西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轄邠縣、長武縣、栒邑縣、乾縣、醴泉縣、永壽縣、淳化縣、耀縣、同官縣。 二十九年(1940),同官縣劃歸第三區,耀縣劃歸第十區,七區轄7縣。三十三年(1944),栒邑縣、淳化縣劃歸二區,七區轄5縣。三十六年(1947),區重新調整,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邠縣、乾縣、醴泉縣、長武縣、永壽縣、栒邑縣和淳化7縣。三十七年(1948),淳化縣歸三原分區,七區轄6縣。民國中期,彬縣地處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陝甘寧邊區革命根據地的南部邊沿地帶,彬縣北部、東北部建有革命政權。1935年8月,成立正(寧縣)栒(邑縣)、邠(縣)革命委員會,領導甘肅正甯縣,陝西栒邑縣和邠縣永樂、曹家店地區的革命鬥爭。1935年10月16日,以新正縣六區(底廟)為中心建立永紅縣蘇維埃政府,活動地區包括彬縣永樂。1936年1月,正栒邠革命委員會易名新正縣蘇維埃政府。1947年10月,成立邠縣縣政府(駐龍高鄉梁家村),隸屬關中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3月改屬西府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5月18日,將原西府分區劃為邠縣分區和寶雞分區。邠縣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隸屬陝甘寧邊區政府,轄長武縣、邠縣、栒邑縣、醴泉縣、乾縣、永壽縣、麟遊縣。1949年7月24日,彬縣全境解放,邠縣專署、邠縣縣政府進駐縣城。

建國後,1950年5月,撤銷邠縣分區,彬縣隸屬寶雞專區。1956年10月,直屬陝西省人民委員會。1958年12月,邠縣、長武縣、栒邑縣合併為邠縣,直屬陝西省人民委員會。1961年1月,隸屬咸陽市人民委員會。1961年8月,撤銷邠縣大縣建制,恢復原邠縣,改屬咸陽地區行政公署。1964年9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邠縣改為彬縣。1983年4月,咸陽地區改為省轄咸陽市,彬縣遂為市屬縣至今。

彬縣歷史悠久。彬縣是後稷生地,公劉故里。早在3500年前,周祖公劉避桀居豳,定居農耕,教民稼穡。秦朝設為漆縣,東漢設置新平郡,北魏改為白土縣,西魏始設豳州,隋、唐、宋、元、明、清均設有州縣兩級政權,民國初年裁州設縣。

旅遊

大佛寺—陝西第一大佛

陝西第一大佛

位於彬縣城西十公里的西蘭路旁,寺窟始鑿於北朝,大規模開鑿于唐初,貞觀二年(628)基本建成,是唐太宗李世民為紀念他指揮的彬州淺水原大戰和五龍阪大戰中陣亡將士而建,起名應福寺。北宋改名慶壽寺。明以來俗稱大佛寺,以阿彌陀佛造像高大精美而得名。

大佛寺因山起刹,雕石成像,共130多個石窟,錯落有致地分佈于約400米長的立體崖面上。共有佛龕446處,造像1980餘尊,分為大佛窟、千佛洞、羅漢洞、丈八佛窟四部分,曾被清代學者畢沅譽為“關中第一奇觀”。

“大佛窟”是全寺的中心,也是該寺最大的洞窟。窟平面成半圓形,徑約34米,高31米。窟內有一佛二菩薩石胎泥塑像3尊。阿彌陀佛(俗稱大佛)倚崖居中,高20米,肩寬13米、手高4.5米、指長2米,寶石藍髻護頂,跌坐於蓮台之上。大佛頭像後有2道圓形雕刻花邊、7尊浮雕坐佛,附近散佈著19個飛天,

