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徐志摩誕辰121周年紀念,民國最浪漫詩人,一生為愛活,為愛死

今天, 1月15日, 是現代詩人、散文家徐志摩的誕辰121周年的紀念。

在他短短的34年生命裡, 曾經留下無數膾炙人心的詩句, 很多人都是從《再別康橋》這首詩中認識他,

又以他和三個女人的愛情故事結束。

作為民國時代的名人, 徐志摩做到了一個普通知識份子能做的一切, 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時, 也對民族命運有過深刻的思考。

他積極宣導新詩格律, 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他與張幼儀的婚姻是那個時代的不幸,

他與林徽因的淡淡情愫令人唏噓,

他與陸小曼的婚姻熱烈而深情, 卻又坎坷多舛。

從“政治家”到“詩人”

徐志摩出生在硤石首富之家, 其父徐申如。 據說, 在他的周歲宴會上, 有一個和尚不請自來, 門曉過去, 預知未來, 會卜卦算命、稱骨相面。 徐申如對其很是好奇, 便請和尚為幼子卜卦。 和尚撫摩了小又申的頭, 隨後說出:“此子系麒麟再生,

將來必成大器。 ”一語驚心, 滿座欣喜。

徐申如更是喜不勝收, 之後在對徐志摩的教育上格外用心。

徐申如為小志摩請了家塾, 開始他漫長的讀書生涯。 徐志摩人生的第一位啟蒙先生孫蔭軒, 是一位晚清秀才, 在翰墨裡沉浸多年, 飽讀古文經卷, 他將看似深刻難解的四書五經, 趣味橫生的講解, 徐志摩從而打下了堅實的古文根底。

徐志摩並非“天生”的詩人, 其父在其兒時有意識地培養其經商的才能, 希望兒子長大後能繼承家業, 但徐志摩長大後, 卻立志要成為像漢密爾頓那樣的政治家。

21歲那年, 他赴美國學習銀行學, 而後進入歷史系, 選讀社會學, 經濟學, 歷史學等課程。 那時, 他的生命裡還沒有詩歌。

兩年後, 他受到英國哲學家羅素的吸引,

買舟橫渡大西洋, 不料羅素個人生活發生意外變故, 致使他不曾達到跟隨羅素從學的夙願, 結果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裡混了半年, 正感著悶想換路走的時候, 這時, 他結識了林長民並由於林長民介紹, 認識了英國作家高斯華綏·狄更生。

由於狄更生的介紹和推薦, 徐志摩以特別生的資格進了康橋大學(現劍橋大學)皇家學院。

研究政治經濟學。 在劍橋兩年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開始創作新詩。

在英國學習生活的過程中, 徐志摩改變了想法, 他崇拜的偶像不再是美國的漢密爾頓, 而是英國的雪萊和拜倫, 他“換路”走入詩人的行列。

與泰戈爾的深厚友誼

英國留學返國後,

徐志摩在北京辦起了俱樂部, 編戲演戲, 逢年過節舉行年會、燈會, 也有吟詩作畫, 徐志摩出於對印度詩人泰戈爾一本詩集《新月》的興趣, 便和胡適、聞一多、梁實秋等人創辦新月社, 為新詩的發展進行過種種試驗和探索, 讓詩歌進入了自主創造的時期。

他短短的一生, 為中國新文學留下了一份獨特的遺產。

林徽因(左)泰戈爾(中)徐志摩(右)

新月社創建後第二年, 泰戈爾訪華, 徐志摩和林徽因任翻譯。 在此期間, 徐志摩一直陪伴在泰戈爾左右, 除擔任翻譯工作, 排演泰戈爾的戲劇外, 還陪泰戈爾遊山玩水, 深得泰戈爾的喜愛。

兩人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誼。 泰戈爾給徐志摩取了一個印度名“索思瑪”, 徐志摩則直呼泰戈爾“老戈爹”。

同年7月, 徐志摩又陪同泰戈爾訪問了日本。

後來, 徐志摩受桃色新聞困擾, 為了躲避風頭正勁的流言(著名詩人徐志摩愛上有夫之婦陸小曼), 徐志摩選擇了出遊歐洲。 此次出遊, 也有泰戈爾的邀請, 他希望能在義大利見到徐志摩。

