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要練推手?

為什麼要推手?怎樣推手?這是見仁見智的題目。 今呈上個人心得, 希望能對中華武術的有微弱的促進則是餘之大幸矣。

現代中華武術的特症是對套路的重視,

而欠缺對實打的實效訓練。 在精彩的動作表演下掩蓋了作為拳的靈魂作用——技擊——。 中國功夫停留在表演層面上而缺少中華武術獨特的對抗性。 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這種遺憾有時代的原因, 也因時代呼喚而重新被提起。

以我對推手的認識, 談談個人看法。

1, 推手是一項很好的運動, 無論男女老少都適應練習。

2, 推手可活動腰, 胯, 腿, 步伐, 有內練精, 骨, 氣。 外練腰, 腿, 身的作用。

3, 推手是一種揉搓, 能使身體變得柔韌, 手腳靈便, 從單手到雙手, 從定步到活步, 再到大履可使老人年輕起來。 它的作用絕不遜於交誼舞。 由於手腳並用, 沉身趟步其協調柔和更適宜增強體質, 成為老少婦孺皆能練習的項目。

4, 推手往往基於拳架所以更有內修, 內養的作用。

以上四點可以說是太極拳的“文練”具有修身養性, 益於身心的強大功效。

“武練推手”實際是把推手作為一種功夫來練;

1, 練“聽勁"這實際是在長期揉搓過程中達到的一種感應, 具有預判, 回應。 從而達到手法, 身法, 步伐的對應。

2, 揉的過程, 實際是一種揉麵粉的過程, 麵粉會越揉越勁道, 身體也會在這過程中得到柔和, 松隨, 如舍之感應。

3, 柔, 隨, 舍的感應能使人有處處有掤, 時時能出勁, 出勢的動感。

4, 推手能使人對太極拳架有更進一步認識。 認識, 聽, 化, 發的全過程。 不再局限拳的架式而上升為對勁路, 勢路的認識。

5, 推手能強烈促進對“根"的培養, 加強根的能力。 並且加深對“中"的意識和用中,

守中, 起碼不失中的意識能力。

6, 沾連相隨是推手的至要, 只有經過推手練習才能逐步做到沾連沾隨, 不丟不頂, 不仰不俯, 不抽不撥。 手隨身動, 身隨步動, 一動無有不動, 動靜相宜。

7, 推手過程是去掉頂勁, 丟掉呆勁, 減少蠻勁的比較有效的手段。 在此過程中會增加剛柔相濟的成份。 提升心松才是真松的調控把握能力。

8, 發勁在推手上的重要性是在過程中逐漸認識到的的。 這樣就促進精研技能, 增進功力的需求。

9, 功夫的上升, 不僅反哺了太極拳的技能, 也使你對推手有更高的要求, 這樣的正能量迴圈, 使你在太極拳道路上越走越寬廣。

10, 技能促進情操, 情操加深修練, 到那時太極拳不僅與外, 更是內在的修練, 使你更加磊落, 睿智,

豁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