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都說和珅是貪官,卻不知他也有不貪的時候

後人談和珅, 聽得最多的似乎就是“大貪官”、“禍國殃民的賊子”一類的評語了, 而影視劇中的和珅, 仿佛也以一副油嘴滑舌之態定格在人們的腦海中。 或許好多人都不知, 歷史中的和珅除了以“貪”出名之外, 其實他還是一個在文學、政壇等都有一定作為的人。

和珅(1750—1799), 鈕祜祿氏, 原名善保, 字致齋, 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 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 乾隆十五年五月(1750年7月), 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統常保家中, 三歲時母親因難產而去世, 臨終時產下弟弟和琳, 父親常保在和珅九歲時亦因病去世, 幸得一位老家丁和父親的一位偏房保護和珅、和琳兩兄弟才能免于被趕出家門。

少年和珅似乎是在“淒淒慘慘戚戚”中成長, 沒有了父母的庇護, 好多事都只能靠自己, 而和珅也憑藉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上了人生巔峰。

1

“文才”和珅

和珅天資聰穎, 過目不忘, 少時考進咸安宮官學(在當時是一所優秀的學校)讀書, 勤奮拼搏, 受到了系統良好的教育, 能熟背四書五經, 還掌握了滿文、漢文、蒙古文、藏文, 在書法、詩詞、繪畫上也有一定的造詣, 他不但通曉騎射武略, 對西域秘咒也有瞭解, 聰明幹練, 才華過人, 這為他以後步入政壇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和珅在他還是十三四歲的時候, 就開始刻意下苦功夫臨摹皇帝的字跡, 等到他從咸安宮官學畢業時,

他的字已經練得與乾隆皇帝的字體十分相像了。 他一生讀書甚多, 修《四庫全書》, 和珅是最後一位總編纂, 《石頭記》是當時的禁書, 也是和珅出了不少力一手促成高鶚完稿的。 他常常與乾隆帝一起作詩, 和珅對乾隆所作詩詞的風格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為了迎合乾隆, 和珅下功夫努力學詩、寫詩, 並造詣很深。 他偶爾會在乾隆面前表現一下自己對詩文的研究, 甚至閒暇的時候以“騷人”自居。 和珅的詩合乎乾隆的審美, 乾隆很多時候就命和珅即景賦詩, 以代替自己。 清代著名學者、詩人袁枚曾稱讚和珅、和琳兩兄弟的才華“少小聞詩禮, 通侯即冠軍……擎天兼捧日, 兄弟各平分。 ”可見, 和珅兄弟二人在當時的八旗子弟中也算是佼佼者,
頗有才氣。

和紳的書法作品

在當今社會, 知曉多種語言就有可能比別人多了些不同的選擇, 更何況當時, 乾隆皇帝特別欣賞和珅通曉多種語言文字, 而和珅也能夠運用多種語言接待其他少數民族的使者, 運用多種文字起草上諭、發佈文告等,

為協助皇帝處理政務提供了極大地方便。 有一次, 西藏的喇叭給乾隆寫了一封信, 但是藏語沒人懂, 乾隆急召和珅來翻譯, 並讓他在承德的避暑山莊為當時的六世達賴蓋一個喇叭廟。 不管乾隆交代了什麼事情, 和珅都能很出色地完成任務, 贏得了皇帝的賞識和信任。

2

“能臣”和珅

雖說和珅品質、行跡等有惡劣之處, 但他卻也機智聰明、辦事幹練, 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 他一生雖做了不少壞事, 但也做過許多益國益民的事。

為英國馬戛爾尼使團訪問作的畫

和珅長期在理藩院任職, 負責辦理國內各少數民族的事務以及處理接待各國使節等事務, 尤其是在接待各國使節的過程中, 和珅也能夠按乾隆皇帝的旨意堅守原則問題。 如歷史上著名的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華事件, 和珅是這次接待英使的主要負責人, 同時也是和英使談判的主要對手。 和珅作為乾隆的股肱之臣, 握有實權者, 在接待英使的過程中表現出了他非凡的外交才能。 首先他幫助乾隆帝制定的接待原則是:“豐儉適中, 不卑不亢”;“一切款待,固不可踵事增華......亦不可過於簡略,致為遠人所輕”;“固不可意存玩乎,亦不可張大其事。”應該說這種接待原則是較為得體的。和珅發揮了他老練的外交才能,軟中帶硬地拒絕了馬戛爾尼提出的中國為英國劃一居留地、增開內河、少納稅金以及允許英國使節常駐北京的要求,維護了中國領土的完整和主權的尊嚴,應該說這是正確的。雖然我們對“閉關鎖國”的做法也是不贊成的,但這都是後話,是當時社會條件下歷史的選擇。馬戛爾尼和斯當東等人也不得不稱讚和珅,說他不僅精明強幹,“外貌恭謹異常”,“雖保持了他的尊嚴身份,但態度十分坦白和藹”,“對問題的認識尖銳深刻,不愧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體現出一位有經驗廷臣的禮貌和上等教養”。

