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治維新後日本從被殖民者變成了殖民者

明治維新, 是指19世紀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衝擊下所進行的, 由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全面西化與現代化改革運動 。

明治維新之前

在19世紀中期的亞洲, 日本處於最後一個幕府——德川幕府時代。 德川幕府在日本推行“閉關鎖國”政策, 將日本通向世界的大門死死關上。 外國人中僅有中國和荷蘭的商人可以在唯一的開放口岸——長崎從事商業活動, 國民沒有信仰自由。

社會生產力低下, 人民生活困苦, 幕府的統治者們卻仍在加大盤剝和壓榨。 隨著歐美侵略者的相繼入侵, 日本又陷入更為深重的民族危機。 國內外矛盾日趨激化, 不堪忍受幕府統治和外國侵略者壓迫的日本民眾紛紛拿起武器, 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倒幕”運動。

明治維新過程

1867年孝明天皇死, 太子睦仁親王(即明治天皇)即位, 倒幕勢力紛紛開始積極結盟舉兵。 轉年, 明治天皇發佈《王政復古大號令》, 廢除幕府, 令德川幕府“辭官納地”。 由此開始了長達10年的倒幕戰爭。

1869年6月, 明治政府強制實行“版籍奉還”、“廢藩置縣”政策, 將日本劃分為3府72縣, 建立中央集權式的政治體制, 且天皇一切權力集於一身。

1877年, 隨著西南戰爭中薩摩軍的失敗, 由天皇操縱、主導政權的國家完全建立。

明治維新之後

“明治維新”後, 日本經過20多年的發展, 國力日漸強盛, 先後廢除了幕府時代與西方各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重新奪回了國家主權, 最終進入了近代化。 可以說, “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史的轉捩點。

明治維新影響

明治維新使日本迅速崛起, 通過學習西方, “脫亞入歐”, 改革落後的封建制度, 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利用日趨強盛的國力, 逐步廢除與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收回國家主權, 擺脫了淪為殖民地的危機, 成為亞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獨立的國家。

(全文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