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詩詞話臘八,遊子天涯,讓愛回家

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 喝幾餐

哩哩啦啦二十三……

這是中國傳統《臘八歌》的開頭。

哼著哼著, 似乎臘八節的味道漸濃了呢~

臘八節|教你做一碗軟糯濃稠的臘八粥

長大了以後

那種感覺還在嗎?

臘八 臘八, 凍掉下巴

那碗暖人身又暖人心的臘八粥,

你有多久沒喝了

每逢臘八節, 文人墨客們感觸良多,

寫下很多關於臘八的詩句。

詩詞君給大家整理好了喲~

臘月八日於剡縣石城寺禮拜

【唐代】孟浩然

石壁開金像, 香山倚鐵圍。

下生彌勒見, 回向一心歸。

竹柏禪庭古, 樓臺世界稀。

夕嵐增氣色, 餘照發光輝。

臘日

【唐】杜甫

臘日常年暖尚遙, 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淩雪色還萱草, 漏泄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 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隨恩澤, 翠管銀罌下九霄。

詩詞君:從詩句中可以看出, 往年的臘日天氣還很冷, 溫暖離人還很遙遠。 而當年臘日氣候溫和, 冰凍全消。

詩人高興之余準備辭朝還家, 縱酒狂飲歡度良宵, 但此時此刻, 他又因感念皇帝對他的恩澤, 不能隨便走開。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代】陸游

臘月風和意已春, 時因散策過吾鄰。

草煙漠漠柴門裡, 牛跡重重野水濱。

多病所須惟藥物, 差科未動是閒人。

今朝佛粥交相饋, 更覺江村節物新。

詩詞君:詩中寫道, 雖是隆冬臘月, 但已露出風和日麗的春意。

柴門裡草煙漠漠, 野河邊有許多牛經過的痕跡。

臘日裡人們互贈、食用著佛粥(即臘八粥), 更感覺到清新的氣息。

臘八粥

【清代】道光帝

一陽初夏中大呂, 穀粟為粥和豆煮。

應時獻佛矢心虔, 默祝金光濟眾普。

盈幾馨香細細浮, 堆盤果蔬紛紛聚。

共嘗佳品達沙門, 沙門色相傳蓮炬。

童稚飽腹慶州平, 還向街頭擊臘鼓。

詩詞君:清代, 朝廷於臘八這天, 有賜粥的風俗。

清道光皇帝曾作詩《臘八粥》, 可以想見, 施散臘八粥和皇家食用臘八粥必然是萬頭攢動,

人湧如潮。

臘八

【清代】夏仁虎

臘八家家煮粥多, 大臣特派到雍和。

聖慈亦是當今佛, 進奉熬成第二鍋。

詩詞君:詩中描寫道, 臘八一到, 民間家家戶戶都要煮臘八粥吃, 而朝廷乃當世活佛, 他也要到雍和宮煮粥奉佛並賜大臣、諸王、宮妃等。

據文獻記載,清代雍和宮有四口煮粥的大鍋,鍋最大的直徑為二米,深一米五,可容米數擔。

熬粥時,第一鍋粥是奉佛的,第二鍋粥是賜給太后和帝后家眷的,第三鍋粥是賜給諸王和少主府的,第四鍋粥是賜給喇嘛的。

臘日

【明代】李先芳

臘日煙光薄,郊園朔氣空。

歲登通蠟祭,酒熟醵村翁。

積雪連長陌,枯桑起大風。

村村聞賽鼓,又了一年中。

臘日

【晉代】陶淵明

風雪送餘運,無妨時已和。

梅柳夾門植,一條有佳花。

我唱爾言得,酒中適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詩詞君:把酒言歌,載風載雪,辭舊迎新,轉眼又是一年。

南歌子·黃州臘八日飲懷民小閣

【宋】蘇軾

衛霍元勳後,韋平外族賢。吹笙只合在緱山。閑駕彩鸞歸去、趁新年。

烘暖燒香閣,輕寒浴佛天。他時一醉畫堂前。莫忘故人憔悴、老江邊。

唐辰臘八日大雪二首

【宋】張耒

平生臘八日,借缽受齋糜。

客路歲將晚,旅庖晨不炊。

持杯從破律,遣興自吟詩。

何日依禪宿,鐘魚自有時。

東州逢臘雪,卻憶竟陵梅。

客路人方遠,天涯雁欲回。

遙憐簷外白,還點砌邊苔。

久是無人過,誰知照酒杯。

如今,故鄉已被我們遠遠的拋在了身後,

今天是臘八節,想起小時候

寒冷冬天的那一碗粥,

就覺得心裡暖洋洋的!

關於臘八節,你只知道臘八粥嗎?