構成富麗祥和的背光。侍立于兩側的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均身高15.6米,頭戴寶冠,身著華麗纓珞。此外,窟內佛龕尚有造型各異小造像400餘尊。“大佛洞”保存一座華麗的大佛背光雕刻,上面有七佛環坐,二十二身雕工精湛的飛天伎樂拱衛著彌勒佛寶閣,呈現出一派西方極樂世界的歡樂景象。

豳州驛—絲綢之路第一驛站(渭北民俗體驗)

豳州驛

豳州驛門戶景區 位於彬縣太峪鎮新平廣場西側,是豳州驛生態觀光長廊的核心區。景區以水為主線,結合泉、溪、、河、湖的自然形態,串聯不同的觀光功能區,形成湖景游憩區、商業區、農業觀光體驗區三個功能區。整個專案於2016年3月開工建設,計畫投資1.4億元,占地176畝,其中水系占地面積40畝,果香花海80畝,商業區建築面積為3871㎡。景區集購物、就餐、休閒為一體,成為彬縣兩日遊精品線路(豳州驛-中國莓穀採摘園-滑雪場-侍郎湖-白土社區-水簾洞花果山-大佛寺)的重要節點。

豳州驛門戶景區位於整個豳州驛生態觀光長廊東部,也是整個生態觀光示範長廊的起點入口。景區總占地176畝。含40畝太平湖水系、80畝果香花海園林公園,和3871㎡的商業風情街。是整個生態觀光長廊的主要景觀、文化演繹和商業配套核心區,為遊客進入彬縣遊覽、參觀的必經路線。

豳州驛門戶景區商業街區建築面積3871㎡,主營旅遊紀念品、佛教工藝品、陝西土特產、文玩、清真美食、渭北美食、陝西特色小吃等,是為遊客提供一個集購物、就餐、休閒於一體的景區配套服務專案。

彬州塔—開元寺塔

彬州塔—開元寺塔

彬縣開元寺塔,也稱"彬塔"、"彬縣塔",俗稱"雷峰塔",在陝西省彬縣城內西南角紫微山下,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塔屬於北宋時期建築,塔高47.84米,塔底寬14.70米,塔身呈八角形,分別面向八個方位。塔內淨空寬為4.5米,170級轉角樓梯盤旋而上,每層之間架以木質樓板,可出四面門洞觀光。

侍郎湖森林公園—陝西第一大淡水湖

侍郎湖森林公園

侍郎湖森林公園的主體部分侍郎湖位於彬縣縣城南40公里處的底店鎮牛北村,是由於山體滑坡形成的天然聚湫。湖面面積370畝,平均水深13米,最深處可達18米,總庫容約166萬立方米,是陝西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美譽。根據縣誌記載,侍郎湖形成于明嘉靖三十四年的關中大地震,根據《中國地震目錄》的記載:“秦晉相交,地忽大震,五嶽動搖,陵穀變遷。”這次的關中大地震幾乎是山河改觀,陵穀變遷,滄海成桑田。彬縣也在這次大地震的震區中,侍郎湖極有可能就是在這次的地震中山體滑坡形成的。侍郎湖不光只是風景優美,更是以吃住為一體的生態樂園,有遊客服務區、森林休閒區、文化娛樂區、釣魚觀光區、綜合服務區等五大功能區。

龜蛇山—玄武神山(大峽谷漂流)

涇河彬縣龜蛇山大峽谷漂流專案是彬縣依託龜蛇山這一奇異的自然景觀,致力於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旅遊品牌而實施的一項融休閒、遊覽、娛樂為一體的體驗性旅遊項目。該項目起漂點始于龍高鎮富仁村,終漂點至太盤村,漂流河道長約10公里。區內水量豐富,地勢特殊複雜,水面落差較大,沿岸景色秀美,既能真正體驗到動人心魄的驚險刺激,又可充分享受到大自然起轉承合的浪漫情趣,是遊客戶外休閒的理想選擇。目前,我縣已投資500多萬元,完成了景區遊廊、吊橋、小賣部、公廁等建設項目,開通了出入景點兩條13公里旅遊道路,購置了數隻遊船,培訓了10多名舵手及10多名救生員,配備了上百套救生衣,添置了安全保障設施,完全具備了漂流的條件龜蛇山景區涇河段漂流由龍高鎮富仁村起漂至太盤村終漂,河道全長10 公里,漂流時間約為75分鐘,山谷中溝深壁絕,激流跌宕,兩岸青山綠水,鳥語花香,風景如畫,河流平緩,有直有曲,河床有寬有窄,有急有緩,群山環抱,怪石嶙峋,阡陌如錦,給人一種新鮮、刺激的感覺,是旅遊漂流、休閒度假的好地方,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太極灣—涇河第一彎(太極彎自然風景區)

