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客觀看待各省的財力貢獻度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2018年第4期封面

責編:陳惟杉

在七大地區中對國家財政的財力貢獻最大, “十二五”以來淨上繳額達到67778.99億元, 淨上繳占地區總財力的比重約為26.01%。 除安徽外, 上海、江蘇、浙江、山東、福建均為對國家財政有財力貢獻的省份。

上海的財力貢獻排名全國第三, 這個彙聚了全國優秀人才和外省大量基礎勞動力的國際大都市, 的確給國家財力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十二五”以來, 淨上繳累計達27515.91億元, 淨上繳占地區總財力的比重為47.63%。

江蘇緊隨其後, 排名第四。

“十二五”以來, 江蘇累計淨上繳額達21193.80億元, 而且自2011年以來淨上繳金額逐年加大, 2011年為2998.51億元, 到2016年增加到4166.65億元, 增幅達39%。

這個時期, 江蘇的綜合經濟實力顯著提升, 經濟總量連跨3個萬億元臺階, 超過7萬億元, 年均增長9.6%, 高於全國1.8個百分點。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連跨4個千億元臺階, 突破8000億元, 年均增長14.5%。

浙江的財力表現可圈可點。 “十二五”以來, 浙江累計淨上繳16339.7億元, 全國排名第五, 淨上繳額占地區總財力的比重為35.61%, 這個比重甚至超過了江蘇, 而且自2011年以來, 淨上繳額也逐年增加。

國家發改委國土地區研究所原所長肖金成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分析說, 江蘇的上市公司比較多, 企業規模都比較大, 市場競爭力比較強, 因此上繳利稅較多。

浙江的企業數量也很多, 但是企業規模比較小, 因此相比江蘇, 上繳利稅相對較少。

山東的表現也不錯。 “十二五”以來, 累計淨上繳5166.20億元, 全國排名第7位, 淨上繳額占地區總財力的比重也是七大地區中對國家財政有財力貢獻的區域, “十二五”以來共上繳國家財政30193.03億元, 財力貢獻全國第一, 淨上繳額占地區總財力比重為21.8%。

這無疑是沾了北京和天津兩個直轄市的光, 華北地區只有北京、天津對國家財政有財力貢獻, 其他3個省份均需接受國家的淨補助。

先看北京。 統計顯示, “十二五”以來北京累計淨上繳達36386.76億元。 分年份看, 2011年北京淨上繳4151.9550億元, 之後上繳金額逐年增加, 2016年達到7612.39億元, 近乎翻了一番, 而且“十二五”以來淨上繳占地區總財力的比重也是全國之最,

達到57.8%。 這也意味著北京平均每年有超過一半的財力上繳給了國家。 北京靠的是什麼?

“北京靠的是總部經濟。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審計研究室主任汪德華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直轄市的天然優勢是總部經濟, 主要體現在稅收方面, “目前金融機構中的工、農、中、建, 包括光大、中信、民生等幾大銀行的總部都設在北京, 而且這些銀行全國只有一個法人單位, 收入都在總部所在地上繳。 這是北京的一個重要收入來源。 此外, 外資企業總部以及高科技、汽車等產業都是北京的利稅大戶。 這些是北京財政收入比較高的主要原因。 ”

作為京津冀一體化的重要成員, 河北省自2011年以來,

累計接受國家財政補助資金達13414.44億元, 且補助金額逐年遞增。

在張世賢看來, 這有兩個原因:一是受霧霾影響, 儘管河北省近年來GDP增長很快, 但是治理霧霾投入的力度很大, 這不僅影響了當地的經濟增長, 財政收入也受“牽累”。 二是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影響, 低端產業去產能承擔任務較重。 “讓它們關掉了, 就是一種損失。 但是為了改善民生和環境品質, 這種損失是值得的, 因此需要國家補助。 ”

