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畢業于耶魯的第一個中國人,曾投奔太平天國,後來造就了大批精英

許多年過去了, 一切都煙銷雲散, 暮年的容閎在位於美國東北部的哈特福德城的寓所裡, 傷感而又溫暖地回憶他的一生。 畢3年之功,

容閎完成了一部僅10萬字的小書, 書名為《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後來, 徐鳳石、惲鐵樵將其譯為《西學東漸記》)。

書稿完成時, 容閎已是82歲的耄耋老人, 對昔年的理想與挫折, 困扼或榮光, 容閎看得很淡定。 在對往事的反復咀嚼中, 容閎既有中國畢業于美國著名大學第一人的驕傲, 也有事業未竟的遺憾。

1827年冬天, 當容閎誕生於廣東香山縣南屏村時, 正值清朝道光年間。 雖然逼開中國國門, 使中國從此在半殖民半封建泥沼中不可自拔的鴉片戰爭還沒到來, 但得地緣優勢的廣東, 已成為東西方交匯的橋頭堡。

橋頭堡給這個省份既帶來了鴉片戰爭在內的多次中外交火的不幸, 也帶來了人才輩出, 並在此後的一百多年間, 幾乎一直領跑中國的幸運。

以容閎的老家香山南屏為中心, 35公里外的香山翠亨誕生了孫中山, 100公里外的南海西樵山誕生了康有為, 130公里外的新會誕生了梁啟超, 170公里外的花縣誕生了洪秀全。

在教會學校讀書九年後, 1846年, 該校負責人勃朗夫婦決定回國。 臨行前, 他作出了一個既影響了容閎的人生, 也影響了中國近代史的決定:帶幾個中國孩子去美國深造。 後來隨他們赴美的三個孩子中, 就有容閎。

一個家境貧寒的中國農家少年, 要去遠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國留學, 而留學所需的經費, 卻一個銅板也沒有。 放在今天, 這是完全不可想像的神話。 但在一個半世紀以前, 容閎卻通過多個好心人的幫助, 得以實現了我們眼裡的神話。

8年後的1854年夏天, 容閎以優良成績從耶魯大學畢業, 獲文學學士學位, 是為中國亙古以來第一個畢業于西方名牌大學的留學生。

幾個月後, 容閎踏上了回國旅途, 於1955年初夏回到了闊別5年的中國。 然而, 剛抵澳門, 在異國時曾魂牽夢繞的祖國卻給了他兜頭一瓢冷水:容閎非常震驚地看到,

一大群華工, 被販賣他們的船主將其辮子一個接一個地綁在一起, 結成一串, 如同驅豬趕羊一樣送往囚室。 多年以後, 容閎在回憶起同胞的牛馬慘狀時, “猶為鼻酸。 ”

緊接著, 兩個月後, 當他在廣州見到另一幕時, 更是對這個暴戾橫行的國度深感絕望, 而這絕望, 也催生了他培養“新人”以改變這個國家的計畫。

容閎回國的1855年, 廣東暴發了天地會起義, 兩廣總督葉名琛在天地會主力撤走後, 搜捕到部分起義人員和大量普通百姓。 這些被俘者數量龐大, 葉名琛將其中大部分人不分輕重, 統統處死, 其中1855年夏天于廣州城內處死者就達7萬餘人。

這年夏天, 容閎恰好在廣州, 他所居之處距刑場僅半英里, 他看到了血流成河的刑場,

地上的泥土因鮮血浸染, 已變成赭色。 道旁堆滿了無頭的屍體, 時值炎夏, 屍體腐爛, 遠近臭不可聞。 心馳神往的祖國給這位海外遊子上的這堂課, 就是嗜血暴政下的民命如草。

為此, 容閎“神志懊喪, 胸中鬱悶萬狀, 食不下嚥, 寢不安枕。 ”在容閎心裡, 產生了對包括天地會和太平軍在內的農民起義的同情, 甚至一時間有前去投奔太平軍的衝動。