太極灣位於陝西咸陽彬縣太峪鎮,彬縣縣城東南方向12公里的新堡子鄉姚聯村(曹村-自然村),涇河大拐彎處,距涇河源頭210公里。這裡山環水繞,河流在峽谷間曲折迂回,左沖右突,河流湍急,呈明顯的下游特徵,造就了一個天造地設的陰陽太極圖案,形似太極,故得名太極灣。此處空氣清新、流水潺潺、水質清澈、魚暢鳥歡。春秋季節,果樹散發出陣陣花香,金黃的油菜花在太陽底下分外妖嬈,儼然一個世外桃源。

此處地形特殊,涇河流向受天然地形影響曲曲彎彎,造就了一個天造地設的陰陽太極圖,大自然的鬼斧神功令人歎為觀止。陰陽魚,太極圖,這只是壯觀的大處,再仔細看,自然的點綴更為美妙,成為豐富的細節。幾戶人家,臨水而居,身後層層梯田上,一塊塊金黃的油菜花和綠油油的小麥,一樹樹紅色的桃花零星點綴其間,真實世外桃源的仙境。

涇河太極彎如果為旅行中最渴望遇見的事情做個排名,我想遇見大自然的美景,一定排在靠前的位置。彬縣東南方向的涇河太極彎,本質上就屬於這種美景。

二十九年(1940),同官縣劃歸第三區,耀縣劃歸第十區,七區轄7縣。三十三年(1944),栒邑縣、淳化縣劃歸二區,七區轄5縣。三十六年(1947),區重新調整,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邠縣、乾縣、醴泉縣、長武縣、永壽縣、栒邑縣和淳化7縣。三十七年(1948),淳化縣歸三原分區,七區轄6縣。民國中期,彬縣地處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陝甘寧邊區革命根據地的南部邊沿地帶,彬縣北部、東北部建有革命政權。1935年8月,成立正(寧縣)栒(邑縣)、邠(縣)革命委員會,領導甘肅正甯縣,陝西栒邑縣和邠縣永樂、曹家店地區的革命鬥爭。1935年10月16日,以新正縣六區(底廟)為中心建立永紅縣蘇維埃政府,活動地區包括彬縣永樂。1936年1月,正栒邠革命委員會易名新正縣蘇維埃政府。1947年10月,成立邠縣縣政府(駐龍高鄉梁家村),隸屬關中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3月改屬西府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5月18日,將原西府分區劃為邠縣分區和寶雞分區。邠縣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隸屬陝甘寧邊區政府,轄長武縣、邠縣、栒邑縣、醴泉縣、乾縣、永壽縣、麟遊縣。1949年7月24日,彬縣全境解放,邠縣專署、邠縣縣政府進駐縣城。

建國後,1950年5月,撤銷邠縣分區,彬縣隸屬寶雞專區。1956年10月,直屬陝西省人民委員會。1958年12月,邠縣、長武縣、栒邑縣合併為邠縣,直屬陝西省人民委員會。1961年1月,隸屬咸陽市人民委員會。1961年8月,撤銷邠縣大縣建制,恢復原邠縣,改屬咸陽地區行政公署。1964年9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邠縣改為彬縣。1983年4月,咸陽地區改為省轄咸陽市,彬縣遂為市屬縣至今。

