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到底是魏延反了,還是楊儀反了?身背千年奇怨的蜀國名將

魏延在《三國演義》中是一個反面形象。 《三國演義》上講, 魏延為人勇 猛、武藝精湛, 但常懷不臣之心。 多虧諸葛亮會相面, 早就看出魏延腦後長著 所謂的“反骨”, 知道自己死後魏延肯定會背主而去, 所以臨死前將軍權托 付給長史楊儀, 並授密計于馬岱, 讓馬岱待魏延造反, 取得實證後, 將其 誅殺。

其實, 從《三國志》上看魏延並沒有造反, 只是對楊儀領軍心懷不滿 而已。 魏延反的不是蜀漢, 而是楊儀。 現在, 這種看法基本上得到了大家 的公認。

但另一本記述三國歷史的史書《魏略》則有與《三國志》截然不同的 記載。

《魏略》上說, 諸葛亮病危時, 告訴魏延等人說, 我死之後, 西蜀應該自 守, 不要再來這裡了。 諸葛亮還讓魏延代行主帥職責。 楊儀由於與魏延一向不 和, 見魏延主持軍政, 害怕魏延加害自己, 就放出謠言, 說魏延要帶兵投魏, 並隨即率領部隊進攻魏延。 由於魏延沒有投魏的打算,

只好逃走, 接著楊儀派 人追而殺之。

《魏略》的意思是說, 魏延不但沒有背叛蜀漢, 也沒有反對楊儀, 而是楊 儀造了魏延的反。

給《三國志》做注的裴松之認為《魏略》說法是敵國的傳言, 不足為信。

其實越是敵國的資料, 由於不容易受到當權者的篡改, 越發真實可信。

下面還是讓我們像下完棋後進行複盤一樣, 還原一下當時的情況吧。

諸葛亮在五丈原大約是因為心梗或腦梗之類的急症而死的。 陣前主帥身亡 歷來是兵家大忌, 對蜀軍軍心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打擊。 當時, 魏蜀兩家在五丈 原對壘相持, 如何把軍隊完整地帶回蜀中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從當時蜀軍將領的水準和能力看, 魏延是代理主帥的不二人選。 平時只 是主管些事務性工作、搞搞後勤的楊儀是無論如何擔當不起這樣的重任的, 久經戰陣的諸葛亮在這個問題上應該比誰都明白。 因為稍有不慎, 魏軍就可 能尾隨蜀軍掩殺過來。 即使諸葛亮不考慮數萬川中子弟的性命, 也要考慮自 己的靈柩是否能安全到達漢中。

所以, 諸葛亮臨終前讓楊儀做代理主帥的可 能性不大, 他極有可能將軍權交給了魏延。 因而《魏略》上記載的可信度是 非常高的。

從魏延和楊儀的動機上看, 魏延幾乎沒有起兵討伐楊儀的理由。 魏延是先帝劉備的左膀右臂, 在軍隊中頗有威望。 楊儀即使統領軍隊也是臨時負責, 如 果魏延想獨攬蜀漢軍權, 退回西川後, 憑藉自己的資歷和能力也是完全可以做 到的。 當時, 趙雲已死, 整個蜀漢, 任何人都無法和魏延相提並論, 魏延完全 沒有必要急不可耐地在戰場上與楊儀爭鋒。

而反過來, 楊儀卻有足夠的理由來謀害魏延。

法律學中一個概念叫做“弱者行兇”, 是說在一些案件中, 行兇的罪犯往 往不是強者, 而是弱者。 因為在紛爭中, 強者佔有心理上的優勢, 可以較好地 掌控局勢, 不容易做出極端出格的事。 而弱者則因為飽受欺淩, 內心受到壓抑 而扭曲, 出於本能的防衛心理, 常常會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來。 我們經常 會發現, 一些地痞流氓在市井當中, 做的壞事不少,但一般都能夠把握住分寸, 很少弄出人命來。而很多弱女子卻常常由於受人欺侮和迫害,走上殺人行兇的 道路。

在魏延和楊儀的矛盾中,楊儀顯然處於弱勢地位。《三國志.蜀書.楊 儀傳》中記載:“值軍師魏延與長史楊儀相憎惡,每至並坐爭論,延或舉刃擬儀, 儀泣涕橫集。”意思是說魏延與楊儀兩人不和,經常因為一些事情爭論起來, 由於立場觀點不同,魏延幾次拔出刀來說要殺楊儀,而楊儀則擺出一副“受氣 包”的樣子,不知是害怕還是委屈,涕淚橫流。

如果魏延臨時掌握了兵權,楊儀極有可能擔心魏延會殺掉自己,而走上“弱 者行兇”的道路,先下手為強,幹掉魏延。

退一步講,如果真的是魏延反了,那麼不管魏延反叛的是蜀漢還是楊儀, 楊儀都完全可以命馬岱活捉魏延,押赴成都,交付有司審理。而完全沒有必要 當場殺掉魏延,殺掉魏延的舉動隱含著很大的滅口成分。

當時,魏延的部隊作為先鋒,部署在魏軍的前沿,後面才是諸葛亮的中軍。

楊儀正好能夠截住魏延的歸途。所以,魏延陷於前有楊儀堵截,後有司馬懿追 兵的境地。由於楊儀污蔑魏延造反,魏延所率部隊壓力空前,魏延手下軍兵擔 心無法回川,所以大多歸降楊儀,魏延只得帶領少數心腹逃走,最後被楊儀派 出的馬岱斬殺。

