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金立手機生死局:股權被多家法院凍結 欠薪又裁員

手機業寒冬期已至。

金立手機嗅到了一絲“死亡”的味道。

1月24日, 國內排名第七的手機品牌金立又被傳聞在裁員。 相關消息稱, 這次比例較大,

但裁員方案還算“良心”, 被裁者可以拿到“N+1” 的補償, 金立沒被裁的員工將拿到之前被拖欠的工資。

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 就在兩天前, 金立M7還獲得新浪手機年度科技風雲榜頒發的“年度商務精英選擇手機”獎項。 北京金立市場部總監朱萬喜還出席並表示M7是金立今年為商務人士推出的產品, 主打支付安全和資訊安全。 但據明天財訊之前多次報導, 金立公司已經遭遇一系列麻煩, 連自身都談不上安全了。

去年底, 金立董事長劉立榮被傳在澳門賭博欠債幾個億, 金立可能破產。 傳言導致其供應商歐菲科技股價大跌。 雖然劉立榮事後立即現身, 金立公司也發文闢謠, 但歐菲科技隨後承認被拖欠貨款, 並於2017年12月14日透露了金立與歐菲科技的欠款數額:對金立手機的應收賬款約6億,

並已經申請了財產保全, 抵押物包括兩處深圳物業和微眾銀行3%股權, 總體估值超過20億。

噩耗接踵而至。 1月16日, 劉立榮41.4%的股權被曝已被東莞市法院凍結, 時間為2018年1月10日到2020年1月9日, 凍結期2年。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也於1月16日對其股權進行了凍結, 時間為3年。 此外, 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還在深圳和上海陷入了多起訴訟。 金立集團手機業務內部人士表示, 此次劉立榮所被凍結的股權可能與手機業務有關。

早前已有資訊稱金立手機配件等供貨方存在貨款等問題。 有供應商做過初步統計, 金立已欠達8個月的賬款就有20個億左右, 其中, 歐菲光、天馬等供應商對金立的應收賬款以億計數。

近期, 金立在深圳前海興建金立大廈;金立在重慶投入50億元, 用以建設生產基地。 有消息表示金立這些舉動極大地消耗了金立今年的現金流, 導致貨款周轉困難, 所以被供應商申請資產保全。

明天財訊通過天眼查發現, 金立負責生產手機等電子設備的子公司金銘電子也存在問題。 2017年, 金立旗下的東莞市金銘電子有限公司3處房產被抵押, 並且兩次因未履行法律義務被強制執行, 被最高法列入失信公司名單。 2017年, 金銘電子因欠下廈門天馬公司242萬美元債務被訴訟至法院, 金銘電子錶示自己付款能力有限, 希望廈門天馬能夠同意其延遲付款。

金銘電子的母公司金立的財務狀況也在惡化,

甚至連自己公司員工的工資也無法按時支付。 據媒體報導稱, 今年1月10日是金立發放去年12月工資的日子, 但員工工資被延遲發放。

業內人士表示, 金立的困境不是其一家的問題, 中國整個手機行業已經進入洗牌期, 資源已經高度向頭部玩家集中, 蘋果、三星、華為、小米等品牌佔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 同時, 由於全面屏時代到來、全球手機銷售增長放緩, 甚至聯想這樣的大公司也虧損嚴重, 金立、TCL這樣的中小廠商銷量已經大幅下滑, 已經面臨生死存亡的困境。

情勢危急之下, 之前一直走勵志精英范的劉立榮選擇斷腕求生, 繼2016年後再次試圖靠裁員節流來渡過難關。

金品質 立天下

金立有個不錯的開局。就在幾年前,網上還流傳的一篇文章稱金立創始人劉立榮身價15億元。劉立榮成功的原因被解釋為異于常人地關注細節,是一個細節控。

例如,劉立榮大學時做勤工儉學賣牛奶麵包,一定要把自己收拾乾淨才去推銷,結果每次都能多賺錢;找工作時,個人簡歷一筆一劃、一絲不苟地書寫,獲得用人單位好評;南下中山應聘小霸王技術員工作時,隨身攜帶的簡歷一定要乾淨整齊,最終被小霸王錄取;替企業接待臺灣客戶,劉立榮懂得來回路程替客人安排靠近窗外的座位,方便客戶欣賞沿途風景,最終被提拔為企業主管。

這篇網文無從辨別真假,但當年從小霸王走出來的幾位大佬,後來確實都成為中國商界的風雲人物。其中劉立榮的同事段永平支持創辦的OPPO、VIVO,已經是國產手機中佼佼者,份額甚至遙遙領先于劉立榮的金立手機,這可能是他當初也沒想到的。

金立最初成立那幾年,由於有劉立榮之前認識的經銷商、供應商的支持,又獲得廣東阜康投資等幾家專業投資機構融資,金立手機發展的順風順水。當時,中國入世後經濟增長迅速,手機等電子產品開始普及,金立銷量快速增長,也在市場上建立了較好的口碑。

