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漢末風雲錄七:招降納叛董卓羽翼漸豐 議立新帝袁紹落荒而逃

上一回說到何進與宦官同歸於盡, 袁氏兄弟忙著剿除宦官餘黨, 被董卓漁翁得利, 搶先一步迎回聖駕。 而且, 董卓還動起了廢立皇帝的念頭, 他該如何一步步達成所願呢?

當天, 少帝就回到了皇宮, 大赦天下以示慶賀。 打掃宮禁時, 少帝這才發現, 傳國玉璽竟然弄丟了。 其實, 對於此時的少帝來說, 有沒有玉璽都是一個樣, 反正他說了也不算。

這就像是一個隱喻, 傳國玉璽用自己的失蹤告訴漢家皇帝:你不配擁有我。

恰好, 何進之前派出的鮑信從泰山郡募兵而回, 他勸說袁紹道:“董卓手握強兵, 將有異志,

現在不早作打算, 日後必為所制。 不如趁他立足未穩, 先行動手, 消除隱患。 ”

然而, 袁紹這個人看起來儀錶堂堂、威武霸氣, 其實是個欺軟怕硬的主, 一向畏懼董卓, 根本不敢動手。 鮑信一氣之下, 帶著新近招募的士兵又回到了泰山郡。

鮑信說得沒錯, 董卓此次進京只帶了三千人, 而且多日連夜趕路, 早已疲憊不堪。 如果袁紹集合起何進的部下聯手鮑信襲擊董卓, 並非沒有成功的機會。

董卓也自知兵力有限, 於是玩了一個小花樣。 他每隔四五天就讓手下的士兵趁夜潛到城外, 天亮以後再大張旗鼓的進城, 讓人誤以為涼州兵正源源不斷的到來。

如此幾次三番, 果然唬住了不少人。 接著, 董卓又將何進和何苗的部下收入麾下, 那些驕兵悍將有奶就是娘, 跟誰混不是混呢?

被何進徵召進京勤王的還有一個實力派——武猛都尉丁原, 董卓對付他也很有一套。 先將丁原任命為執金吾, 以安其心, 然後暗中收買他手下的得力悍將呂布。

呂布是五原郡九原人, 出身貧賤, 從小他就信奉一個道理,

這個世界屬於拳頭最硬的。 他勤學武藝, 將一杆方天畫戟使得出神入化, 還遇上了人生第一個貴人——丁原。

然而, 當這個世界上目前所知最強的人向他伸出橄欖枝時, 呂布動搖了, 掙扎了五秒鐘後做出選擇, 砍下丁原的腦袋作為投誠董卓的見面禮。

董卓大喜, 將呂布收為義子, 並任命為騎都尉, 成為手下最為信任的大將。 有了武將作支撐, 董卓還想招攬一個名士裝點門面, 他相中了蔡邕。

蔡邕是東漢末年的大儒, 也是著名的書法家, 名滿天下。 當時, 蔡邕被人陷害, 已亡命江湖十二年。 蔡邕是愛惜羽毛的, 所以, 當董卓第一次徵召時, 他以生病為由拒絕了。

董卓大怒, 罵道:“信不信我能滅你蔡邕全族!”蔡邕慌了, 乖乖的來到董卓門下。

董卓也沒虧待他, 立即將他任命為司空祭酒, 三日之內, 連升三級, 最後擔任侍中。

與此同時, 董卓指使言官以久雨彈劾司空劉弘, 並取而代之。 現在, 董卓完成了廢立皇帝的所有準備工作, 終於可以大言不慚的說出口了。

這一天, 大庭廣眾之下,

董卓對袁紹說道:“天下之主, 應擇賢而立, 每當想起靈帝, 我就氣憤不已!據說董侯還不錯, 我想立他為帝, 不知道能否勝過史侯?不過, 有的人小事上聰明大事上卻糊塗, 不知史侯是不是這樣?如果真是這樣, 那劉氏就不用留種了!”

這番話說得相當露骨, 只可以用大逆不道來形容。 首先, 他公開批評靈帝, 語氣之隨意, 態度之直接, 好像是在評價隔壁的老王。

其次, 他直呼當時還是皇帝的劉辯為史侯, 絲毫沒將這位小皇帝當回事兒;最後, 他赤裸裸的暗示, 如果史侯也不行, 我就取而代之吧。

袁紹總算有點忠義之心, 說道:“漢朝統治天下近四百年, 恩德深厚, 萬民擁戴。 如今皇帝年紀尚幼, 也沒有什麼過錯。 您想廢嫡立庶, 恐怕沒人會贊同吧。 ”

董卓瞬間炸毛,手按劍柄罵道:“你這小子,居然敢跟我叫板!天下大事,難道不是我說了算嗎?我想這樣做,誰敢不服從?你難道以為我董卓的刀不夠鋒利!”