幾年以後,他真的和兩個美國傳教士一起,從上海出發,深入到太平軍統治地區並抵達南京。在南京,他拜會了早年在香港有一面之緣的幹王洪仁玕。應該說,直到在見到幹王之前,容閎都對這個當時已據有東南半壁江山的政教合一政權抱有幻想。

為此,他向幹王獻上了7條新政措施。但是,幹王雖然和容閎逐條商討,卻沒有採納。並在容閎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派人給容閎送來一枚印章――封贈容閎為“義”爵。容閎深感詫異,同時還隱約覺得人格受到了侮辱――幹王把他的南京之行,看作是憑籍曾有的一面之緣,想撈個一官半職。

南京之行,粉碎了容閎對太平軍的幻想,他將太平天國比喻為埃及石人――埃及石人首有二面,太平軍也含有兩種性質:一面是草根革命的正義與合理,一面是遊民與迷信的落後和破壞。

多年社會歷練後,容閎更加堅定地認為,要改變中國現狀,必須做的一件事就是培育“新人”。

具體做法是以點帶面,從少數的留學精英開始,把他們培養成社會主流和意見領袖,使他們所秉承的普世價值取代中國傳統價值。但是,容閎明白,這樣的計畫太過瘋狂,註定不會被認可。

直到容閎41歲那年,他的以塑造新人為目的留學計畫才終於得以正式向朝廷提出:在這份條陳中,容閎明確建議,選派出國留學幼童首次以120人試行,此120人,又分四批,即每年派送30名。留學期限為15年,學生年齡,以12到14歲為最佳。

容閎的條陳是通過丁日昌轉給軍機大臣文祥的,但條陳送上去後,遲遲沒有回音。原因之一是文祥不久就丁憂回鄉;原因之二則是這個留學計畫太過超前――就在前一年,大學士倭仁才上奏皇帝,堅決反對同文館招收科舉正途人員,更反對中國人拜洋人為師。

容閎為條陳石沉大海而沮喪不已兩年後,天津教案發生,他成為負責處理此案的丁日昌和曾國藩的助手。在此期間,他的留學計畫得到了開明的曾國藩的力挺。當年年底,清政府正式批准留學計畫。多年夢寐以求的理想終於成為活生生的現實。

1871年春天,容閎由南京抵上海,設立了幼童留美預備學校,開始招收第一批30名幼童。1872年8月11日,30名幼童從上海啟程赴美。幼童們抵達美國後,為了儘快掌握英語,熟悉社會,他們三五不等地寄宿在美國普通民眾家裡。幼童們悉數脫下長袍,換上西服。在容閎看來,這是天經地義,無可厚非的事情。但在留學監督陳蘭彬眼裡,脫下象徵儒家傳統和士大夫身份的長袍,改穿夷服,簡直就是數典忘宗的咄咄怪事。

這些爭端導致了留學計畫的中止——後來,容閎計畫中年復一年長期實施的留學計畫,僅派出3批幼童且在絕大多數幼童還沒大學畢業,甚至還有相當部分沒考進大學時,就不得得半途而廢。清政府一紙命令,結束了容閎和幼童們的留學夢。

儘管包括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和美國前任總統格蘭特等人出面勸告,但尚在美國讀書的96名幼童――其中僅兩人大學畢業,62人尚在大學,32人還在上中學――統統於1881年被召回國。容閎萌芽于青年時期的以留學而塑造新人而改變中國的計畫,至此永遠擱淺。

但是,容閎的努力並非完全沒有成效,在這90多名幼童中,後來有16人成為外交官,14人在鐵路任總工程師或高管,其中包括眾所周知的詹天佑;17人成為海軍將領,其中兩人升至海軍元帥;15人在當時被認為是高科技的電報局任職;12人進入政界,最低的擔任知縣,最高的擔任國務總理;此外還有4名醫生,6名礦山工程師,2名海關官員……

