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領導幹部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發揮重要作用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 也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生工作離老百姓最近, 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 要持之以恆把民生工作抓好, 發揚釘釘子精神, 有堅持不懈的韌勁, 推出的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 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 一年接著一年幹, 鍥而不捨向前走, 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領導幹部必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切實發揮重要作用, 把是否有利於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以人民群眾的需求為第一信號, 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領導幹部肩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角色

領導幹部是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風向標”。

領導幹部的言行體現著黨的意志和主張, 是人民群眾的帶頭人和主心骨。 “村看村, 戶看戶, 群眾看幹部。 ”領導幹部要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把各項民生工作抓在手上,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責任扛在肩上, 帶領人民群眾做大民生“蛋糕”、分好民生“蛋糕”。 要充分發揮“風向標”的作用, 向全社會昭示我們黨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堅定決心, 示範引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項工作, 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對党的信任和信心, 引導人民群眾在党的領導下辛勤勞動, 實現和發展自己的各方面利益。

領導幹部是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指揮員”。 領導幹部對民生工作的認識程度、執行力度、落實程度直接決定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成效。

是否敢於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把更多的社會資源投入民生工作, 做好民生工作的頂層設計, 是否善於反映民生需求, 按照民生工作規律, 推進民生工作, 是否願意面向廣大人民群眾, 沉下心來, 撲下身子, 不怕矛盾, 直面問題, 扎實做好“最後一公里”工作, 都是決定民生工作成效的關鍵因素。 各級領導幹部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 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領導幹部是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守護者”。 民生是人民幸福和社會和諧之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的執政理念, 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

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 ”各級領導幹部要直面矛盾利益糾葛, 直面困難風險挑戰, 傾力守護民生事業發展;無私無畏、挺身而出、敢於亮劍, 反對損害民生的錯誤決策, 堅定守護民生福祉。 領導幹部為民解難、守護民生、奉獻民生, 就是以實際行動踐行對党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責、為民造福的根本政治擔當。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檢驗領導幹部工作成效的重要尺規

民生工作體現政治立場。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民生工作集中體現了站在誰的立場上、為誰說話、為誰辦事、實現誰的利益等價值追求, 民生問題既是經濟社會發展問題,

又是政治問題。 能否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 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 堅持社會主義本質要求, 堅定自覺扎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是檢驗新時代領導幹部政治立場的試金石。

民生工作體現發展理念。 發展是第一要務, 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增進人民福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可以增進社會消費預期, 有利於擴大內需, 抓民生也是抓發展。 ”“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 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 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既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過程, 又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 是共建與共用的有機統一。

民生工作體現底線思維。新時代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迫切需要把民生工作作為必須堅守的底線,按照“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的思路,深入細緻做好社會托底工作。對於領導幹部來說,民生是想問題辦事情的底線,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以突破民生底線為代價換取所謂的發展、所謂的政績。要運用好底線思維的方法,管控好民生風險,發展好民生事業,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路徑

在強化宗旨意識中重視民生工作。對於民生工作,領導幹部需要想清楚“當初入黨為了什麼”,解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問題;想清楚“權力從哪裡來、往哪裡去”,樹立民生導向的權力觀;想清楚“要什麼樣的政績、什麼是最大的政績”,樹立民生導向的政績觀。要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過程中,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不斷強化宗旨意識,自覺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最高標準,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滿足人民需求,自覺地把對民生工作的重視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固化於制。

在破除舊觀念中認識民生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實踐中,還存在著一些舊的觀念:只把民生看作是一項“分蛋糕”的工作,沒有看作是一個“做大蛋糕”的有效途徑和方式,對民生的認識不系統;只把民生看作是物質文化層面的,沒有看到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對民生的認識不全面等等。破除這些舊觀念的過程,就是領導幹部把握民生實際,系統、全面、實事求是地深化對民生工作認識的過程。

在真抓實幹中推進民生工作。領導幹部要把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為主戰場、主陣地,把握民生需求熱點,聚焦民生工作難點,找准民生工程與群眾需求的結合點,出實策、鼓實勁、辦實事,扎實有效地推進民生工作。特別是在精准脫貧攻堅戰中,通過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的實踐補齊民生短板,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整體水準。

在強化考核中落實民生工作。要建立和完善科學的工作績效考核體系,形成有利於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導向、用人導向、政策導向。要建立健全工作目標責任制,明確民生工作分工,落實民生工作責任,規範考核程式,細化獎懲機制,用硬杠杠、鐵紀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轉化為領導幹部的自覺行動。

(作者:肖明江、章瑞,分別系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理論處處長、副處長,均系遼寧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民生工作體現底線思維。新時代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迫切需要把民生工作作為必須堅守的底線,按照“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的思路,深入細緻做好社會托底工作。對於領導幹部來說,民生是想問題辦事情的底線,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以突破民生底線為代價換取所謂的發展、所謂的政績。要運用好底線思維的方法,管控好民生風險,發展好民生事業,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路徑

在強化宗旨意識中重視民生工作。對於民生工作,領導幹部需要想清楚“當初入黨為了什麼”,解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問題;想清楚“權力從哪裡來、往哪裡去”,樹立民生導向的權力觀;想清楚“要什麼樣的政績、什麼是最大的政績”,樹立民生導向的政績觀。要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過程中,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不斷強化宗旨意識,自覺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最高標準,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滿足人民需求,自覺地把對民生工作的重視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固化於制。

在破除舊觀念中認識民生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實踐中,還存在著一些舊的觀念:只把民生看作是一項“分蛋糕”的工作,沒有看作是一個“做大蛋糕”的有效途徑和方式,對民生的認識不系統;只把民生看作是物質文化層面的,沒有看到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對民生的認識不全面等等。破除這些舊觀念的過程,就是領導幹部把握民生實際,系統、全面、實事求是地深化對民生工作認識的過程。

在真抓實幹中推進民生工作。領導幹部要把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為主戰場、主陣地,把握民生需求熱點,聚焦民生工作難點,找准民生工程與群眾需求的結合點,出實策、鼓實勁、辦實事,扎實有效地推進民生工作。特別是在精准脫貧攻堅戰中,通過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的實踐補齊民生短板,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整體水準。

在強化考核中落實民生工作。要建立和完善科學的工作績效考核體系,形成有利於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導向、用人導向、政策導向。要建立健全工作目標責任制,明確民生工作分工,落實民生工作責任,規範考核程式,細化獎懲機制,用硬杠杠、鐵紀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轉化為領導幹部的自覺行動。

(作者:肖明江、章瑞,分別系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理論處處長、副處長,均系遼寧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