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弟為萬歲兄為萬萬歲:太平天國軼聞

作者:史遇春

話說, 天王洪秀全抵達武昌之後, 急欲橫渡長江, 並領軍直搗清廷的京師。

當時, 東王楊秀清的意見是, 先攻下南京。

其立論的依據是, 這樣的計畫, 歷史上已經有成功的案例:也就是, 效仿明朝朱氏建國的模式, 先在南京站住腳步、紮穩根基, 然後, 再行北伐, 以圖天下。

除了方向策略上的考慮之外, 還有一個實際情況, 就是當時的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方面, 主要是氣候條件不好。

那時, 正值天氣寒冷。

如果要北上, 太平軍將士對北方的嚴寒恐怕難以適應、多有畏懼情緒。

為什麼會這樣?

原因是, 太平軍主要從南方起事,

一路北上轉戰到攻下武昌, 戰事過程中, 所收羅的將士, 從地域上講, 當多以南方人為主。

南方人對北方的寒冷有所膽怯, 這也是情理中的事。

經過商量, 並綜合考率之後, 太平軍的主要領袖們, 接受了東王楊秀清的意見。

於是, 太平軍揮師東下, 進擊南京。

其時, 太平軍成軍時日不久, 人心、熱情、銳氣……都是最好的時候, 就是在這般勢頭正旺的情況下, 太平軍勢如破竹, 很快就拿下了南京。

按照原本的規劃方向, 在沒有蕩平清廷的京師之前, 南京也只是落腳之處, 南京也只是蓄勢壯力的根據地而已。

可是, 自從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天平天國改稱為天京)之後, 一切情況似乎悄悄起了變化、天平天國的領袖們也慢慢偏離了初心。

原來, 權力是這般地好用!

原來, 地位是如此地讓人迷醉!

原來, 驕奢淫逸是超乎想像地讓人心曠神怡!

最先暴露出巨大變化的, 是東王楊秀清, 他日漸驕縱暴橫。

這時, 楊秀清最大的心願, 不是北上攻伐, 而是自稱萬歲。

說到這裡, 聯繫楊秀清想自稱萬歲, 馬上想到了一個人:明朝末期的宦官魏忠賢。 據說, 明熹宗時期, 魏忠賢出任司禮秉筆太監, 極受寵信, 被稱為“九千九百歲”。

看來, 和東王楊秀清比起來, 魏忠賢還算是比較謙虛的了!

眾所周知, 萬歲, 一般情況下, 只有一個。

就連當時號稱“只知有忠賢, 而不知有皇上”的魏忠賢, 對平庸怯懦的明熹宗還要禮讓一百歲。 更何況, 東王楊秀清所面對的天王洪秀全還是有些能力和手段的。

太平天國建制之後, 萬歲當然就是天王洪秀全了。

有萬歲天王洪秀全之後, 就有九千歲東王楊秀清、六千歲北王韋昌輝。

一心想自稱萬歲的東王楊秀清, 對於自己九千歲的稱呼, 當然是無法心滿意足的。

中間還差著一千歲呢!

東王楊秀清的心思, 天王洪秀全當然會知道。

如果他無法知道這個, 猜想, 他也作不了天王;猜想, 他也坐不穩天王的位子。

後來, 有一天, 天王洪秀全召見東王楊秀清, 很和氣地問道:

“聽說兄弟您想自稱萬歲, 那, 我怎麼辦啊?”

東王楊秀清機智敏捷, 不動聲色地回答道:

“弟為萬歲, 兄長您為萬萬歲!”

這樣的神回答, 就連熟讀詩書、創立教派、傳經佈道的天王洪秀全都不知道怎麼接了, 他只能默然以對。

天王洪秀全問過東王楊秀清之後, 楊秀清並沒有否認自己想自稱萬歲的想法。 這既讓洪秀全難受, 又讓洪秀全有了壓力, 他心中對權力的獨佔意識也就更加強烈了。

當然, 天王洪秀全也有他自己的處理方法。

天王洪秀全裝作並不在意的樣子, 談話間, 就把東王楊秀清想自稱萬歲的想法告訴了北王韋昌輝。

之後, 這件事情便在暗地裡發生了化學反應。

一次, 太平天國的領袖們在殿廷之上議事, 北王韋昌輝和東王楊秀清之間, 有些意見上的衝突。 韋昌輝就質問楊秀清道:

“聽說兄長您有不臣之心, 還想自稱萬歲, 是不是這樣?”

