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神話變現實,“孫悟空”拔毫毛變克隆猴在中國已不是難題

《西遊記》是很多80、90後的童年記憶, 而孫悟空無疑是童年生活中最被孩子們崇拜、熱愛的神話人物, “火眼金睛”、“七十二變”、“拔毫毛變猴子”等神通廣大的本領不知道是多少少年的夢。 如今,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 “拔毫毛變猴子”這個神話中的情形在我國以另外一種方式實現了。

克隆猴“中中”、“華華”誕生

自1996年第一隻克隆羊“多利”誕生以來, 21年間, 各國科學家利用體細胞先後克隆了牛、鼠、貓、狗等動物, 卻一直沒能跨越與人類最相近的非人靈長類動物的“屏障”。 2003年, 權威學術期刊《科學》曾發表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的一篇論文, 論文稱, 用現有技術克隆靈長類動物“是行不通的”。 而這個曾經以為無法克隆靈長類動物的世界難題, 被中國科學院率先攻克了。 近日, 中國科學院公佈, 世界上首只體細胞克隆猴“中中”於2017年11月27日誕生, 10天后第二隻克隆猴“華華”誕生。

“這是許多專家認為不可能實現的重大技術突破。 ”國際細胞治療學會主席約翰·拉斯科這樣點評中國科學家的成果, “利用聰明的化學方法和操作技巧, 攻克了多年來導致克隆猴失敗的障礙。 ”

“拔毫毛變猴容易”, 克隆可不容易

據中科院神經所研究員孫強介紹,

克隆猴主要有三個技術難關。 其一是細胞核不易被識別, “去核”難度大。 而作為受體的卵細胞, 只有先把細胞核“摘除”, 才能夠容納“外來戶”體細胞的細胞核。 其二是卵細胞更容易提前啟動。 在克隆過程中, 體細胞的細胞核進入卵細胞時, 需先“喚醒”卵細胞, 然後才啟動一系列發育“程式”。 因此, “喚醒”的時機要求非常精准。 但是, 猴的卵細胞很容易被提前“喚醒”, 往往導致克隆“程式”無法正常啟動。 其三, 是體細胞克隆胚胎的發育效率低。 被轉移到卵細胞裡的細胞核, 突然要扮演受精卵的角色, 這就需要科學家採取多種手段“保駕護航”。 如果“保駕”不力, 絕大多數克隆胚胎都難以正常發育, 往往胎死腹中。

而孫強團隊經過5年地不懈努力,

突破了克隆猴這個世界生物學前沿的難題。 通過DNA指紋鑒定, “中中”和“華華”的核基因組資訊與供體體細胞完全一致, 姐妹倆都是正宗的克隆猴。

有了克隆猴, 這些煩惱不見了

目前很多腦疾病, 比如阿爾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還有很多運動障礙相關的疾病等等,

之所以不能有效治療, 主要原因之一是研發藥物通用的小鼠模型和人類相差甚遠,針對小鼠研發的藥物在人體檢測時大都無效或有副作用。 而猴是靈長類動物, 跟人類最為接近, 所以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 在短時間內擁有一批遺傳基因完全一樣的猴群構建動物模型, 可以在神經科學、生殖健康、惡性腫瘤等很多疾病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並有望獲得比其他動物模型效果更好的治療方法和藥物。 中科院神經所所長蒲慕明院士說:“克隆猴的成功,將為腦疾病、免疫缺陷、腫瘤、代謝等疾病的機理研究、干預、診治帶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這是世界生命科學領域近年來的重大突破”。

體細胞克隆猴的成功,以及於體細胞克隆猴的疾病模型的創建,將有效縮短藥物研發週期,提高藥物研發成功率,使我國率先發展出基於非人靈長類疾病動物模型的全新醫藥研發產業鏈,有力推動我國新藥創制與研發,助力“健康中國2030”目標實現。

體細胞克隆猴的成功,以及於體細胞克隆猴的疾病模型的創建,將有效縮短藥物研發週期,提高藥物研發成功率,使我國率先發展出基於非人靈長類疾病動物模型的全新醫藥研發產業鏈,有力推動我國新藥創制與研發,助力“健康中國2030”目標實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