彬縣歷史悠久。彬縣是後稷生地,公劉故里。早在3500年前,周祖公劉避桀居豳,定居農耕,教民稼穡。秦朝設為漆縣,東漢設置新平郡,北魏改為白土縣,西魏始設豳州,隋、唐、宋、元、明、清均設有州縣兩級政權,民國初年裁州設縣。

旅遊

大佛寺—陝西第一大佛

陝西第一大佛

位於彬縣城西十公里的西蘭路旁,寺窟始鑿於北朝,大規模開鑿于唐初,貞觀二年(628)基本建成,是唐太宗李世民為紀念他指揮的彬州淺水原大戰和五龍阪大戰中陣亡將士而建,起名應福寺。北宋改名慶壽寺。明以來俗稱大佛寺,以阿彌陀佛造像高大精美而得名。

大佛寺因山起刹,雕石成像,共130多個石窟,錯落有致地分佈于約400米長的立體崖面上。共有佛龕446處,造像1980餘尊,分為大佛窟、千佛洞、羅漢洞、丈八佛窟四部分,曾被清代學者畢沅譽為“關中第一奇觀”。

“大佛窟”是全寺的中心,也是該寺最大的洞窟。窟平面成半圓形,徑約34米,高31米。窟內有一佛二菩薩石胎泥塑像3尊。阿彌陀佛(俗稱大佛)倚崖居中,高20米,肩寬13米、手高4.5米、指長2米,寶石藍髻護頂,跌坐於蓮台之上。大佛頭像後有2道圓形雕刻花邊、7尊浮雕坐佛,附近散佈著19個飛天,

構成富麗祥和的背光。侍立于兩側的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均身高15.6米,頭戴寶冠,身著華麗纓珞。此外,窟內佛龕尚有造型各異小造像400餘尊。“大佛洞”保存一座華麗的大佛背光雕刻,上面有七佛環坐,二十二身雕工精湛的飛天伎樂拱衛著彌勒佛寶閣,呈現出一派西方極樂世界的歡樂景象。

豳州驛—絲綢之路第一驛站(渭北民俗體驗)

豳州驛

豳州驛門戶景區 位於彬縣太峪鎮新平廣場西側,是豳州驛生態觀光長廊的核心區。景區以水為主線,結合泉、溪、、河、湖的自然形態,串聯不同的觀光功能區,形成湖景游憩區、商業區、農業觀光體驗區三個功能區。整個專案於2016年3月開工建設,計畫投資1.4億元,占地176畝,其中水系占地面積40畝,果香花海80畝,商業區建築面積為3871㎡。景區集購物、就餐、休閒為一體,成為彬縣兩日遊精品線路(豳州驛-中國莓穀採摘園-滑雪場-侍郎湖-白土社區-水簾洞花果山-大佛寺)的重要節點。

豳州驛門戶景區位於整個豳州驛生態觀光長廊東部,也是整個生態觀光示範長廊的起點入口。景區總占地176畝。含40畝太平湖水系、80畝果香花海園林公園,和3871㎡的商業風情街。是整個生態觀光長廊的主要景觀、文化演繹和商業配套核心區,為遊客進入彬縣遊覽、參觀的必經路線。

豳州驛門戶景區商業街區建築面積3871㎡,主營旅遊紀念品、佛教工藝品、陝西土特產、文玩、清真美食、渭北美食、陝西特色小吃等,是為遊客提供一個集購物、就餐、休閒於一體的景區配套服務專案。

彬州塔—開元寺塔

彬州塔—開元寺塔

彬縣開元寺塔,也稱"彬塔"、"彬縣塔",俗稱"雷峰塔",在陝西省彬縣城內西南角紫微山下,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塔屬於北宋時期建築,塔高47.84米,塔底寬14.70米,塔身呈八角形,分別面向八個方位。塔內淨空寬為4.5米,170級轉角樓梯盤旋而上,每層之間架以木質樓板,可出四面門洞觀光。

