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咸豐重寶價超百萬?是謠傳還是真實

歷代以來, 中國都把錢幣作為商品交易或者買賣的交換工具, 它不僅具有較為廣泛的使用價值, 而且還隨著時間的久遠, 呈現出較高的收藏價值和考據價值。 從錢幣的鑄造材料、錢面上的紋飾、面額等內容, 我們可以瞭解到當時政治、經濟、歷史、文化、藝術以及科技等很多方面的知識, 如今, 這些不再有等價兌換功能的錢幣成為收藏市場的寵兒, 備受收藏家追捧。

若論中國上下五千年這麼多朝代, 誰家的錢幣鑄期最長、數量最大、版式最多、流通最廣, 咸豐錢幣可以包攬所有金牌。 咸豐錢幣流行於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高潮時期, 當時的清政府國庫虧空, 為了緩解財政壓力, 清政府將財政危機轉移到了老百姓的身上, 咸豐錢幣應運而出。 根據錢幣的面值, 當五十及以下計值稱為“咸豐重寶”, 高於當五十計值稱為“咸豐元寶”, 文中此枚錢幣便是“咸豐重寶”。

因清代以來經歷了多場戰爭, 珍稀古錢幣損失嚴重, 至今, 數量已經極其有限。 收藏古錢幣應對其品相有細節的瞭解, 因為品相不同, 價格也會相差較大, 如鐵錢, 品相很差的收藏價值就大打折扣了。 不過, 古錢幣經歷無窮歲月的洗禮, 品相或許受到影響,

所以收集到精品古錢幣難度就非常大。 也許是因為此緣故, 導致如今一 些古錢幣價值連城, 甚至僅僅一兩枚古錢幣, 便能換到市區一套房子。

“咸豐”是清文宗的年號, 咸豐年間正值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高潮時期。 此時民怨沸騰, 清政府為了苟延殘喘,

在錢幣鑄行上大做文章, 將財政危機轉嫁到老百姓身上。 相繼推出“咸豐通寶”、“咸豐重寶”、“咸豐元寶”種類繁多的錢幣。

清文宗咸豐年間(1851-1861年)所鑄平錢。 因政治腐敗, 經濟危困, 鑄行未久即收到各種重寶、元寶大錢衝擊, 通寶錢遂嚴重貶值, 故製作簡陋,

形制混雜;全國27局所鑄的小平錢, 銅質、大小及文字各不相同, 粗略者多而精良者罕見。 一般直徑2.2~2.6cm, 重2.4~4.2g, 其中大樣錢鮮見, 而更多為私鑄劣質薄小錢, 期間鵝眼錢重不足1g。 背文滿文各寶局名, 常見者大約20局左右, 尤以“寶台”局“阿克蘇”局“寶通”局所鑄為稀少。 傳世尚有“咸豐通寶”雕母數種, 極為珍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