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觸“井”生情|蠔鄉古井,深藏多少歷史往事?

成化古井

說到沙井, 不能不提到“井”。 在沒有自來水的古代, 水井是人們飲用水的主要來源。 在濱海地區, 井水的好壞更是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由於地質條件, 沙井的井水十分甘甜。 這也許是沙井為什麼能吸引那樣多的移民來此定居的原因吧。

2圍頭井

圍頭井在沙井大村圍頭六巷第4與第5號之間。 造型古樸大方, 井臺為花崗岩石塊砌成, 3米見方, 周圍有排水溝, 井欄口與井口均呈六角形, 欄高0.4米, 上為六塊花崗岩石塊砌成, 六角形井口對邊寬0.65米, 欄下井牆用青磚砌成圓形, 井底下為沙層, 鋪以石板,

井口一角立有井公石。 此井據當地老者說, 有圍頭就有井, 四季不枯, 水質好, 當地人寧飲井水, 也不飲水龍頭水。 沙井鎮人民政府於2000年06月13日公佈為鎮級文物保護單位。

2雲溪井

雲溪井在沙井中學內, 原為雲溪寺之井。 雲溪寺是古代新安縣著名的佛教寺廟和風景名勝,

建于宋代。 進士曾宋珍有《雲溪寺》詩一首:“溪水年年自淺深, 山雲日日半晴陰;溪山好處劃開看, 看水看雲快此心”。 淸康熙年間改為萬壽寺, 嘉慶年間又復舊名。 解放後此地成為沙井中學。 該井井口、井臺均由花崗岩砌築, 井壁砌以靑磚。 據傳, 舊時沙井墟的茶樓, 專門雇工到雲溪井汲取清泉, 用來泡茶和製作其它清涼食品。 沙井鎮人民政府於2000 年06月13日公佈為鎮級文物保護單位。

3雲林仙井

雲林仙井在沙井中學附近。 井沿用靑石條圍砌成正方形, 並壁用靑石塊壘砌, 底鋪靑沙。 據康熙《新安縣誌·地理志》井泉條載, “雲林仙井, 在參裡山側, 成化間, 布政陳選愛其清洌”。 此井一直沿用至今。 沙井鎮人民政府於2000年06月13日公佈為鎮級文物保護單位。

4豆腐井

淸康熙《新安縣誌·地押志》載:“沙井甘臬, 在沙井北海旁”。 今衙邊村東北的磨盆崗小山下, 原有一口古井, 俗稱“豆腐井”, 其水質上乘, 清涼甘甜。 用此井水做豆腐, 鮮嫩質好, 因此村人均以磨豆腐為業。 井呈甕形, 口小內大。 井口直徑約80公分, 無井欄且地面平, 井面中問橫跨一塊花崗岩朽條, 利於提水飲用, 同時防止牲畜跌落。 井內直徑約3米, 用井桶提水時, 井內會發出嗡嗡響聲, 故村人又稱此井為“無底龍潭”。 水位約3-4 米, 井水清澈見底。 (注:1958年因興修水利, 水圳經井邊, 故古井被填塞。 )

有關水井, 這裡還流傳著一個十分有趣的傳說:從前, 沙井有一口水井能湧出美酒。 後被一個財主仗勢霸佔, 出售美酒, 大發其財:酒糟養豬,

也很獲利。 但因酒糟太少, 豬食不夠, 搞得愁眉苦臉。 一位仙翁雲遊過此, 得知此事, 便贈詩一首:“天高未為高, 人心更為高:淸水化美酒, 又嫌豬無糟”。 此後, 甘泉就不再化美酒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