作為一個辦公室主任,楊儀為什麼可以成功地除掉一位久經沙場的將軍 呢?原因很簡單,同為戰將王平起了決定性作用。

因為當時,魏延幾乎是唯一可以阻擋王平升遷的人。王平雖然身為降將, 但經歷了六出祁山的考驗,後來成長為蜀漢軍中為數不多的高級軍事人才。但 王平再優秀,論資歷和能力,都無法超越魏延。而一旦沒有了魏延,王平就將 成為替代魏延的最佳人選。所以楊儀和王平在除掉魏延的問題上一拍即合,並 出了大力。

《三國志.蜀書.王平傳》中記載:“十二年,亮卒於武功,軍退還,魏 延作亂,一戰而敗,平之功也。”這裡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從後來王平的升遷軌跡中,我們也可以感悟出一些東西。王平先是領漢中 太守,後任鎮北大將軍,漢中太守和鎮北大將軍都是原來魏延的官職和封號。 仿佛事先有人向王平承諾過:搞掉魏延,魏延的位置就是你的。

可憐魏延身為兩朝重臣,一身本領,一片忠心,在陰謀家的策劃下,竟然 落個三族被滅的下場。上級領導的正式任命、自己在團隊中的威望、光榮的曆 史和出色的能力統統抵不住個別人的策劃和運作。

是楊儀的恐懼、王平的欲望、薑維的冷漠,造就了魏延的悲劇,也造 就了蜀漢後期的悲劇。在後諸葛亮時代裡,整個蜀漢的政治軍事策略更加 劍走偏鋒,在經歷了更多內耗後,鐘會、鄧艾的一次反擊就成了壓跨駱駝 的最後一根稻草。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幾年後,作為陰謀的策劃者,楊儀最後也落了個身敗 名裂,自殺身亡的下場,這些或許都是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吧。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所有搞陰謀的人都是應該牢記這句話的!

做的壞事不少,但一般都能夠把握住分寸, 很少弄出人命來。而很多弱女子卻常常由於受人欺侮和迫害,走上殺人行兇的 道路。

在魏延和楊儀的矛盾中,楊儀顯然處於弱勢地位。《三國志.蜀書.楊 儀傳》中記載:“值軍師魏延與長史楊儀相憎惡,每至並坐爭論,延或舉刃擬儀, 儀泣涕橫集。”意思是說魏延與楊儀兩人不和,經常因為一些事情爭論起來, 由於立場觀點不同,魏延幾次拔出刀來說要殺楊儀,而楊儀則擺出一副“受氣 包”的樣子,不知是害怕還是委屈,涕淚橫流。

如果魏延臨時掌握了兵權,楊儀極有可能擔心魏延會殺掉自己,而走上“弱 者行兇”的道路,先下手為強,幹掉魏延。

退一步講,如果真的是魏延反了,那麼不管魏延反叛的是蜀漢還是楊儀, 楊儀都完全可以命馬岱活捉魏延,押赴成都,交付有司審理。而完全沒有必要 當場殺掉魏延,殺掉魏延的舉動隱含著很大的滅口成分。

當時,魏延的部隊作為先鋒,部署在魏軍的前沿,後面才是諸葛亮的中軍。

楊儀正好能夠截住魏延的歸途。所以,魏延陷於前有楊儀堵截,後有司馬懿追 兵的境地。由於楊儀污蔑魏延造反,魏延所率部隊壓力空前,魏延手下軍兵擔 心無法回川,所以大多歸降楊儀,魏延只得帶領少數心腹逃走,最後被楊儀派 出的馬岱斬殺。

作為一個辦公室主任,楊儀為什麼可以成功地除掉一位久經沙場的將軍 呢?原因很簡單,同為戰將王平起了決定性作用。

因為當時,魏延幾乎是唯一可以阻擋王平升遷的人。王平雖然身為降將, 但經歷了六出祁山的考驗,後來成長為蜀漢軍中為數不多的高級軍事人才。但 王平再優秀,論資歷和能力,都無法超越魏延。而一旦沒有了魏延,王平就將 成為替代魏延的最佳人選。所以楊儀和王平在除掉魏延的問題上一拍即合,並 出了大力。

《三國志.蜀書.王平傳》中記載:“十二年,亮卒於武功,軍退還,魏 延作亂,一戰而敗,平之功也。”這裡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從後來王平的升遷軌跡中,我們也可以感悟出一些東西。王平先是領漢中 太守,後任鎮北大將軍,漢中太守和鎮北大將軍都是原來魏延的官職和封號。 仿佛事先有人向王平承諾過:搞掉魏延,魏延的位置就是你的。

可憐魏延身為兩朝重臣,一身本領,一片忠心,在陰謀家的策劃下,竟然 落個三族被滅的下場。上級領導的正式任命、自己在團隊中的威望、光榮的曆 史和出色的能力統統抵不住個別人的策劃和運作。

是楊儀的恐懼、王平的欲望、薑維的冷漠,造就了魏延的悲劇,也造 就了蜀漢後期的悲劇。在後諸葛亮時代裡,整個蜀漢的政治軍事策略更加 劍走偏鋒,在經歷了更多內耗後,鐘會、鄧艾的一次反擊就成了壓跨駱駝 的最後一根稻草。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幾年後,作為陰謀的策劃者,楊儀最後也落了個身敗 名裂,自殺身亡的下場,這些或許都是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吧。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所有搞陰謀的人都是應該牢記這句話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