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豐鎮單元文化遺跡復原圖(一)

豐鎮的文化遺跡很多, 有許多獨立的文化遺跡, 並沒有收入豐鎮城市風俗畫的十大卷中, 為了不遺漏下這許多馳名的古文化遺存, 又補充畫了二十三幅單獨的古文化遺跡。

水閣涼亭

亭址在文廟廟門前, 此處原位荒郊, 人民挖土日久, 逐成大坑, 大雨歸流時坍塌, 後四周砌石成為大垃圾池, 民國十一年(1923年)集資建亭, 取名硯水池, 池中建一方台, 台下四洞相通, 臺上建一八角亭, 名曰會文亭, 又名濯成池新豐亭, 而鄉人都叫它水閣涼亭。 池四周外立木柵, 欄內留人行道, 人行道和亭子之間架設木橋, 池水四周古木參天, 綠樹成蔭, 水閣涼亭古色古香和文廟相映成趣, 是豐鎮家喻戶曉的名勝古跡之一。

牌樓門

靈岩寺建于清咸豐二年(1852年), 殿宇樓閣依山面水, 就勢拔起, 砌有石階九十九級, 不算底層的牛王廟, 依山而建通頂建築有四層, 圖為第一層的牌樓門, “山寺朝霞”實為豐鎮之勝景之一, 路徑之處, 無不讚美古人建築巧構之美, 譽滿塞外。

望海樓

望海樓在金龍大王廟西南隅, 是兩層閣樓式建築, 樓內供呂洞賓塑像, 道光7年(1627年)建。 古代時樓前是一片水澤, 水退後留下幾眼靈泉。 “海樓月夜”是古代豐鎮八大勝景之一, 久負盛名。

生鐵旗杆

武廟建於清乾隆七年(1742年), 山門前的一對生鐵旗杆, 除石基座外, 通體為生鐵鑄造, 一條巨龍繞柱而上, 昂首長嘯, 四足騰空, 造型非常生動, 全身烏黑發亮, 終年不鏽, 是山西忻州人捐資建造, 此古物遠近馳名, 上世紀六十年代拆除時壁厚不足半公分, 古人鑄造技藝之精使人驚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