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真正名震天下的河北名將,只有這六位,其他的都是浮雲!

古語有雲:自古燕趙多壯士。 以燕趙大地聞名的河北, 確以名將輩出、英雄蓋世而著名。 在波瀾壯闊的華夏歷史中, 河北籍名將層出不窮, 燦若星空。 然而, 真正威震華夏歷史的河北籍名將, 只有以下六位:

第一位:廉頗

趙國苦陘(今河北保定)人, 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將, 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他的戰績主要是在趙惠文王和趙孝成王兩代君王時期積累的, 在五十多年的時間內, 他率趙軍南征北戰, 多次擊敗戰國列強, 成為當之無愧的戰國保護神。 身為趙國上卿、大將軍、假相國的廉頗, 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位高權重。 西元前283年, 他率軍長驅直入到達齊境, 秋風掃落葉般的打敗齊軍, 攻取陽晉, 威震諸侯。 長平之戰九後, 廉頗不計前嫌, 以國家利益為重, 重新披掛上陣, 斬殺前來侵略的燕軍主帥栗腹, 迫使燕國割地求和。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 在人生的後期,

他卻遭小人陷害, 被迫逃亡楚國, 最終最終含恨離世, 客死他鄉。

在西漢時期, 由於他的忠勇, 漢文帝稱他為“忠勇明智之大將”;西元782年, 唐朝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 趙信平君廉頗位列其中。

第二位:李牧

戰國時期傑出的趙國名將、軍事家, 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縱觀李牧一生, 主要有兩大成就, 即一是北抗匈奴, 二是南阻強秦。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 在他一系列的作戰中, 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一敗, 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 尤其是趙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 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 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 經此兩役, 李牧的軍事才能得以淋漓盡致地展現。

歷史已經證明:戰國末期, 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 “李牧死, 趙國亡”的說法, 無疑是客觀準確的。

北抗匈奴時, 李牧誘敵深入, 一戰擊殺匈奴十多萬人馬, 滅了襜襤, 打敗了東胡, 收降了林胡, 使得匈奴數十年不敢南下進犯趙國。 抗擊秦軍時, 李牧採用正面狙擊、兩翼包抄的策略, 大敗秦軍, 秦將桓齮拼死得以突圍。 西元前232年, 秦軍捲土重來, 分兩路攻趙。 面對敵眾我寡的局面, 李牧採取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 他親率主力長途跋涉, 自南向北大敗秦軍。 隨後揮師南下, 在邯鄲又和司馬尚兵合一起,

擊敗了南路秦軍。

由於李牧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 接連使得秦軍吃了敗仗, 秦軍上下皆懼怕他。 可惜這等良將, 趙王遷不懂得明辨是非, 中了奸人之計將李牧斬殺。 李牧一死, 秦軍名將王翦心裡的石頭落下了地, 即可起兵只用了三月時間便攻下邯鄲, 滅亡了趙國。 西元782年, 唐朝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 武安君李牧位列其中。 宋代宣和五年, 宋朝為古代七十二位名將設廟, 李牧也是其中之一。

第三位:趙奢
趙奢,趙國邯鄲人,戰國時代東方六國八名將之一。趙奢作為良將,有著高尚的品格。有一年,秦國進攻韓國,韓王派使臣向趙國求援。在徵求大將意見時,趙奢答曰:道遠地險路狹,狹路相逢勇者勝。聽聞此言後,趙王便派他領兵去閼與攻擊秦軍。
由於他的指揮得當,賞罰分明,在閼與一戰擊敗不可一世的秦軍。而此戰,也是打破了秦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讓秦軍多年來第一次嘗試了被擊敗的滋味。曹操曾這樣評價他:“趙奢、竇嬰之為將也,受賜千金,一朝散之,故能濟成大功,永世流聲,吾讀其文,未嘗不慕其為人也。”西元782年,唐朝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趙奢位列其中。

第四位:張飛

張飛,字益德,幽州涿郡人氏(今河北保定),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西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後,少年張飛和關羽一起追隨劉備。他武力超群,對劉備又是忠心耿耿,深得後人敬愛。他的一生可謂是輝煌的,為劉備建立蜀漢立下了赫赫戰功,流傳甚遠的事蹟就是,據水斷橋、義釋嚴顏、大破張郃三個事件。

1、據水斷橋:西元208年,曹操百萬大軍南下,荊州太守劉琮不戰而降。劉備勢弱,不得已向南方退卻。曹操派精兵日夜追趕,于當陽長阪將劉備追上並擊敗。因趙雲前去尋找劉備的家屬,張飛則負責斷後。他率領二十余騎立于當陽橋上,一聲大喝嚇死了曹操一名虎將,見眾將已被張飛嚇傻,曹操無奈只能引兵後退。

2、義釋嚴顏:西元213年,劉備與益州太守劉璋決裂,張飛隨後率兵入川。在江州,張飛生擒守將嚴顏,見此人豪氣沖天,便將其釋放。

3、大破張郃:西元218年,在擊敗漢中張魯後,曹操盡得漢中之地,並派張郃進兵至宕渠縣,時不時的騷擾西川。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見此情景,劉備兵伐漢中。張飛在瓦口關一戰中,用計大敗張郃,此後巴西郡自此獲安。然而,由於張飛暴而無恩,最終未得善終!西元782年,唐朝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張飛位列其中。宋代宣和五年,宋朝為古代七十二位名將設廟,張飛也是其中之一。