1929年, 泰戈爾去美國和日本講學, 順便到上海看望了徐志摩和陸小曼。 徐志摩夫婦為泰戈爾精心設計了印度式的住房, 泰戈爾和他們相處得像家人一樣。

愛情和婚姻是人生中唯一的要事

徐先生這一生,愛情對於他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他曾講過, " 愛情和婚姻是人生中唯一的要事"。

沒有愛情, 徐志摩也許不會成為詩人, 更不會寫出那些膾炙人口的詩句。

徐志摩一生追求“愛”、“自由”與“美”,這為他帶來了不少創作靈感,亦斷送了他的一生。

他與張幼儀、林徽因和陸小曼之間的感情糾葛,給徐志摩的人生增添了許多豔麗的色彩。

也讓他因此,落了個“渣男”的名聲。

無非是因為這兩件事:一、原配夫人張幼儀剛生完孩子,他就與她離婚,把妻兒丟在國外不管不顧;二、好友王庚請他幫忙照顧妻子陸小曼,志摩卻是“朋友妻不客氣”,將陸小曼照顧成了自己的妻子。

對於徐志摩,張幼儀是他耗盡一生也還不了的債,林徽因是他窮盡一生也無法得到的明月光,陸小曼,是他粉身碎骨也甘之如飴的珍珠寶藏。

徐志摩,他的深情薄情,他的哀怨苦樂,都給了他創作的源泉,讓他的作品浪漫而富有詩意。

一場空難帶走了詩人和浪漫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飛機去參加當晚林徽因在北平協和小禮堂為外國使者舉辦中國建築藝術的演講會。

當飛機抵達濟南南部党家莊一帶時,忽然大霧彌漫,難辨航向。機師為尋覓準確航線,只得降低飛行高度,不料飛機撞上開山,當即墜入山谷,機身起火,機上人員(兩位機師與徐志摩)全部遇難。

關於他遇難的原因,除直接原因林徽因外,還與陸小曼遲遲不肯答應北上,以及大霧影響、主機師王貫一前晚準備女兒婚事忙到很晚,飛行時精神太差有關。

徐志摩空難後,陸小曼極為悲痛,在《哭摩》一文中,聲淚俱下地寫道:

“我深信世界上怕沒有可以描寫得出我現在心中如何悲痛的一支筆,不要說我自己這支輕易也不能動的一支。

可是除此我更無可以泄我滿懷傷怨的心的機會了,我希望摩的靈魂也來幫我一幫,蒼天給我這一霹靂直打得我滿身麻木得連哭都哭不出,渾身只是一陣陣的麻木。

幾日的昏沉直到今天才醒過來,知道你是真的與我永別了。摩!漫說是你,就怕是蒼天也不能知道我現在心中是如何的疼痛,如何的悲傷……”

蔡元培為其寫挽聯: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詩的意味滲透了,隨遇自有樂土;乘船可死,驅車可死,斗室生臥也可死,死於飛機偶然者,不必視為畏途。

再別康橋,喚起人美的情感

他的一生,活得認真執拗,又過得隨性自在,他多情也薄情,慈悲又冷酷。

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無論是他的成就還是感情,都如同熊熊烈火一般,不曾熄滅。

柔美幽怨的意境,清新飄逸的風格,志摩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化作縷縷情思,融匯在所抒寫的康橋美麗的景色裡,讓這首詩宛如一曲優雅動聽的曼妙音樂。

他以一顆單純到透明的童心,把對自然的執著愛戀,對自由、美和愛的熱烈追求,對生命的真摯崇拜,對人世悲歡的感慨,用豐潤優美的詩的語言,幽遠含蓄的詩的意境,奇麗不羈的詩的想像,親切又灑脫地表達出來,喚取了幾代讀者的美的情感。

