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唐軍閥混戰,皇帝被追殺得四處奔逃,還不得不高官厚賞加以安撫

711年, 唐朝邊疆地區的軍事統帥被稱為。 節度使管轄的範圍稱為“鎮”, 所以又名“藩鎮”。 安史之亂後, 朝廷任用了一批降將, 讓他們就地擔任節度使, 內地州郡也盡由節度使管轄。 這些節度使多的管轄十幾個州, 少的也有三四個州。

有些地方的節度使看到朝廷實力空虛, 便依恃自身的兵力, 在地方上招兵買馬, 修築工事, 封官許願, 網羅黨羽, 徵收賦稅, 形成一股股割據勢力。 有的節度使無視朝廷, 擅自把職位傳給兒子或親信, 朝廷只好在事後追認。

781年, 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死後, 其子李惟岳請求繼承父位, 遭到朝廷的拒絕。 李惟岳就和魏博、淄青、山南東道等節度使共同反叛。 淮西節度使李希烈的兵力最強, 他派兵圍困了襄城(今河南襄城)、洛陽, 震驚了京城長安。

唐德宗命令涇原節度使姚令言前去救援。 涇原兵開到長安後又發生叛亂。 他們殺死宦官, 直沖皇宮。 德宗急忙從後花園逃走, 直奔奉天。 叛軍在長安擁立朱批為涇原節度使, 攻打皇帝。 德宗無可奈何, 只好對等強藩妥協。 朱批率領叛軍攻打奉天城。 德宗調朔方節度使李懷光前來救援。 誰知李懷光又和朱批聯合起來, 一起反唐。 德宗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危急情況下又逃到梁州(今陝西漢中)。

786年, 李希烈死後, 這種大動亂的局面雖然暫時平息下來, 但是藩鎮割據依然存在,

戰亂長期不息。 藩鎮割據和叛亂, 大大削弱了唐朝的中央集權統治, 使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 人口大量減少。 朝廷只得以高官厚賞來換取驕兵悍將的暫時安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