當時,國內手機市場還是摩托羅拉和諾基亞的天下,但金立、波導、聯想、夏新、天語、TCL已經逐漸崛起,在中低端市場也佔據一席之地。

劉立榮當時已經在打造金立手機的精英商務形象,金立聘請大明星劉德華作為形象代言人,那一句“金品質、立天下”成為當年手機廣告流行語。

2005年底,金立的手機單月銷量已經突破了25萬台,成為了國產手機中市場份額攀升最快的品牌。 2006年,憑藉彩色螢幕直板手機金立H6這款手機,金立還榮獲了第40屆國際消費電子展“2006年度十佳手機”稱號。金立在短短數年內就成為國內一線品牌,廣為國人所知。

但2007年後,隨著智慧機的普及,蘋果成為手機業王者,功能機時代的佼佼者金立、聯想、TCL都落在時代後面,就連當年的巨無霸摩托羅拉、諾基亞都在隨後幾年內倒下,波導等國產手機更是迅速消失。

還好劉立榮仍然擁有強大的運營商管道,金立的機型即使較老也能銷售出去。金立隨後也推出了智慧機,並繼續依靠明星代言這個法寶推銷產品,銷量又繼續保持增長。

但2014年以後,國資委要求運營商在未來3年內,連續每年降低20%的行銷費用,中國移動等三大運營商3年總計減少行銷費用400多億元,國產手機之前靠傳統管道鋪貨的方法開始過時。小米等品牌這時依靠互聯網行銷和高性價比,迅速成為當紅機型。

金立也追隨這股潮流推出子品牌IUNI,定位年輕人用戶群,三年時間推出多款手機。市場人士表示,金立當年先後在IUNI這個品牌投入超過8億元,但由於配置不高價格卻不低,銷量一直未有起色,最後還是在2016年被放棄。那次金立部門調整後,子公司裁員達到了60%。

全面屏危機

全面屏時代的到來或是金立命運的真正轉捩點。

眾所周知,手機業一向競爭激烈,一旦稍有落後就可能出局。例如,蘋果因為比三星等晚一年推出全面屏手機,導致2017年業績出現下滑。業內人士表示,蘋果推出的首款全面屏手機iPhone X 去年出貨量可能只有2500萬部,遠遠低於蘋果CEO庫克之前的預計,如果今年不能達到6000萬的出貨量,蘋果或將其停產。

金立手機對全面屏技術也不敢怠慢,宣佈將發佈金立M7Plus等八款全面屏手機。就在去年底被傳言賭博欠下幾個億後,劉立榮還邀馮小剛、吳曉波、江南春等人出席金立高端商務旗艦 M2017的發佈活動。劉立榮再次提出“科技 悅生活”理念,表示要用領先的創新科技,帶給用戶愉悅的享受。

但是高科技顯然需要高投入,金立短時間大量發佈新品,已經導致自身的資金鏈極度緊張。業內人士表示,非全面屏手機轉向全面屏手機時期,非全面屏手機原有庫存無法變現。另外,在近期全面屏產能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對全面屏需求最高的手機廠商有時根本無法拿到貨。金立手機的明星加全面屏戰略,短時間佔用了大量資金,但自身的產能卻未必能保證。

最致命的是手機進入“寒冬期”已經是業內公認的事實,金立也不例外。

IHS Technology中國研究總監王陽表示,2017年全年金立的全球出貨量僅為2800萬台左右。這個慘澹業績不但未能完成全年5000萬台的出貨量目標,甚至比上一年還出現了下滑。

根據賽諾公佈的《中國移動通訊市場-2017年12月份快報》顯示,在過去的12月份,線下市場銷量3166萬部,同比去年下跌21.6%。整體市場份額資料方面,金立市場份額下降0.1%。金立恐怕很難指望從現有手機銷售中獲得足夠的現金流。

另一方面,金立的資金鏈危機迅速蔓延。去年11月份,因為應收賬款問題,歐菲對金立進行了財產起訴保全。雖然後來撤銷,但還是引起連鎖反應,目前又更多的供應商由於資金緊張停止向金立供貨。據金立手機供應商表示,由於拖欠款項遲遲得不到支付,深圳某手機外殼供應商已經停止為金立供貨大半年以上。

業內人士表示,OPPO、vivo這樣現金流充足的公司,還可以在這個“寒冬”撐過去,但金立這樣資金吃緊的公司就比較難受了。單靠裁員能不能渡過眼下這個難關,結果很難預估。

·END·

金立有個不錯的開局。就在幾年前,網上還流傳的一篇文章稱金立創始人劉立榮身價15億元。劉立榮成功的原因被解釋為異于常人地關注細節,是一個細節控。

例如,劉立榮大學時做勤工儉學賣牛奶麵包,一定要把自己收拾乾淨才去推銷,結果每次都能多賺錢;找工作時,個人簡歷一筆一劃、一絲不苟地書寫,獲得用人單位好評;南下中山應聘小霸王技術員工作時,隨身攜帶的簡歷一定要乾淨整齊,最終被小霸王錄取;替企業接待臺灣客戶,劉立榮懂得來回路程替客人安排靠近窗外的座位,方便客戶欣賞沿途風景,最終被提拔為企業主管。

