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傳統車企長期內仍占主流 但靈魂在誰手上?

過去的一年,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79.4萬輛, 銷量77.7萬輛, 產量占比達到了汽車總產量的2.7%, 連續三年居世界首位, 已然站穩了汽車大國的穩固地位。 從“汽車大國”跨越到“汽車強國”是下一階段的迫切需求。

此外, 智慧化浪潮襲來, 新一輪的汽車革命正悄然發生。 傳統汽車百年發展形成的產業形態也正在經歷這場變革。 汽車, 這個傳統的“資訊孤島”該如何發展令人關注。 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8)上也談到了汽車的發展方向, 以及新造車企業如何面對傳統車企的挑戰。

“Smart EV”是未來唯一的方向

從19世紀德國人創造了第一輛汽車, 到20世紀初美國人用流水線生產的方式將汽車帶到了尋常百姓家, 再到今天汽車開始湧現出智慧、互聯的功能。 汽車產業歷經了百年的變革, 汽車產品也在被重新定義。

李斌認為, 從產品本身來說, 汽車的本質將發生改變。 他以手機例舉一個例子, 從90年代的“功能機”到2007年的“智慧手機”, 整個通訊產業在變, 手機本身也被顛覆。

而汽車也到了這樣一個關口。 李斌稱, “我們所說的‘EV’, 電動汽車。 再過10年就是等於‘Smart EV’。 ”

在李斌看來, “Smart EV”主要包括兩個智慧化的方面。 其一是自動駕駛, 包括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應用。 其二是汽車變身為移動的智慧空間, 變成一個懂你的夥伴。

此外, 李斌堅持認為“Smart EV”是未來唯一的方向。 “什麼氫燃料汽車、混合動力, 如果只是為了省油、環保的話, 那用戶也不一定買單, ”李斌進一步闡述道“但是‘Smart EV’因為EV的架構最適合智慧, 反應速度快在自動駕駛時代是非常重要, 算上感測器和計算反應的速度, 還需要200毫秒, 省的幾百毫秒是至關重要的。

其次, 李斌認為能源結構將會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而被改變。 電屬於清潔的分散式能源, 不像石油類資源分佈不均。 李斌表示“圍繞著石油的能源產業, 深刻影響了國際政治版圖, 如果不依賴石油, 整個能源行業版圖重新改變, 國際政治都會受到影響。 ”

另外, 用戶體驗的變革將是對傳統汽車行業最大的改變。 李斌談到, 用戶永遠為好的體驗買單, 誰的車好就買誰, 但用戶體驗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 而在傳統汽車行業中, 汽車品牌並不對汽車用戶體驗負總體責任, 保險公司、4S店等“各管一攤”。

對此, 李斌以電商做了一個假設, “如果今天在網上買東西, 匯款要去銀行櫃檯排隊, 收包裹要去郵局, 東西壞了要去服務中心換,

那電商能搞得起來嗎?不可能搞得起來。 ”

“重構一套使用者服務體系”這是李斌認為傳統汽車行業難以做到的地方, 重新定義用戶體驗、打破固有的框架, 這在技術含量上並不高, 但需要非常大的決心。

未來汽車的“靈魂”在哪值得思考

著眼於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的強政策加持, 以及智慧化在汽車方面的廣闊前景。 有業內人士稱目前湧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初創電動汽車企業達數百家之多。

大屏、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是其中很多新造車企業的標籤, 並綜合稱為“移動智慧終端機”, 這也是他們自認為與傳統汽車的最大不同點。 面對這些新造車企業湧入汽車製造行業, 業內曾一度盛行“狼來了”的說法。

對於這樣的“擔憂”,

德國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成員、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教授認為, “軟體正作為一個日益重要的要素定義著汽車, 軟體在汽車開發過程中佔有很高比例。 而不同品牌間的差異很大程度上也將由軟體來決定。 ”不過, 海茲曼表示, 這帶來了一個誤解, 人們誤以為偏重軟體的企業會勝出。 海茲曼認為, 車企仍將是主角。

李斌對於傳統車企會占主角,而互聯網技術或其他一些新技術企業只提供輔助服務作用這一說法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首先,汽車(或者說造車)的複雜程度確實存在。供應鏈、產品品質以及資金等方面存在非常高的壁壘。李斌表示,“因為有這樣的壁壘,所以汽車行業在很長的時間之內,我認為現有的汽車公司,從市場份額的角度來講都還是主流的。至少10年內,20年內。”

另外,整個產業附加值會發生巨大變化。新能源汽車從結構上就決定了汽車的代際差別。當發動機、變速箱等等被捨棄之後,晶片、資料、軟體、感測器等這些東西的附加值在誰手上值得思考。

李斌表示,“可能還是現在的汽車公司會在很長的時間占主流,但是‘靈魂’和‘智慧’到底在哪兒?”

汽車變革正在演繹,供應商-主機廠-經銷商的鏈狀產業結構也將隨著自動駕駛、移動互聯等技術的應用而向無邊界的網狀結構發展。這對於包括蔚來汽車在內的所有新造車企業來說,未來在這幅網狀結構中佔據哪些關鍵要點、扮演何種角色或許是他們不得不思考的迫切問題。畢竟從汽車產品本身來說,10~20內仍然是傳統主機廠的主要舞臺。

李斌對於傳統車企會占主角,而互聯網技術或其他一些新技術企業只提供輔助服務作用這一說法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首先,汽車(或者說造車)的複雜程度確實存在。供應鏈、產品品質以及資金等方面存在非常高的壁壘。李斌表示,“因為有這樣的壁壘,所以汽車行業在很長的時間之內,我認為現有的汽車公司,從市場份額的角度來講都還是主流的。至少10年內,20年內。”

另外,整個產業附加值會發生巨大變化。新能源汽車從結構上就決定了汽車的代際差別。當發動機、變速箱等等被捨棄之後,晶片、資料、軟體、感測器等這些東西的附加值在誰手上值得思考。

李斌表示,“可能還是現在的汽車公司會在很長的時間占主流,但是‘靈魂’和‘智慧’到底在哪兒?”

汽車變革正在演繹,供應商-主機廠-經銷商的鏈狀產業結構也將隨著自動駕駛、移動互聯等技術的應用而向無邊界的網狀結構發展。這對於包括蔚來汽車在內的所有新造車企業來說,未來在這幅網狀結構中佔據哪些關鍵要點、扮演何種角色或許是他們不得不思考的迫切問題。畢竟從汽車產品本身來說,10~20內仍然是傳統主機廠的主要舞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