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打好特色學科牌?

@田陽(中國林業教育學會常務副秘書長):

堅持走“自己的路”, 做大做強特色學科, 是一流學科建設的本質要求和必由之路, 涉及學科建設理念轉變、體制機制變革、發展模式創新, 資源持續投入等一系列問題。 打好特色學科牌, 應重點在差異化發展、交叉融合創新、團隊建設上下功夫。 所謂差異化發展, 就是高校要轉變單純講數量、重規模的粗放發展方式, 立足各學科自身積澱和學術傳統基礎, 主動順應現代學科建設高度分化、高度綜合等趨勢, 不走同質化、低水準重複建設的老路, 做大做強特色學科。

交叉融合創新則需要高校按照“大規模、有組織”學科知識生產模式變革要求, 打通傳統學科與新興交叉學科的連接通道, 促進單一學科向多學科網狀交叉融合轉變, 催生新的特色增長點, 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 在學科的內涵建設上實現超越。 團隊建設就是採取靈活方式, 構建多元化的學科團隊組織模式, 發揮團結協作的學科協作凝聚效應, 以追求卓越創新的學科文化推動學科集群發展。

@孫冬梅(北京建築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

沒有一流的大學精神就不可能催生一流的學科品牌, 正是不同大學自身獨特的精神氣質, 才成就了各具特色的學科品牌。 因此, 挖掘、凝練、宣導、培育和弘揚大學精神是打造特色學科品牌的核心。

一方面, 要通過開展學校精神文化體系凝練工作, 形成學校精神文化體系並全面、系統、準確闡釋其內涵, 加強對學校精神文化體系的宣傳, 使學校精神成為師生共同的文化自覺和價值追求, 這有利於形成學科團隊, 構建學科建設工作機制;另一方面, 要積極創建有利於打造特色學科品牌的文化氛圍和制度環境, 既要在內涵、品位和精神氣質的提升上下功夫, 突出學校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特色, 注重良好學術文化建設, 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推動協同創新;又要在品質、特色和需求的結合上下功夫, 對接國家戰略和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 立足本來, 面向未來, 選擇最有優勢和特色的學科進行重點培育,
打造特色學科品牌, 並以此帶動整個學校品牌聲譽的提升。

@鐵錚(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在特色學科建設上, 起碼有三點問題應該加以重視:一是要不要特色學科。 特色是生存之本, 特色學科則是大學的生存之本。 每所大學還是應該有自己的特色學科的, 以彰顯自己的特色、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和不可替代性。 二是如何建設特色學科。 要揚己之長、避己之短, 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在學科佈局上, 要充分考慮自己的歷史淵源、文化傳承、地域特點、辦學實力、社會需求等諸多因素, 而不是僅憑個人好惡為取捨。 三是如何構建特色學科建設長效機制。 特色科學建設不能一蹴而就, 要經過較長時期的努力,

要有近期、中期、長期建設的科學方案。

@李愛民(中央財經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員):

打好特色學科牌, 是新時代提升大學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舉措, 對於進一步加快“雙一流”建設, 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有重要意義。 一是要著力將特色學科打造成優勢學科。 大學要注重社會發展需要和自身傳統優勢, 將學校最有特色的學科培育成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好的特色優勢學科, 進而發揮其引領、凝聚和輻射作用, 帶動其他學科發展。 二是要以優勢特色學科為紐帶構建特色學科群。 要用平臺思維做大特色學科, 整合學科資源, 逐漸改變學科間各自為戰、單兵作戰的局面, 圍繞特色學科抱團發展, 形成特色學科群,

營造良好的學科生態, 使相關學科從中受益, 整體提升大學學科品質水準, 同時擴大特色學科的吸引力、影響力和美譽度。

@王君超(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特色學科”不是為了標新立異, 都去搞“獨一份”或“一個人的課堂”, 而是為了滿足人才培養和完善學科建設的實際需要。 特色學科的品牌不僅是一個建構的過程, 而且也是一個維護與不斷刷新的過程。 有一些學科本來具有新穎性、獨特性, 但由於缺少不斷的革新, 致使“特”味顯不出來, 一過新鮮勁兒, 也就流於一般、乏善可陳, 這是非常遺憾的。 建設特色學科事關“面向未來”的教育教學改革全域。 近幾年, 清華大學教務處和研究生院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學中鼓勵“自由探索”的教改專案立項, 並予以充足的資金支持,有效地推動了清華大學的特色學科建設。

《北京教育》雜誌

並予以充足的資金支持,有效地推動了清華大學的特色學科建設。

《北京教育》雜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