第五位:趙雲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他文武雙全、英俊瀟灑,手中的一杆槍殺遍大江南北。在長阪坡之戰中,趙雲單騎救主,七進七出,殺得曹軍心驚膽寒,自此揚名天下。

長阪坡一戰,趙雲殺敵將五十四人。在三國演義中,一個回合槍挑了河北名將高覽;另外的河北名將張郃,也只是和趙雲戰了一個回合,便心虛而走;曹操手下的虎將徐晃,更是被趙雲一鋼鞭擊中後心鏡後吐血退走。在他病逝後,被追諡為“順平候”,後人稱他為:常勝將軍,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儘管《三國演義》對趙雲進行了一定的神化,但其名將之稱還是不容置疑的。

第六位:樂毅

字永霸,趙國靈壽(今河北省平山縣)人,戰國後期名將、著名軍事家,魏將樂羊的後裔。

縱觀樂毅一生,屢立戰功,而最大功績便是輔助燕昭王振興燕國。西元前284年,樂毅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余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

經此一役,齊國元氣大傷,開始徹底衰落,而燕國則軍威大振,逐漸邁入強國之列。而指揮這次戰役的樂毅,無疑向世人展現了他傑出的軍事才能,也奠定了他成為一代名將的堅實基礎。

燕國名將樂毅,不負燕王,不負戰國時代!

第三位:趙奢
趙奢,趙國邯鄲人,戰國時代東方六國八名將之一。趙奢作為良將,有著高尚的品格。有一年,秦國進攻韓國,韓王派使臣向趙國求援。在徵求大將意見時,趙奢答曰:道遠地險路狹,狹路相逢勇者勝。聽聞此言後,趙王便派他領兵去閼與攻擊秦軍。
由於他的指揮得當,賞罰分明,在閼與一戰擊敗不可一世的秦軍。而此戰,也是打破了秦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讓秦軍多年來第一次嘗試了被擊敗的滋味。曹操曾這樣評價他:“趙奢、竇嬰之為將也,受賜千金,一朝散之,故能濟成大功,永世流聲,吾讀其文,未嘗不慕其為人也。”西元782年,唐朝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趙奢位列其中。

第四位:張飛

張飛,字益德,幽州涿郡人氏(今河北保定),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西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後,少年張飛和關羽一起追隨劉備。他武力超群,對劉備又是忠心耿耿,深得後人敬愛。他的一生可謂是輝煌的,為劉備建立蜀漢立下了赫赫戰功,流傳甚遠的事蹟就是,據水斷橋、義釋嚴顏、大破張郃三個事件。

1、據水斷橋:西元208年,曹操百萬大軍南下,荊州太守劉琮不戰而降。劉備勢弱,不得已向南方退卻。曹操派精兵日夜追趕,于當陽長阪將劉備追上並擊敗。因趙雲前去尋找劉備的家屬,張飛則負責斷後。他率領二十余騎立于當陽橋上,一聲大喝嚇死了曹操一名虎將,見眾將已被張飛嚇傻,曹操無奈只能引兵後退。

2、義釋嚴顏:西元213年,劉備與益州太守劉璋決裂,張飛隨後率兵入川。在江州,張飛生擒守將嚴顏,見此人豪氣沖天,便將其釋放。

3、大破張郃:西元218年,在擊敗漢中張魯後,曹操盡得漢中之地,並派張郃進兵至宕渠縣,時不時的騷擾西川。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見此情景,劉備兵伐漢中。張飛在瓦口關一戰中,用計大敗張郃,此後巴西郡自此獲安。然而,由於張飛暴而無恩,最終未得善終!西元782年,唐朝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張飛位列其中。宋代宣和五年,宋朝為古代七十二位名將設廟,張飛也是其中之一。

第五位:趙雲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他文武雙全、英俊瀟灑,手中的一杆槍殺遍大江南北。在長阪坡之戰中,趙雲單騎救主,七進七出,殺得曹軍心驚膽寒,自此揚名天下。

長阪坡一戰,趙雲殺敵將五十四人。在三國演義中,一個回合槍挑了河北名將高覽;另外的河北名將張郃,也只是和趙雲戰了一個回合,便心虛而走;曹操手下的虎將徐晃,更是被趙雲一鋼鞭擊中後心鏡後吐血退走。在他病逝後,被追諡為“順平候”,後人稱他為:常勝將軍,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儘管《三國演義》對趙雲進行了一定的神化,但其名將之稱還是不容置疑的。

第六位:樂毅

字永霸,趙國靈壽(今河北省平山縣)人,戰國後期名將、著名軍事家,魏將樂羊的後裔。

縱觀樂毅一生,屢立戰功,而最大功績便是輔助燕昭王振興燕國。西元前284年,樂毅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余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

經此一役,齊國元氣大傷,開始徹底衰落,而燕國則軍威大振,逐漸邁入強國之列。而指揮這次戰役的樂毅,無疑向世人展現了他傑出的軍事才能,也奠定了他成為一代名將的堅實基礎。

燕國名將樂毅,不負燕王,不負戰國時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