臘八節的前世今生

1月24日

臘八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

在上古時期,

人們在臘八這天祭祀祖先和神靈,

祈求豐收和吉祥,稱為臘祭。

《禮記·郊特牲》記載:

臘祭是“歲十二月,

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

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到南北朝時期,

臘八節成為固定的節日。

佛教傳入中國後,

將佛祖成道日和臘日融合。

因此,臘八節也是佛教的重要節日。

臘八節的重要習俗是喝臘八粥,

歷朝歷代皆是如此。

宋朝吳自牧《夢梁錄》記載:

在臘月八日,

寺廟裡都設五味粥,名臘八粥。

當時帝王還以此來籠絡大臣。

元朝人孫國敕的《燕都遊覽志》中記載:

臘月八日,

賜百官司用米果等雜煮成的粥。

這一習俗一直沿襲。

《永樂大典》中記載了佛家

在臘八這天煮臘八粥食用。

到了清代,

每逢臘八日,在宮內萬福閣等處,

用鍋煮臘八粥並請來喇嘛僧人誦經,

然後將粥分給各王宮大臣,

品嘗食用以度節日。

臘八節習俗

1月24日

祭祀祖先

臘者,接也,謂新舊交替。

在上古時期,

人們在臘月祭祀祖先和神靈,

祈求豐收和吉祥。

《史記·補三皇本紀》說:

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

故為蠟祭,以報天地。

夏代稱臘日為“嘉平”,

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

喝臘八粥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開始于宋代。

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

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

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

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

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

同時,闔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準備年貨

俗語有說:過了臘八就是年。

到了臘八,也就預示著過年也快到了。

所以,在臘八後,很多家庭就開始

殺年豬、打豆腐、制作風魚臘肉,

採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今天是臘八節,

不論你在哪裡,記得喝碗臘八粥。

給身體和心靈都送去溫暖吧!

據文獻記載,清代雍和宮有四口煮粥的大鍋,鍋最大的直徑為二米,深一米五,可容米數擔。

熬粥時,第一鍋粥是奉佛的,第二鍋粥是賜給太后和帝后家眷的,第三鍋粥是賜給諸王和少主府的,第四鍋粥是賜給喇嘛的。

臘日

【明代】李先芳

臘日煙光薄,郊園朔氣空。

歲登通蠟祭,酒熟醵村翁。

積雪連長陌,枯桑起大風。

村村聞賽鼓,又了一年中。

臘日

【晉代】陶淵明

風雪送餘運,無妨時已和。

梅柳夾門植,一條有佳花。

我唱爾言得,酒中適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詩詞君:把酒言歌,載風載雪,辭舊迎新,轉眼又是一年。

南歌子·黃州臘八日飲懷民小閣

【宋】蘇軾

衛霍元勳後,韋平外族賢。吹笙只合在緱山。閑駕彩鸞歸去、趁新年。

烘暖燒香閣,輕寒浴佛天。他時一醉畫堂前。莫忘故人憔悴、老江邊。

唐辰臘八日大雪二首

【宋】張耒

平生臘八日,借缽受齋糜。

客路歲將晚,旅庖晨不炊。

持杯從破律,遣興自吟詩。

何日依禪宿,鐘魚自有時。

東州逢臘雪,卻憶竟陵梅。

客路人方遠,天涯雁欲回。

遙憐簷外白,還點砌邊苔。

久是無人過,誰知照酒杯。

如今,故鄉已被我們遠遠的拋在了身後,

今天是臘八節,想起小時候

寒冷冬天的那一碗粥,

就覺得心裡暖洋洋的!

關於臘八節,你只知道臘八粥嗎?

臘八節的前世今生

1月24日

臘八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

在上古時期,

人們在臘八這天祭祀祖先和神靈,

祈求豐收和吉祥,稱為臘祭。

《禮記·郊特牲》記載:

臘祭是“歲十二月,

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

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到南北朝時期,

臘八節成為固定的節日。

佛教傳入中國後,

將佛祖成道日和臘日融合。

因此,臘八節也是佛教的重要節日。

臘八節的重要習俗是喝臘八粥,

歷朝歷代皆是如此。

宋朝吳自牧《夢梁錄》記載:

在臘月八日,

寺廟裡都設五味粥,名臘八粥。

當時帝王還以此來籠絡大臣。

元朝人孫國敕的《燕都遊覽志》中記載:

臘月八日,

賜百官司用米果等雜煮成的粥。

這一習俗一直沿襲。

《永樂大典》中記載了佛家

在臘八這天煮臘八粥食用。

到了清代,

每逢臘八日,在宮內萬福閣等處,

用鍋煮臘八粥並請來喇嘛僧人誦經,

然後將粥分給各王宮大臣,

品嘗食用以度節日。

臘八節習俗

1月24日

祭祀祖先

臘者,接也,謂新舊交替。

在上古時期,

人們在臘月祭祀祖先和神靈,

祈求豐收和吉祥。

《史記·補三皇本紀》說:

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

故為蠟祭,以報天地。

夏代稱臘日為“嘉平”,

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

喝臘八粥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開始于宋代。

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

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

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

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

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

同時,闔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準備年貨

俗語有說:過了臘八就是年。

到了臘八,也就預示著過年也快到了。

所以,在臘八後,很多家庭就開始

殺年豬、打豆腐、制作風魚臘肉,

採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今天是臘八節,

不論你在哪裡,記得喝碗臘八粥。

給身體和心靈都送去溫暖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