他人生是短暫的,也是永恆的,他的故事連同那片沒有帶走的雲彩永遠活在讀者的世界裡……

在美麗的康橋,是宿命、是成全、是錯誤,抑或只是一段插曲?讓你的感受說話,一起來再次欣賞《再別康橋》,感受徐志摩為我們繪製的那幅美麗的無形畫。為他的才華點贊。

《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陰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徐先生這一生,愛情對於他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他曾講過, " 愛情和婚姻是人生中唯一的要事"。

沒有愛情, 徐志摩也許不會成為詩人, 更不會寫出那些膾炙人口的詩句。

徐志摩一生追求“愛”、“自由”與“美”,這為他帶來了不少創作靈感,亦斷送了他的一生。

他與張幼儀、林徽因和陸小曼之間的感情糾葛,給徐志摩的人生增添了許多豔麗的色彩。

也讓他因此,落了個“渣男”的名聲。

無非是因為這兩件事:一、原配夫人張幼儀剛生完孩子,他就與她離婚,把妻兒丟在國外不管不顧;二、好友王庚請他幫忙照顧妻子陸小曼,志摩卻是“朋友妻不客氣”,將陸小曼照顧成了自己的妻子。

對於徐志摩,張幼儀是他耗盡一生也還不了的債,林徽因是他窮盡一生也無法得到的明月光,陸小曼,是他粉身碎骨也甘之如飴的珍珠寶藏。

徐志摩,他的深情薄情,他的哀怨苦樂,都給了他創作的源泉,讓他的作品浪漫而富有詩意。

一場空難帶走了詩人和浪漫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飛機去參加當晚林徽因在北平協和小禮堂為外國使者舉辦中國建築藝術的演講會。

當飛機抵達濟南南部党家莊一帶時,忽然大霧彌漫,難辨航向。機師為尋覓準確航線,只得降低飛行高度,不料飛機撞上開山,當即墜入山谷,機身起火,機上人員(兩位機師與徐志摩)全部遇難。

關於他遇難的原因,除直接原因林徽因外,還與陸小曼遲遲不肯答應北上,以及大霧影響、主機師王貫一前晚準備女兒婚事忙到很晚,飛行時精神太差有關。

徐志摩空難後,陸小曼極為悲痛,在《哭摩》一文中,聲淚俱下地寫道:

“我深信世界上怕沒有可以描寫得出我現在心中如何悲痛的一支筆,不要說我自己這支輕易也不能動的一支。

可是除此我更無可以泄我滿懷傷怨的心的機會了,我希望摩的靈魂也來幫我一幫,蒼天給我這一霹靂直打得我滿身麻木得連哭都哭不出,渾身只是一陣陣的麻木。

幾日的昏沉直到今天才醒過來,知道你是真的與我永別了。摩!漫說是你,就怕是蒼天也不能知道我現在心中是如何的疼痛,如何的悲傷……”

蔡元培為其寫挽聯: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詩的意味滲透了,隨遇自有樂土;乘船可死,驅車可死,斗室生臥也可死,死於飛機偶然者,不必視為畏途。

再別康橋,喚起人美的情感

他的一生,活得認真執拗,又過得隨性自在,他多情也薄情,慈悲又冷酷。

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無論是他的成就還是感情,都如同熊熊烈火一般,不曾熄滅。

柔美幽怨的意境,清新飄逸的風格,志摩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化作縷縷情思,融匯在所抒寫的康橋美麗的景色裡,讓這首詩宛如一曲優雅動聽的曼妙音樂。

他以一顆單純到透明的童心,把對自然的執著愛戀,對自由、美和愛的熱烈追求,對生命的真摯崇拜,對人世悲歡的感慨,用豐潤優美的詩的語言,幽遠含蓄的詩的意境,奇麗不羈的詩的想像,親切又灑脫地表達出來,喚取了幾代讀者的美的情感。

他人生是短暫的,也是永恆的,他的故事連同那片沒有帶走的雲彩永遠活在讀者的世界裡……

在美麗的康橋,是宿命、是成全、是錯誤,抑或只是一段插曲?讓你的感受說話,一起來再次欣賞《再別康橋》,感受徐志摩為我們繪製的那幅美麗的無形畫。為他的才華點贊。

《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陰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