華南地區

廣東淨上繳金額逐年加大

華南三省份均需接受國家淨補助。 統計顯示, “十二五”以來該區域累計獲得國家淨補助資金24231.64億元, 占地區總財力的比重過半, 達到了57.46%。

寧夏是該區域獲得淨補助最少的地方, “十二五”以來累計獲得國家補助2325.97億元,

占地區總財力的比重是73.48%;甘肅獲得國家淨補助在該區域最多, “十二五”以來累計獲得國家補助6991.54億元, 占地區總財力的比重達到了99.43%。

如何看待甘肅的財力狀況?肖金成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分析說, 甘肅相對于寧夏、青海等省份, 面積大、人口多, 尤其是定西、隴南、隴西的貧困人口比較多, 國家對甘肅的扶貧力度自然也會加大。 此外, 近年來甘肅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斷加大, 尤其是蘭州新區投入很大, 再加上近年來煤炭企業市場狀況不好, 國家給甘肅的補助自然會比較多。

華中地區

農業大省河南接受淨補助全國第二

華中四省份的情況很糟糕嗎?

“十二五”以來, 東北三省累計接受國家淨補助10896.3022億元, 占地區總財力的比重為20.73%。

但是三省的財力似乎有著“天壤之別”,遼寧是東三省中唯一進入淨上繳陣營的省份。資料顯示,“十二五”以來,遼寧淨上繳553.38億元,淨上繳占地區財力的比重為2%。

吉林接受淨補助在全國處於中等水準。統計顯示,“十二五”以來,吉林省累計接受國家淨補助4020.92億元,全國排名第15位元,占地區總財力的比重為32.98%。

綜合財力最差的是黑龍江。“十二五”以來,累計接受國家淨補助7428.77億元,比吉林多了將近一倍,而且淨補助占地區總財力的比重也比較高,平均為56.64%, 2016年更是達到了106%。

東北三省曾經是中國最早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區域,城市化率高,工業體系發達,財政平衡實現得比較早,稅賦一直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即使在20世紀80年代及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稅賦甚至高於東部沿海地區。資料顯示,1953—1987年間,黑龍江省全省淨上繳中央財政467.3億元;1953—1994年間,遼寧省累計上繳中央財政3234億元;“一五”時期,吉林省更是把財政總收入的60.1%上繳中央。

但是,如今的東北三省成了中國經濟轉型最艱難的地區,甚至有“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說法。

在肖金成看來,“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說法反映了投資者不願意去東北投資的現象。“到哪裡投資是企業的選擇,地方想要企業去投資就得有吸引力。無論是當地投資者還是外地投資者,目的都是為了提高資本收益。如果營商環境不好,人才、資本都會外流。因此,改變當地的營商環境是振興東北的重要突破口。”

占地區總財力的比重為20.73%。

但是三省的財力似乎有著“天壤之別”,遼寧是東三省中唯一進入淨上繳陣營的省份。資料顯示,“十二五”以來,遼寧淨上繳553.38億元,淨上繳占地區財力的比重為2%。

吉林接受淨補助在全國處於中等水準。統計顯示,“十二五”以來,吉林省累計接受國家淨補助4020.92億元,全國排名第15位元,占地區總財力的比重為32.98%。

綜合財力最差的是黑龍江。“十二五”以來,累計接受國家淨補助7428.77億元,比吉林多了將近一倍,而且淨補助占地區總財力的比重也比較高,平均為56.64%, 2016年更是達到了106%。

東北三省曾經是中國最早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區域,城市化率高,工業體系發達,財政平衡實現得比較早,稅賦一直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即使在20世紀80年代及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稅賦甚至高於東部沿海地區。資料顯示,1953—1987年間,黑龍江省全省淨上繳中央財政467.3億元;1953—1994年間,遼寧省累計上繳中央財政3234億元;“一五”時期,吉林省更是把財政總收入的60.1%上繳中央。

但是,如今的東北三省成了中國經濟轉型最艱難的地區,甚至有“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說法。

在肖金成看來,“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說法反映了投資者不願意去東北投資的現象。“到哪裡投資是企業的選擇,地方想要企業去投資就得有吸引力。無論是當地投資者還是外地投資者,目的都是為了提高資本收益。如果營商環境不好,人才、資本都會外流。因此,改變當地的營商環境是振興東北的重要突破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