袁紹萬萬沒想到董卓竟這麼囂張,頓時勃然大怒:“天下的英雄豪傑,難道就你董公一個人!”說完,他抽出佩刀橫在手上,向眾人一揖,轉身而出。

董卓氣得暴跳如雷,但一時也無可奈何,袁紹畢竟是累代高官的世家大族,他董卓新來乍到,根基未穩,一時半會兒不敢貿然殺了他。

一時火起怒懟董卓的袁紹回到家就開始後怕了,越想越不安,幾天之後將司隸校尉的符節懸掛於上東門,逃奔到冀州,準備在那裡招兵買馬討伐董卓。

第二天,董卓再次在朝堂上蠻橫的說道:“皇帝無能,不可以奉祀宗廟,擔當天下之主。如今,我想依照伊尹、霍光的前例,改立陳留王劉協為皇帝,你們覺得怎麼樣?”

公卿百官鴉雀無聲,誰也不敢表示異議。董卓又高聲說道:“從前,霍光定下廢立大計,田延年手握劍柄,準備誅殺反對的人。現在,有誰膽敢反對,都以軍法從事!”

此言一出,在座的人無不面如紙色。忽然,尚書盧植站出來反駁道:“從前,太甲繼位後昏庸不明,昌邑王有千餘條罪狀,所以才有廢立之事。現在的皇帝年齡尚幼,而且沒有過錯,不能與前例相比。”

第二次了!朝廷居然還有硬骨頭!大怒之下,董卓離席而去。回府之後,他越想越氣,準備殺了這個不識時務的盧植。

蔡邕趕緊為盧植求情,議郎彭伯也勸說道:“盧尚書是全國聞名的大儒,受人尊敬。你現在殺了他,將使全國陷入恐慌之中。”董卓這才罷手,但免去了盧植的官職。

盧植自知難容于董卓,也棄官而逃,隱居于上穀。有實力的袁紹和有名望的盧植都走了,第三次還有反對者嗎?他決定私下會會太傅袁隗,試探下他的態度。

袁隗是袁紹和袁術的叔叔,長期身居高位,歷任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他能阻止董卓的廢立企圖嗎?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董卓瞬間炸毛,手按劍柄罵道:“你這小子,居然敢跟我叫板!天下大事,難道不是我說了算嗎?我想這樣做,誰敢不服從?你難道以為我董卓的刀不夠鋒利!”

袁紹萬萬沒想到董卓竟這麼囂張,頓時勃然大怒:“天下的英雄豪傑,難道就你董公一個人!”說完,他抽出佩刀橫在手上,向眾人一揖,轉身而出。

董卓氣得暴跳如雷,但一時也無可奈何,袁紹畢竟是累代高官的世家大族,他董卓新來乍到,根基未穩,一時半會兒不敢貿然殺了他。

一時火起怒懟董卓的袁紹回到家就開始後怕了,越想越不安,幾天之後將司隸校尉的符節懸掛於上東門,逃奔到冀州,準備在那裡招兵買馬討伐董卓。

第二天,董卓再次在朝堂上蠻橫的說道:“皇帝無能,不可以奉祀宗廟,擔當天下之主。如今,我想依照伊尹、霍光的前例,改立陳留王劉協為皇帝,你們覺得怎麼樣?”

公卿百官鴉雀無聲,誰也不敢表示異議。董卓又高聲說道:“從前,霍光定下廢立大計,田延年手握劍柄,準備誅殺反對的人。現在,有誰膽敢反對,都以軍法從事!”

此言一出,在座的人無不面如紙色。忽然,尚書盧植站出來反駁道:“從前,太甲繼位後昏庸不明,昌邑王有千餘條罪狀,所以才有廢立之事。現在的皇帝年齡尚幼,而且沒有過錯,不能與前例相比。”

第二次了!朝廷居然還有硬骨頭!大怒之下,董卓離席而去。回府之後,他越想越氣,準備殺了這個不識時務的盧植。

蔡邕趕緊為盧植求情,議郎彭伯也勸說道:“盧尚書是全國聞名的大儒,受人尊敬。你現在殺了他,將使全國陷入恐慌之中。”董卓這才罷手,但免去了盧植的官職。

盧植自知難容于董卓,也棄官而逃,隱居于上穀。有實力的袁紹和有名望的盧植都走了,第三次還有反對者嗎?他決定私下會會太傅袁隗,試探下他的態度。

袁隗是袁紹和袁術的叔叔,長期身居高位,歷任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他能阻止董卓的廢立企圖嗎?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