和珅不像大多數傳統的中國封建官吏那樣尊崇重農抑商、恪守“文不經商,仕不理財”的說教。和珅或自己出資或讓家人、太監等在京畿一帶經營店鋪、作坊和礦產,如當鋪、錢鋪、糧店、旅店和煤窯等。和珅自己手裡的錢財除用於買房置地外,還從事工商業等。乾隆五十三年(1787年),北京城中糧食緊張,糧價飛漲,許多糧商糧店趁機囤貨抬價,和珅為此上奏皇帝,請求禁止囤積並限制糧價。史載:“諭曰;和珅以京城米價昂貴出示禁止囤積,而商人惟利是圖,糧價仍未平減,因查出鋪戶囤積米麥六萬余石,奏請交廠減價出賣”,和珅的這一主張無疑是為民謀利的。除此以外,和珅也做過其他許多大大小小的好事。

3

“貪官”和珅

貪污不僅在當今社會表現嚴重,也是封建官吏的普遍現象,而和珅正是無數貪官中一個最典型的代表。他對上阿諛奉承,欺騙蒙蔽,對下傾軋陷害,手段多樣,盤剝詐獲,他的財產,富比王公。

王剛老師塑造的經典的和紳

官方的材料目前尚找不到一份完整而系統的和珅家產清單,筆者試著把官方零散的幾份資料進行了歸納考察,姑且把可信度較大的官方有關和珅家產數字摘錄如下:二兩平金三萬三千五百五十一兩,銀三百一萬四千九十五兩三錢三分,所開當鋪十二座,取租房一千零一間半,取租地計一千二百六十六頃零,通計價銀二十萬三千三百兩零,價銀六千一百吊零。此外,和珅借出應追本利銀二萬六千三百五十兩,並自拴大車八十輛,每輛銀一百二十兩,共發出車價銀九千六百兩。此外,和珅家藏有大量珠寶玉器、金銀器皿、文物古玩、衣物,其他如宅第、別墅等,是難以估計、也是沒有明確估計的部分。從這些看來,和珅家產的數目是夠驚人的了,這在中國歷史上不多見。

和珅一生任過多種高官,尤其是他牢牢抓住有關財政的官位,到了乾隆帝臨終前,他已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最有權勢之人。和珅既懂得為官之道,又擅長理財發家。他每年巧妙地使各省封疆大吏、鹽政、織造和鹽商、行商們把搜刮來的錢財和珍寶異物獻給朝廷,然後自己又從中漁利。和珅長期掌握著整個清政府的財政收支,極盡聚斂之事,他採取多進少出的措施,對上百般奉承,對下則十分苛刻,許多費用都叫屬下自行解決,貪得無厭,為了斂財使出各種手段,如受賄、侵貪、索要、放債、經營工商業進行盤剝等。在和珅掌權的二十多年中,“威福由己,貪贖日甚,內而公卿,外而藩閫,皆出其門。納賂餡附者,多得清要;中立不倚者,如非抵罪,亦必潦倒”,可見他任人唯親,拉幫結派,作威作福。

到這裡可能有個疑問,和坤這樣肆無忌憚地貪污,乾隆帝為什麼不嚴懲制止呢?乾隆帝與和砷相互依賴,乾隆需要和珅為他理財,和珅則打著乾隆的旗號,儘量撈取錢財,二者是十分微妙的關係。歷史上乾隆下江南就有6次,皇帝的出行費用是很高的,國庫也不富裕,所以乾隆出行的錢,自然都是和珅自己掏腰包了。和珅雖貪財,可他也不是什麼錢都收的,一旦遇到天災人禍時,國家發放的錢他不會動,對乾隆也很忠誠,讓他辦的事,他很快就可以辦好,不只是會貪財,還很會做事,所以,乾隆會一直留著他。

短短幾千字不足寫盡和珅的一生,好人或壞人,也不是我們所能簡單定義的。百變權臣和珅,斯人已去,萬千言論只待你細細去品味。請關注哦!