這篇網文無從辨別真假,但當年從小霸王走出來的幾位大佬,後來確實都成為中國商界的風雲人物。其中劉立榮的同事段永平支持創辦的OPPO、VIVO,已經是國產手機中佼佼者,份額甚至遙遙領先于劉立榮的金立手機,這可能是他當初也沒想到的。

金立最初成立那幾年,由於有劉立榮之前認識的經銷商、供應商的支持,又獲得廣東阜康投資等幾家專業投資機構融資,金立手機發展的順風順水。當時,中國入世後經濟增長迅速,手機等電子產品開始普及,金立銷量快速增長,也在市場上建立了較好的口碑。

當時,國內手機市場還是摩托羅拉和諾基亞的天下,但金立、波導、聯想、夏新、天語、TCL已經逐漸崛起,在中低端市場也佔據一席之地。

劉立榮當時已經在打造金立手機的精英商務形象,金立聘請大明星劉德華作為形象代言人,那一句“金品質、立天下”成為當年手機廣告流行語。

2005年底,金立的手機單月銷量已經突破了25萬台,成為了國產手機中市場份額攀升最快的品牌。 2006年,憑藉彩色螢幕直板手機金立H6這款手機,金立還榮獲了第40屆國際消費電子展“2006年度十佳手機”稱號。金立在短短數年內就成為國內一線品牌,廣為國人所知。

但2007年後,隨著智慧機的普及,蘋果成為手機業王者,功能機時代的佼佼者金立、聯想、TCL都落在時代後面,就連當年的巨無霸摩托羅拉、諾基亞都在隨後幾年內倒下,波導等國產手機更是迅速消失。

還好劉立榮仍然擁有強大的運營商管道,金立的機型即使較老也能銷售出去。金立隨後也推出了智慧機,並繼續依靠明星代言這個法寶推銷產品,銷量又繼續保持增長。

但2014年以後,國資委要求運營商在未來3年內,連續每年降低20%的行銷費用,中國移動等三大運營商3年總計減少行銷費用400多億元,國產手機之前靠傳統管道鋪貨的方法開始過時。小米等品牌這時依靠互聯網行銷和高性價比,迅速成為當紅機型。

金立也追隨這股潮流推出子品牌IUNI,定位年輕人用戶群,三年時間推出多款手機。市場人士表示,金立當年先後在IUNI這個品牌投入超過8億元,但由於配置不高價格卻不低,銷量一直未有起色,最後還是在2016年被放棄。那次金立部門調整後,子公司裁員達到了60%。

全面屏危機

全面屏時代的到來或是金立命運的真正轉捩點。

眾所周知,手機業一向競爭激烈,一旦稍有落後就可能出局。例如,蘋果因為比三星等晚一年推出全面屏手機,導致2017年業績出現下滑。業內人士表示,蘋果推出的首款全面屏手機iPhone X 去年出貨量可能只有2500萬部,遠遠低於蘋果CEO庫克之前的預計,如果今年不能達到6000萬的出貨量,蘋果或將其停產。

金立手機對全面屏技術也不敢怠慢,宣佈將發佈金立M7Plus等八款全面屏手機。就在去年底被傳言賭博欠下幾個億後,劉立榮還邀馮小剛、吳曉波、江南春等人出席金立高端商務旗艦 M2017的發佈活動。劉立榮再次提出“科技 悅生活”理念,表示要用領先的創新科技,帶給用戶愉悅的享受。

但是高科技顯然需要高投入,金立短時間大量發佈新品,已經導致自身的資金鏈極度緊張。業內人士表示,非全面屏手機轉向全面屏手機時期,非全面屏手機原有庫存無法變現。另外,在近期全面屏產能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對全面屏需求最高的手機廠商有時根本無法拿到貨。金立手機的明星加全面屏戰略,短時間佔用了大量資金,但自身的產能卻未必能保證。

最致命的是手機進入“寒冬期”已經是業內公認的事實,金立也不例外。

IHS Technology中國研究總監王陽表示,2017年全年金立的全球出貨量僅為2800萬台左右。這個慘澹業績不但未能完成全年5000萬台的出貨量目標,甚至比上一年還出現了下滑。

根據賽諾公佈的《中國移動通訊市場-2017年12月份快報》顯示,在過去的12月份,線下市場銷量3166萬部,同比去年下跌21.6%。整體市場份額資料方面,金立市場份額下降0.1%。金立恐怕很難指望從現有手機銷售中獲得足夠的現金流。

另一方面,金立的資金鏈危機迅速蔓延。去年11月份,因為應收賬款問題,歐菲對金立進行了財產起訴保全。雖然後來撤銷,但還是引起連鎖反應,目前又更多的供應商由於資金緊張停止向金立供貨。據金立手機供應商表示,由於拖欠款項遲遲得不到支付,深圳某手機外殼供應商已經停止為金立供貨大半年以上。

業內人士表示,OPPO、vivo這樣現金流充足的公司,還可以在這個“寒冬”撐過去,但金立這樣資金吃緊的公司就比較難受了。單靠裁員能不能渡過眼下這個難關,結果很難預估。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