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人民幣為什麼沒有3元的?你見過3元人民幣嗎?價格不菲,值得收藏

韓國、日本的人民幣, 都有千元、萬元的大鈔, 為什麼中國的人民幣沒有千元、萬元的大鈔呢?這就不得不從人民幣的歷史說起。

中國人民銀行成立於1948年12月1日, 成立以後, 即開始在解放區發行第一套人民幣, 第一套人民幣有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 甚至是50000元的大鈔。

第一套人民幣的1萬元

1955年3月1日, 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發行第二套人民幣, 從此以後, 千元、萬元的大鈔開始退出流通市場, 直到現在, 中國再也沒有發行過千元、萬元的大鈔, 20世紀80年代以後, 中國經濟繁榮發展, 貨幣發行量越來越多, 但是也沒有發行過千元、萬元的大鈔,

因此在第二套人民幣發行以後, 人民幣成為了世界上面額最穩定的貨幣。

之前發行的人民幣之所以會有千元、萬元的大鈔, 是承接了民國時期通貨膨脹之續。

明清時期, 中國的貨幣是銀本位, 以白銀作為最主要的流通貨幣和結算工具, 晚清民國時期又發行了統一的制式銀幣, 但是五百年以來, 中國的貨幣一直是銀本位, 說得通俗一點, 無論是銀本位也好, 還是制式銀幣也好, 都是以白銀作為最主要的流通貨幣。

1935年, 南京國民政府開始發行法幣, 法幣的發行結束了中國近500年以來的銀本位制, 這本來有利於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但是呢, 隨後又發生了抗日戰爭, 在抗日戰爭之前, 南京國民政府的財政收支狀況處於支出略大於收入的狀態,

通過發行公債和向外國銀行借款, 基本上可以彌補財政收入的不足, 物價基本穩定, 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惡性通貨膨脹。

抗日戰爭中的常德會戰

抗日戰爭發生以後, 富庶的東南沿海地區被日本人佔領了, 國民政府所控制的區域,

工業水準比較落後, 財政收入劇減, 再加上戰時軍費支出巨大, 財政收支狀況嚴重失衡, 為了維持戰時經濟體制, 1939年, 國民政府開始實施增發法幣的政策, 從此以後, 法幣發行量急劇上升, 到了1947年、1948年之時, 國統區的法幣發行量已經成為了一個天文數字, 惡性通貨膨脹蔓延到了整個國統區, 當時的人在菜市場買東西, 需要用秤來稱貨幣。

中國人民銀行於1948年12月1日, 開始在國統區發行第一套人民幣, 人民幣雖然有千元、萬元的大鈔, 但是並沒有發生通貨膨脹, 一塊錢還是當一塊錢花, 1949年之前, 中國的經濟處於混亂局面, 新中國的經濟承接了這個混亂的局面, 1950年又爆發了朝鮮戰爭, 戰爭需要有大量的錢財來支撐,

到了1955年的時候, 中國經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 這個時候1萬塊錢只能當1塊錢來花了。

1955年開始發行第二套人民幣的目的, 其實就是為了穩定人民幣的幣值, 期間還發行了三塊錢的人民幣。

第二套人民幣的3元人民幣

三塊錢的人民幣, 後來為什麼沒有發行呢?主要原因就是換算不方便,

取不了整數, 當然現在的這款三元人民幣在收藏界價格不菲, 據說已經高達六萬元的收藏價格了。

第二套人民幣發行以後, 中國再也沒有發行千元、萬元的大鈔了,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的經濟處於穩定發展的狀態, 沒有必要發行大鈔, 而且大鈔在實際使用過程中, 換算起來比較麻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