不卑不亢”;“一切款待,固不可踵事增華......亦不可過於簡略,致為遠人所輕”;“固不可意存玩乎,亦不可張大其事。”應該說這種接待原則是較為得體的。和珅發揮了他老練的外交才能,軟中帶硬地拒絕了馬戛爾尼提出的中國為英國劃一居留地、增開內河、少納稅金以及允許英國使節常駐北京的要求,維護了中國領土的完整和主權的尊嚴,應該說這是正確的。雖然我們對“閉關鎖國”的做法也是不贊成的,但這都是後話,是當時社會條件下歷史的選擇。馬戛爾尼和斯當東等人也不得不稱讚和珅,說他不僅精明強幹,“外貌恭謹異常”,“雖保持了他的尊嚴身份,但態度十分坦白和藹”,“對問題的認識尖銳深刻,不愧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體現出一位有經驗廷臣的禮貌和上等教養”。

和珅不像大多數傳統的中國封建官吏那樣尊崇重農抑商、恪守“文不經商,仕不理財”的說教。和珅或自己出資或讓家人、太監等在京畿一帶經營店鋪、作坊和礦產,如當鋪、錢鋪、糧店、旅店和煤窯等。和珅自己手裡的錢財除用於買房置地外,還從事工商業等。乾隆五十三年(1787年),北京城中糧食緊張,糧價飛漲,許多糧商糧店趁機囤貨抬價,和珅為此上奏皇帝,請求禁止囤積並限制糧價。史載:“諭曰;和珅以京城米價昂貴出示禁止囤積,而商人惟利是圖,糧價仍未平減,因查出鋪戶囤積米麥六萬余石,奏請交廠減價出賣”,和珅的這一主張無疑是為民謀利的。除此以外,和珅也做過其他許多大大小小的好事。

3

“貪官”和珅

貪污不僅在當今社會表現嚴重,也是封建官吏的普遍現象,而和珅正是無數貪官中一個最典型的代表。他對上阿諛奉承,欺騙蒙蔽,對下傾軋陷害,手段多樣,盤剝詐獲,他的財產,富比王公。

王剛老師塑造的經典的和紳

官方的材料目前尚找不到一份完整而系統的和珅家產清單,筆者試著把官方零散的幾份資料進行了歸納考察,姑且把可信度較大的官方有關和珅家產數字摘錄如下:二兩平金三萬三千五百五十一兩,銀三百一萬四千九十五兩三錢三分,所開當鋪十二座,取租房一千零一間半,取租地計一千二百六十六頃零,通計價銀二十萬三千三百兩零,價銀六千一百吊零。此外,和珅借出應追本利銀二萬六千三百五十兩,並自拴大車八十輛,每輛銀一百二十兩,共發出車價銀九千六百兩。此外,和珅家藏有大量珠寶玉器、金銀器皿、文物古玩、衣物,其他如宅第、別墅等,是難以估計、也是沒有明確估計的部分。從這些看來,和珅家產的數目是夠驚人的了,這在中國歷史上不多見。

和珅一生任過多種高官,尤其是他牢牢抓住有關財政的官位,到了乾隆帝臨終前,他已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最有權勢之人。和珅既懂得為官之道,又擅長理財發家。他每年巧妙地使各省封疆大吏、鹽政、織造和鹽商、行商們把搜刮來的錢財和珍寶異物獻給朝廷,然後自己又從中漁利。和珅長期掌握著整個清政府的財政收支,極盡聚斂之事,他採取多進少出的措施,對上百般奉承,對下則十分苛刻,許多費用都叫屬下自行解決,貪得無厭,為了斂財使出各種手段,如受賄、侵貪、索要、放債、經營工商業進行盤剝等。在和珅掌權的二十多年中,“威福由己,貪贖日甚,內而公卿,外而藩閫,皆出其門。納賂餡附者,多得清要;中立不倚者,如非抵罪,亦必潦倒”,可見他任人唯親,拉幫結派,作威作福。

到這裡可能有個疑問,和坤這樣肆無忌憚地貪污,乾隆帝為什麼不嚴懲制止呢?乾隆帝與和砷相互依賴,乾隆需要和珅為他理財,和珅則打著乾隆的旗號,儘量撈取錢財,二者是十分微妙的關係。歷史上乾隆下江南就有6次,皇帝的出行費用是很高的,國庫也不富裕,所以乾隆出行的錢,自然都是和珅自己掏腰包了。和珅雖貪財,可他也不是什麼錢都收的,一旦遇到天災人禍時,國家發放的錢他不會動,對乾隆也很忠誠,讓他辦的事,他很快就可以辦好,不只是會貪財,還很會做事,所以,乾隆會一直留著他。

短短幾千字不足寫盡和珅的一生,好人或壞人,也不是我們所能簡單定義的。百變權臣和珅,斯人已去,萬千言論只待你細細去品味。請關注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