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別被銷售忽悠!這個好操控車的“共同特點”不一定是對的!

這天, 大佬們在談論誰的操控最牛逼……

相信大家都不止一次在媒體、車企或者各種評論文章中看到過“前後重量分佈50:50”的車就等同於操控犀利的說法了吧。 那前後重量分佈究竟是什麼東西?為什麼50:50又是對操控最好, 又為什麼被各大車廠拼命吹捧呢?

每一台汽車都是有重量的(廢話), 然後所有的重量都是由車輪和懸掛來支撐。 對於一般的汽車來說就是前輪和後輪, 前懸和後懸。 嚴格來說, 前後重量分佈應該為前後軸荷重比, 簡單說就是前懸掛需要支撐多少重量, 後懸掛需要支撐多少重量, 前後重量是否均衡的問題。

一般來說, 市面上售賣的大部分前置前驅車型, 軸荷重分佈都會前比後重大, 大概60:40的樣子, 這是因為所有的驅動系統和發動機都放在前軸的關係。 而相比之下, 一些前置後驅車型和中置引擎的車型則更容易做到前後荷重平衡。 而像保時捷911這類後置後驅的車型和一些引擎較大的中置引擎車型來說, 荷重分佈則會更偏向於後軸, 可能會接近40:60。

大家都知道, 施加於物體的壓力越大, 摩擦力越大, 而對於汽車的輪胎也一樣。 因此前後荷重分佈一個重要的核心就是會影響輪胎的抓地力。 軸荷越大, 輪胎抓地力就越大。

不過, 汽車的前後荷重實際上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刹車的時候車身前傾, 會導致前軸的荷重增大而後軸荷重減少。 相反加速時, 車身後仰會令後軸的荷重增大而前軸荷重減少。

一般市面上最常見的前置前驅車型,由於前軸荷重比較大,慣性也比較大,因此車頭會更“穩”但轉向反應也更遲鈍一些。而加速的時候,由於前軸荷重減少,因此輪胎抓地力減少,也更容易打滑,加速表現並不好。

前置後驅和中置後驅車型等,前後軸的荷重比較接近,因此車頭車尾的慣性接近,操控上會感覺比較中性。

荷重更偏向於後軸荷重的中置後驅和後置後驅車型,重量更集中於後部驅動輪,因此加速時效率更高。不過由於前軸的荷重較低,高速的前輪轉向性會較差,同時車尾會感覺很遲鈍。

從配重的角度來說,前置後驅和中置後驅車型相比前置前驅和後置後驅車型更容易做到前後軸荷重分佈的平衡。

從上面看的得知,前後荷重分佈平衡的前置後驅和中置後驅的車型,操控會更中性一些,因此不少運動車型也會追求調校到前後荷重分佈較接近。不過相比之下,前置後驅車型的荷重分佈並不集中而是分別置於車輛的前後。而中置後驅車型,變速箱和引擎的佈局更接近於車輛的中心,配重更集中。從車身旋轉的陀螺效應來說,中置後驅車型的旋轉慣性更低,操控也相比前置後驅更靈活。不過相對的,前置後驅的操控表現上會更穩定一些。

另一方面,除了荷重分佈以外,汽車的下壓力也會增加軸荷而增加輪胎抓地力。相比于用車重來增加軸荷的效果,利用下壓力並不會增加汽車的轉向慣性,因此效果更好。由於一些特定的需求,像F1等賽車的前後重量平衡並不會是50:50,而是接近45:55的樣子。

另外,除了前後荷重以外,輪胎、懸掛設計、車架的扭曲特性和動力輸出特性等也會影響汽車的操控。因此實際上一些非50:50的車型,操控上也不一定比50:50的車型差,甚至更好。

總結

可以說,前後荷重50:50只是說明一台車有較佳的重量平衡,能夠更容易擁有較為中性的操控調校。而50:50的數值更多的是只有一個駕駛員的狀況。而當滿載以後,一般前置後驅的車型前後軸荷重會更接近平衡,而原來平衡的就更趨向於不平衡。再加上在汽車行駛時,由於會發生俯仰和傾側,因此前後軸荷實際上是不斷發生改變的,單獨討論靜態的50:50荷重實際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因此,下次新買車的朋友和你說50:50多牛逼的時候,打開你的手機,推薦我們這篇文章給他看哦。

一般市面上最常見的前置前驅車型,由於前軸荷重比較大,慣性也比較大,因此車頭會更“穩”但轉向反應也更遲鈍一些。而加速的時候,由於前軸荷重減少,因此輪胎抓地力減少,也更容易打滑,加速表現並不好。

前置後驅和中置後驅車型等,前後軸的荷重比較接近,因此車頭車尾的慣性接近,操控上會感覺比較中性。

荷重更偏向於後軸荷重的中置後驅和後置後驅車型,重量更集中於後部驅動輪,因此加速時效率更高。不過由於前軸的荷重較低,高速的前輪轉向性會較差,同時車尾會感覺很遲鈍。

從配重的角度來說,前置後驅和中置後驅車型相比前置前驅和後置後驅車型更容易做到前後軸荷重分佈的平衡。

從上面看的得知,前後荷重分佈平衡的前置後驅和中置後驅的車型,操控會更中性一些,因此不少運動車型也會追求調校到前後荷重分佈較接近。不過相比之下,前置後驅車型的荷重分佈並不集中而是分別置於車輛的前後。而中置後驅車型,變速箱和引擎的佈局更接近於車輛的中心,配重更集中。從車身旋轉的陀螺效應來說,中置後驅車型的旋轉慣性更低,操控也相比前置後驅更靈活。不過相對的,前置後驅的操控表現上會更穩定一些。

另一方面,除了荷重分佈以外,汽車的下壓力也會增加軸荷而增加輪胎抓地力。相比于用車重來增加軸荷的效果,利用下壓力並不會增加汽車的轉向慣性,因此效果更好。由於一些特定的需求,像F1等賽車的前後重量平衡並不會是50:50,而是接近45:55的樣子。

另外,除了前後荷重以外,輪胎、懸掛設計、車架的扭曲特性和動力輸出特性等也會影響汽車的操控。因此實際上一些非50:50的車型,操控上也不一定比50:50的車型差,甚至更好。

總結

可以說,前後荷重50:50只是說明一台車有較佳的重量平衡,能夠更容易擁有較為中性的操控調校。而50:50的數值更多的是只有一個駕駛員的狀況。而當滿載以後,一般前置後驅的車型前後軸荷重會更接近平衡,而原來平衡的就更趨向於不平衡。再加上在汽車行駛時,由於會發生俯仰和傾側,因此前後軸荷實際上是不斷發生改變的,單獨討論靜態的50:50荷重實際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因此,下次新買車的朋友和你說50:50多牛逼的時候,打開你的手機,推薦我們這篇文章給他看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