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官員上朝,手裡拿的板子能救命?

經常看古代影視劇的朋友們可能會發現一個問題, 就是古代官員在上朝時, 手裡拿著一個板子。 官員每次講話的時候, 都會將板子舉起, 頭擋在板子後面。

很多人都感覺奇怪, 官員手裡拿著的板子到底是幹什麼的?其實, 他們手裡的板子被稱為笏板[hù bǎn], 可別小看這個板子, 笏板有時候還是官員的救命稻草呢!

笏板救人命

宋太祖趙匡胤手下有位大將叫党進, 曾隨趙匡胤南征北戰, 為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党進雖然軍功無數, 但他是個文盲, 大字不識。

趙匡胤

有一次, 趙匡胤委派黨進領兵去守衛邊疆。 党進向皇帝辭行的時候, 禮儀官在黨進的笏板上寫了要對皇帝說的客套話, 不料黨進看著笏板上的文字, 由於不認識, 半天也讀不出來。 要知道官員在面見聖上時不說話, 或者說話話吞吞吐吐的, 那都是大不敬, 是要挨打的。

黨進

最終黨進將笏板上認識的幾個字, 磕磕絆絆地讀了出來:“臣聞上古其風樸略, 願官家好將息。 ”意思是“微臣聽說上古的帝王崇尚簡樸節約, 希望皇上你能夠休養生息。 ”這句話儘管文縐縐的, 但驢唇不對馬嘴, 朝堂上的皇帝和大臣們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關鍵時刻, 笏板算是救了黨進一條命。

笏板體現官員身份

笏板除了當筆記可以救人性命, 還能體現官員的身份。 官位高低不同, 笏板所用的材質也有區別。 五品官以上才能用象笏, 六品以下用竹笏, 九品用槐木笏。 在古人的眼中, 誰家的笏板多, 也能表明這家人當官的多,

體現這一家人大富大貴。

郭子儀

比如說, 唐朝名將郭子儀六十大壽時, 七子八婿皆來祝壽, 由於他們都是朝廷裡的高官, 手中皆有笏板, 拜夀時把笏板放滿床頭。 這就是典故“滿床笏”的由來, 用來借喻家門福祿昌盛、富貴壽考

宋朝時, 笏板還含有非常重要的禮儀之用。 古代皇帝高高在上, 他要時刻保持自己的威嚴和權威, 給臣民們一種神秘之感, 所以即使是可以入朝議事的中央官員, 也不能隨便挺直了腰、高抬著頭去看皇帝的真容, 這既是皇帝權威的體現, 也是臣子對君上的一種尊敬。 所以這個時候、大臣們就可以用笏板遮著自己的臉, 即使是奏事的時候也只需要眼睛盯著笏板看就可以了。

笏板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從商朝時期開始使用,一直到清朝,歷經了上千年。

清朝官員不用笏板,主要是因為滿清入關以後把延續了數千年的笏板制度廢除了。另一方面,據說清朝的統治者,滿族人手裡總要拿著鞭子和牽馬繩,空不出手來拿笏板,於是就不用了。笏板從此以後就退出了中國歷史的舞臺。

即使是奏事的時候也只需要眼睛盯著笏板看就可以了。

笏板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從商朝時期開始使用,一直到清朝,歷經了上千年。

清朝官員不用笏板,主要是因為滿清入關以後把延續了數千年的笏板制度廢除了。另一方面,據說清朝的統治者,滿族人手裡總要拿著鞭子和牽馬繩,空不出手來拿笏板,於是就不用了。笏板從此以後就退出了中國歷史的舞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