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溥儀曾經在清西陵選擇一個墓地,但最後遵照他的遺囑按照公民下葬

帝王的陵墓寢廟稱陵寢。 陵寢所在地稱萬年吉地。 清代, 每個皇帝 登極以後, 便指派王大臣會同欽天監官員前往指定的建陵地點, 勘定萬 年吉地。 但是光緒帝自入承大統以後, 慈禧太后從不提起為他找萬年吉 地的事, 臣下也沒有一個人敢說這句話, 所以一直到他死後, 才由宣統 帝下諭派溥倫、陳璧二人為勘定萬年吉地大臣, 在西陵太平略一帶, 勘 定了一塊萬年吉地, 並開始修建崇陵。 溥儀幼年即位, 當時革命風起雲 湧, 清廷統治岌岌可危, 他的萬年吉地還未來得及選擇, 這個末代皇帝 便退位了。

清帝退位以後, 尊號仍存不廢。 清室認為喪葬事宜, 仍應遵循舊 規, 宜早勘定萬年吉地, 以備後事。 1915年, 溥儀十歲, 端康皇貴妃等 下諭說:“現因皇帝十年正壽, 即著籌商吉地辦法。 ”經過商量, 擬於 西陵附近採擇吉地。 要選擇吉地, 必先敦請精於地理風水的先生去勘 定。

幾經詢求, 最後由步軍統領江朝宗推薦, 請精通地輿的前廣東廉州 府教授李青充當風水先生。 由內務府派人, 花了四百元路費把他請來, 清室即派堂掌稿筆帖式錫泉等隨同前往西陵查勘地勢。

李青遍覽了西陵 的地勢, 最後確定在南平台一帶選擇吉地。 經過仔細勘測和蔔算, 確定 在泰東陵後山轉東北口子地方作墓穴, 坐戌向辰。 為此, 李青曾上呈一 份《勘輿說帖》, 說明理由。 清室經過仔細討論以後, 認為在泰東陵後 山從西三峰嶺高起發脈, 來龍旋轉東北口子門地方寶山龍脈作穴, 其勢 靈秀巍峨可觀。 於是派內務府大臣世續馳抵西陵驗看。 世續看後很滿意, 認為“內堂外堂皆在紅樁界內, 甚屬相宜”, 於是馬上圈禁。

萬年吉地勘定以後, 接著便是點穴。 點穴就是確定金井的位置, 然 後破土挖出一個磨盤大小的圓坑, 再在圓坑上覆蓋以斛形的木箱, 以後 就永遠不讓這個坑再見日月星三光。 據岳樑向溥儀奏報說, 開刨以後, 見土色甚佳, 風水甚好。 事竣之後, 即派人守護打扣,

以待興工。

萬年吉地雖然勘定了, 但溥儀死後並沒有埋葬在這裡。 1969年10月 17日, 溥儀因患腎癌等病, 在北京去世。 從勘定萬年吉地到溥儀去世, 經過了五十多年。 在這期間, 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溥儀也由一 個皇帝、戰犯被改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公民。

他死後, 按照其家 族的意願, 照一個公民的儀式安葬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