侍郎湖森林公園—陝西第一大淡水湖

侍郎湖森林公園

侍郎湖森林公園的主體部分侍郎湖位於彬縣縣城南40公里處的底店鎮牛北村,是由於山體滑坡形成的天然聚湫。湖面面積370畝,平均水深13米,最深處可達18米,總庫容約166萬立方米,是陝西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美譽。根據縣誌記載,侍郎湖形成于明嘉靖三十四年的關中大地震,根據《中國地震目錄》的記載:“秦晉相交,地忽大震,五嶽動搖,陵穀變遷。”這次的關中大地震幾乎是山河改觀,陵穀變遷,滄海成桑田。彬縣也在這次大地震的震區中,侍郎湖極有可能就是在這次的地震中山體滑坡形成的。侍郎湖不光只是風景優美,更是以吃住為一體的生態樂園,有遊客服務區、森林休閒區、文化娛樂區、釣魚觀光區、綜合服務區等五大功能區。

龜蛇山—玄武神山(大峽谷漂流)

涇河彬縣龜蛇山大峽谷漂流專案是彬縣依託龜蛇山這一奇異的自然景觀,致力於打造具有地方特色旅遊品牌而實施的一項融休閒、遊覽、娛樂為一體的體驗性旅遊項目。該項目起漂點始于龍高鎮富仁村,終漂點至太盤村,漂流河道長約10公里。區內水量豐富,地勢特殊複雜,水面落差較大,沿岸景色秀美,既能真正體驗到動人心魄的驚險刺激,又可充分享受到大自然起轉承合的浪漫情趣,是遊客戶外休閒的理想選擇。目前,我縣已投資500多萬元,完成了景區遊廊、吊橋、小賣部、公廁等建設項目,開通了出入景點兩條13公里旅遊道路,購置了數隻遊船,培訓了10多名舵手及10多名救生員,配備了上百套救生衣,添置了安全保障設施,完全具備了漂流的條件龜蛇山景區涇河段漂流由龍高鎮富仁村起漂至太盤村終漂,河道全長10 公里,漂流時間約為75分鐘,山谷中溝深壁絕,激流跌宕,兩岸青山綠水,鳥語花香,風景如畫,河流平緩,有直有曲,河床有寬有窄,有急有緩,群山環抱,怪石嶙峋,阡陌如錦,給人一種新鮮、刺激的感覺,是旅遊漂流、休閒度假的好地方,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太極灣—涇河第一彎(太極彎自然風景區)

太極灣位於陝西咸陽彬縣太峪鎮,彬縣縣城東南方向12公里的新堡子鄉姚聯村(曹村-自然村),涇河大拐彎處,距涇河源頭210公里。這裡山環水繞,河流在峽谷間曲折迂回,左沖右突,河流湍急,呈明顯的下游特徵,造就了一個天造地設的陰陽太極圖案,形似太極,故得名太極灣。此處空氣清新、流水潺潺、水質清澈、魚暢鳥歡。春秋季節,果樹散發出陣陣花香,金黃的油菜花在太陽底下分外妖嬈,儼然一個世外桃源。

此處地形特殊,涇河流向受天然地形影響曲曲彎彎,造就了一個天造地設的陰陽太極圖,大自然的鬼斧神功令人歎為觀止。陰陽魚,太極圖,這只是壯觀的大處,再仔細看,自然的點綴更為美妙,成為豐富的細節。幾戶人家,臨水而居,身後層層梯田上,一塊塊金黃的油菜花和綠油油的小麥,一樹樹紅色的桃花零星點綴其間,真實世外桃源的仙境。

涇河太極彎如果為旅行中最渴望遇見的事情做個排名,我想遇見大自然的美景,一定排在靠前的位置。彬縣東南方向的涇河太極彎,本質上就屬於這種美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