幾年以後,他真的和兩個美國傳教士一起,從上海出發,深入到太平軍統治地區並抵達南京。在南京,他拜會了早年在香港有一面之緣的幹王洪仁玕。應該說,直到在見到幹王之前,容閎都對這個當時已據有東南半壁江山的政教合一政權抱有幻想。

為此,他向幹王獻上了7條新政措施。但是,幹王雖然和容閎逐條商討,卻沒有採納。並在容閎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派人給容閎送來一枚印章――封贈容閎為“義”爵。容閎深感詫異,同時還隱約覺得人格受到了侮辱――幹王把他的南京之行,看作是憑籍曾有的一面之緣,想撈個一官半職。

南京之行,粉碎了容閎對太平軍的幻想,他將太平天國比喻為埃及石人――埃及石人首有二面,太平軍也含有兩種性質:一面是草根革命的正義與合理,一面是遊民與迷信的落後和破壞。

多年社會歷練後,容閎更加堅定地認為,要改變中國現狀,必須做的一件事就是培育“新人”。

具體做法是以點帶面,從少數的留學精英開始,把他們培養成社會主流和意見領袖,使他們所秉承的普世價值取代中國傳統價值。但是,容閎明白,這樣的計畫太過瘋狂,註定不會被認可。

直到容閎41歲那年,他的以塑造新人為目的留學計畫才終於得以正式向朝廷提出:在這份條陳中,容閎明確建議,選派出國留學幼童首次以120人試行,此120人,又分四批,即每年派送30名。留學期限為15年,學生年齡,以12到14歲為最佳。

容閎的條陳是通過丁日昌轉給軍機大臣文祥的,但條陳送上去後,遲遲沒有回音。原因之一是文祥不久就丁憂回鄉;原因之二則是這個留學計畫太過超前――就在前一年,大學士倭仁才上奏皇帝,堅決反對同文館招收科舉正途人員,更反對中國人拜洋人為師。

容閎為條陳石沉大海而沮喪不已兩年後,天津教案發生,他成為負責處理此案的丁日昌和曾國藩的助手。在此期間,他的留學計畫得到了開明的曾國藩的力挺。當年年底,清政府正式批准留學計畫。多年夢寐以求的理想終於成為活生生的現實。

1871年春天,容閎由南京抵上海,設立了幼童留美預備學校,開始招收第一批30名幼童。1872年8月11日,30名幼童從上海啟程赴美。幼童們抵達美國後,為了儘快掌握英語,熟悉社會,他們三五不等地寄宿在美國普通民眾家裡。幼童們悉數脫下長袍,換上西服。在容閎看來,這是天經地義,無可厚非的事情。但在留學監督陳蘭彬眼裡,脫下象徵儒家傳統和士大夫身份的長袍,改穿夷服,簡直就是數典忘宗的咄咄怪事。

這些爭端導致了留學計畫的中止——後來,容閎計畫中年復一年長期實施的留學計畫,僅派出3批幼童且在絕大多數幼童還沒大學畢業,甚至還有相當部分沒考進大學時,就不得得半途而廢。清政府一紙命令,結束了容閎和幼童們的留學夢。

儘管包括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和美國前任總統格蘭特等人出面勸告,但尚在美國讀書的96名幼童――其中僅兩人大學畢業,62人尚在大學,32人還在上中學――統統於1881年被召回國。容閎萌芽于青年時期的以留學而塑造新人而改變中國的計畫,至此永遠擱淺。

但是,容閎的努力並非完全沒有成效,在這90多名幼童中,後來有16人成為外交官,14人在鐵路任總工程師或高管,其中包括眾所周知的詹天佑;17人成為海軍將領,其中兩人升至海軍元帥;15人在當時被認為是高科技的電報局任職;12人進入政界,最低的擔任知縣,最高的擔任國務總理;此外還有4名醫生,6名礦山工程師,2名海關官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