東王楊秀清聽到北王韋昌輝當著眾人這麼問自己, 他非常惱怒, 心中想到:

我遠謀深慮、戰功赫赫,

怎麼就不能自稱萬歲了?再說了, 我就是自稱萬歲, 威脅到的也是天王, 關你何事?天王都沒發話, 你較哪門子勁啊?

這麼一想, 楊秀清就依恃自己的權勢地位, 當面淩辱韋昌輝。

韋昌輝也不是好惹的, 立即抽刀, 向楊秀清的腹部捅了進去。

於是, 東王府、北王府的兩府將士, 開始互相殘殺。

最後, 北王韋昌輝也在這一場內訌中喪命。

傳聞, 太平天國的內訌, 除了權力的爭鬥之外, 派別之爭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金田起事時, 太平軍就是由兩派合成的。

一派是廣東派, 他們尊奉的是天主教。

一派是廣西派, 他們依憑的是三合會。

三合會派的領袖, 是天德王洪大全。

天主教派的領袖, 是東王楊秀清。

楊秀清與洪大全都屬於足智多謀的人物, 他們也都是眾望所歸的人物。這兩人之中,洪大全的名望,更高於楊秀清。

洪大全是湖南南路人。因為忌憚、忌妒洪大全的名聲與威望,又害怕太平軍中的三合會派勢力坐大,楊秀清在沖出湖南,激戰長沙的過程中,他設計,將洪大全置於危險的境地,結果,洪大全被清廷的士兵擒獲。

洪大全被捕後,清廷將他解押至京師,以淩遲之刑處死。

押解洪大全至京師的人,就是寫作《目耕齋》的丁守存。

洪大全死後,東王楊秀清大權獨攬,然後,他運用權力、借助教義,實際操控並支配太平軍中的三合會派。

據說,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都是三合會派(也稱洪門),他們對東王楊秀清的積怨很深,所以,北王韋昌輝在楊秀清想自稱萬歲時,借故殺了他,同時,也對太平軍中的天主教派大下殺手。

內訌之後,翼王石達開看到形勢不妙,打算另圖事業,於是,率領將士離去。

之後,太平天國的事情,就主要靠忠王李秀成、英王陳玉成支持了。

本篇依劉禺生的《世載堂雜憶》中的《弟萬歲兄萬萬歲》成文。

(全文結束)

他們也都是眾望所歸的人物。這兩人之中,洪大全的名望,更高於楊秀清。

洪大全是湖南南路人。因為忌憚、忌妒洪大全的名聲與威望,又害怕太平軍中的三合會派勢力坐大,楊秀清在沖出湖南,激戰長沙的過程中,他設計,將洪大全置於危險的境地,結果,洪大全被清廷的士兵擒獲。

洪大全被捕後,清廷將他解押至京師,以淩遲之刑處死。

押解洪大全至京師的人,就是寫作《目耕齋》的丁守存。

洪大全死後,東王楊秀清大權獨攬,然後,他運用權力、借助教義,實際操控並支配太平軍中的三合會派。

據說,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都是三合會派(也稱洪門),他們對東王楊秀清的積怨很深,所以,北王韋昌輝在楊秀清想自稱萬歲時,借故殺了他,同時,也對太平軍中的天主教派大下殺手。

內訌之後,翼王石達開看到形勢不妙,打算另圖事業,於是,率領將士離去。

之後,太平天國的事情,就主要靠忠王李秀成、英王陳玉成支持了。

本篇依劉禺生的《世載堂雜憶》中的《弟萬歲兄萬萬歲》成文。

(全文結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