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丁文江:“長於辦事”的科學家

丁文江(1887—1936年), 字在君, 筆名宗淹, 江蘇泰興黃橋鎮人, 出生在一個傳統而且重視教育的家庭, 5歲蒙學, 9歲已經將四書五經全部研讀一遍, 據說他天賦異稟, 資質過人, 有人以聯語囑對:“願聞子志”, 丁文江對曰:“還讀我書”, 這一聯典雅工整, 也體現了他的理想和志趣。

後來, 在家庭的支持下, 丁文江決定到中國第一所完全採用西方學校教程的中學即上海南洋公學就讀, 但將要啟程時, 卻意外受到泰興知縣龍璋的接見, 龍璋很器重他還把他收為弟子, 並極力勸說他儘快出洋留學, 後來, 15歲的丁文江跟隨龍璋的表親前往日本開始留學生涯。

不過, 在日本的三年裡, 他並沒有把全部精力放在學業上, 在改革浪潮的推動下, 他接觸了政治, 並企圖改良中國社會。 後來, 他離開日本, 考入劍橋大學, 但高額的學費還是使他被迫退學, 轉赴歐洲大學遊歷。 1907年, 他轉入格拉斯哥大學,

開始致力於學術研究, 1911年獲得格拉斯哥大學動物學和地質學的雙學位。

拿到學位後, 他開始啟程回國, 作為一個地質學家, 他把這次歸國旅程當成一次遊歷考察的機會, 度過英倫海峽後, 他遊歷了歐洲大陸, 考察了阿爾卑斯山, 乘船從越南回國, 途經雲南、貴州、湖南等, 他穿越山川峽谷, 一路考察研究, 收穫頗多。

回鄉住了一段時間後, 他前往曾經想去就讀的上海南洋公學教書, 他“海歸”的身份和卓越的能力引起了中華民國政府工商部礦正司司長的注意, 經引見進京擔任地質科科長, 後來地質科發展為中國地質調查所, 在培養人才、科學研究等發麵都取得矚目的成就, 這其中, 丁文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

丁文江是一個幹才, 正如蔡元培所說:“在君先生是一位有辦事才能的科學家。 普通科學家未必長於辦事, 普通能辦事的又未必精於科學, 精於科學而又長於辦事, 如在君先生, 實為我國現代稀有人物”, 連羅素都說:“丁文江是我見過最有才幹的人”。 後來, 丁文江還做過煤礦公司的總經理、淞滬督辦公署總辦、中央研究院的總幹事,

這些職務都與政治有關, 事實上, 丁文江也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政治家。

不過, 作為政治家的丁文江, 內心懷有的是兼濟天下之心而積極入世的情懷, 他的專業能力使他成為一個業務型的領導, 與那些精於權謀, 時刻實踐著領導藝術的政治家有天壤之別。

丁文江非常有政治理想和社會責任感。 他和胡適是好友, 胡適當年有二十年不談政治之說, 丁文江則認為胡適的文字運動如果脫離了政治環境是不可能成功的。 所以, 他和胡適等人一起創辦了《努力週報》, 發表大量文章力促"好人"出來從政。

在《少數人的責任》一文, 他說:"要認定政治是我們唯一的目的,

改良政治是我們唯一的義務。 不要再上人家的當, 說改良政治要從實業教育著手。 ""中國政治的混亂, 不是因為國民程度幼稚, 不是因為政客官僚腐敗, 不是因為武人軍閥專橫, ——是因為'少數人'沒有責任心而且沒有負責任的能力。 "

丁文江在政治上的成就是非常高的, 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經世濟民之心的推動,此外,筆者認為,還有兩點原因很關鍵。

一是他有豐富的人脈資源,早在日本留學期間,丁文江初涉政治就結識了梁啟超,後來,梁啟超赴歐洲考察巴黎和會,丁文江作為他的科學顧問和英語老師,和梁啟超結成忘年之交。他和胡適的友誼更不用說,他們私交甚篤,胡適在很多方面也一直支持他,在丁文江去世二十周年之際,胡適還撰寫了《丁文江的傳記》懷念亡友,二人的友情可謂歷久彌新。此外,他和蔡元培、李四光、趙元任、傅斯年等人多有交集,丁文江本人也是一個熱心而值得信賴的人,他的身邊往往聚集著一大批朋友和追隨者。

二是科學給他帶來的務實精神。丁文江在科學研究上一直主張實地考察,獲取第一手資料,反對坐而論道,他曾要求學生在野外考察時,“移步必須步行,登山必達頂峰”。這種科學精神和嚴謹務實的態度也一樣被他帶到政治工作中,只要有機會就做實事,在做孫傳芳治下的滬松商埠辦公署總辦時,他用短短8個月的時間將上海的行政、衛生、安全等管理得秩序井然,在北票煤礦公司擔任總經理時,他甚至把煤礦公司的日產量做到和以前的年產量持平。

丁文江有句非常有名的座右銘:“明天就死又何妨!只拼命做工,就像你永遠不會死一樣!”要知道,在大變革時期,有才幹又肯辦實事的人多些,就意味著我們的民族生存的希望多些,所以,這種敬業精神非常值得尊敬。

本期編輯:夜櫻、大板兒

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經世濟民之心的推動,此外,筆者認為,還有兩點原因很關鍵。

一是他有豐富的人脈資源,早在日本留學期間,丁文江初涉政治就結識了梁啟超,後來,梁啟超赴歐洲考察巴黎和會,丁文江作為他的科學顧問和英語老師,和梁啟超結成忘年之交。他和胡適的友誼更不用說,他們私交甚篤,胡適在很多方面也一直支持他,在丁文江去世二十周年之際,胡適還撰寫了《丁文江的傳記》懷念亡友,二人的友情可謂歷久彌新。此外,他和蔡元培、李四光、趙元任、傅斯年等人多有交集,丁文江本人也是一個熱心而值得信賴的人,他的身邊往往聚集著一大批朋友和追隨者。

二是科學給他帶來的務實精神。丁文江在科學研究上一直主張實地考察,獲取第一手資料,反對坐而論道,他曾要求學生在野外考察時,“移步必須步行,登山必達頂峰”。這種科學精神和嚴謹務實的態度也一樣被他帶到政治工作中,只要有機會就做實事,在做孫傳芳治下的滬松商埠辦公署總辦時,他用短短8個月的時間將上海的行政、衛生、安全等管理得秩序井然,在北票煤礦公司擔任總經理時,他甚至把煤礦公司的日產量做到和以前的年產量持平。

丁文江有句非常有名的座右銘:“明天就死又何妨!只拼命做工,就像你永遠不會死一樣!”要知道,在大變革時期,有才幹又肯辦實事的人多些,就意味著我們的民族生存的希望多些,所以,這種敬業精神非常值得尊敬。

本期編輯:夜櫻、大板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