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上海同豐藝術私下交易講述四川銅幣

上海同豐藝術私下交易講述四川銅幣, 是晚清和北洋時期四川省當地政權鑄造的錢銀。 因為川省銀銅礦缺少, 加之辛亥革命今後軍閥割據, 致使中央政府《幣制條例》關於銅幣之質料份額、銅幣面額的規則沒有嚴格遵守, 四川銅幣發行量十分巨大, 致使物價虛高、影響經濟發展。 四川銅幣, 自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六月開鑄, 至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十一月法幣開端流轉才逐步退出流轉領域

光緒二十四年, 戶部通令各省暫停鑄造銅幣, 四川總督趙爾豐請免停, 獲准續鑄。 宣統元年, 度支部命令撤並各省銀銅廠局, 趙爾豐再次懇求續鑄獲准。 四川遂成為宣統年間少量可續鑄大清銅幣的省份。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 兩廣總督李鴻章奏准在廣東開鑄圓形無孔銅幣(銅元)。 次年, 清政府諭令沿江沿海各省允許仿製 。 光緒二十七年, 四川省在成都設四川銅元局,

於二十九年六月開工鑄造當五 、當十文面額 銅幣, 七月增鑄當二十文銅幣。

進入北洋年代今後, 軍閥割據、時局動盪, 銅價昂揚, 所以四川鑄幣廠採納降等減重、加大面值的辦法謀取私利。 民間除老一百文、老兩百文銅幣色澤稍紫外, 其餘呈黃白色, 質地劣於大清銅幣。

1914年起, 專鑄當100文、當200文銅元。 各軍閥紛繁效尤, 鑄造的銅幣達數億枚, 四川幣制混亂不勝。

1935年, 國民政府在四川推廣法幣, 四川銅幣遂逐步退出流轉商場。

四川銅幣本是輔助錢銀, 用於零星買賣, 但當一百文、當二百文的銅幣大行其道, 已不適合於社會生活之情形, 賣者無較低面值錢銀找回, 乃給予其他貨品, 竟退回物物交換的年代。 且“劣幣驅逐良幣”, 當50文、20文、10文的銅幣早已絕跡於川省, 或許流出省外。 銀價、物價飛漲, 嚴重影響中下層人民生活, 例如1934年宜賓市道銀價漲至每元二十五六串

上海同豐藝術私下交易講述停鑄大面值四川銅幣的聲響一向都有, 收拾川省幣制的文章也常見於報載。 例如1915年《成都造幣分廠詳請停鑄當五十銅幣以防流弊》一文中直指“廠中鑄本虧折太甚,

又不得不多鑄當五十銅元, 以資接濟, 明知多鑄銅元為饑不擇食之謀, 而維持現狀, 實一時權宜之計” 。 1925年《四川銅幣之收拾問題》一文中作者提出鑄造新銅幣、毀掉舊銅幣、約束流轉額、發行銅元票、監管銅元局五條建議。 1925年四川公民駱身齋等通電請求政府停鑄大額銅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