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日軍在戰場上有多狠?從不帶軍醫,用兩招解決傷兵,令人膽寒

打仗總是會有人傷亡的, 被打死了, 這個處理起來最簡單, 每個國家處理方法也很類似。 那就是打掃戰場的時候把屍體找到, 然後掩埋, 畢竟是同伴。 但是對於受傷的, 那處理方法就不一樣了。 如果是中國, 一旦同伴受傷, 那種兄弟的情誼在, 就是累死也會將其抬著或者背回去的, 不會顧及是不是拖累。

1937年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1941年日軍更是發動太平洋戰爭, 無論是在中國戰場, 還是在太平洋以及東南亞戰場上, 日軍都在當地犯下了滔天罪行, 燒殺搶掠, 無惡不作, 所用的手段可謂是駭人聽聞, 可以用變態來形容。

據相當多的資料揭露, 日軍除了對佔領區的老百姓非常殘忍外, 對待自己人也不手軟。

日本人在二戰中, 因為強烈的軍國主義思想, 為天皇獻身的宣傳。 因此, 什麼事都以保障戰爭的勝利為首要目標, 因此日軍在戰場上從來不帶軍醫,

難道日軍能自動痊癒, 或者是沒有傷亡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小日本就算作戰再牛逼, 也還是會有傷亡的, 但是日軍為何很少帶軍醫呢?

事實上, 他們的確不需要。 日本和其他國家不一樣, 其他國家對待傷患都是盡力救治, 哪怕到最後一刻。 可是日本軍隊對待受傷的士兵, 他們只會做兩件事。

日軍在行軍, 長途奔襲, 或者撤軍的途中, 一旦有傷兵, 那麼來不及處置的時候, 日本人會不顧一切的將其丟棄, 而且這些被丟棄的士兵也認為這是理所當然。 因為自己受傷, 對不起天皇。 而很多被丟棄的如果被發現, 那還會將其好好治療, 好吃好喝, 可以說是最好的結局。

另外在打仗的過程中, 一旦傷兵走不了路了。 日本軍官要做的不是送他去治療, 或者安慰他不要害怕, 而是用刀子補刀直接殺掉, 這裡用刀有幾點好處。 一是, 節約子彈;二是, 用刀那也是日本切腹的傳統。 這就是著名的一刀斬, 解決所有問題。

日軍之所以要這樣對待受傷的戰友, 就是害怕會被傷兵所拖累, 與抗戰時中國軍隊同甘共苦, 同生共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後來日軍戰敗之後, 大將阿南惟幾就是在戰敗後拒絕投降, 最終剖腹自殺, 結果一個多小時都沒死, 最後還是軍醫給他注射了安樂死, 他才最終死去。 雖然剖腹非常殘忍和痛苦, 但是日軍卻認為這符合武士道精神,

因此深受日軍士兵的喜歡。

二戰時期的日軍, 深受軍國主義和武士道精神的毒害, 已經喪失了人性, 不僅是對自己的戰友, 對待自己, 也是非常變態, 也許正是因為如此, 日軍才使得英美盟軍十分膽戰心驚, 最終使用原子彈逼迫日軍投降, 避免過大的傷亡。

除此之外,不得不說,日軍還有點欺善怕惡的意思,當年蘇軍將幾十萬日本關東軍戰俘全部押送到西伯利亞,逼迫他們從事繁重的體力活,死傷者不計其數,日軍居然不反抗,相反還對蘇聯噤若寒蟬,這只能說明日軍崇尚強者。

除此之外,不得不說,日軍還有點欺善怕惡的意思,當年蘇軍將幾十萬日本關東軍戰俘全部押送到西伯利亞,逼迫他們從事繁重的體力活,死傷者不計其數,日軍居然不反抗,相反還對蘇聯噤若寒蟬,這只能說明日軍崇尚強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