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不懂拒絕別人,就是在傷害自己

不懂拒絕別人, 其實就是傷害自己。

西安交通大學博士楊寶德自殺了, 年僅29歲。

很多人說現在的孩子脆弱, 動不動就自殺, 比如知名作家六六。

但人跟人成長的背景和環境不同, 就會造成不同的思維方式, 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去評論別人的生活, 更遑論生死大事。

她拿自己舉例, 說的那麼理直氣壯。 還稱楊寶德為村娃, 那是因為她根本不瞭解農村。

在並不富裕的家庭裡, 一個農民家庭培養一個大學生已經很吃力了, 何況一個博士。 楊寶德作為村裡學歷最高的人, 如果因換導師, 最終連碩士學位都拿不到, 那他的父母, 很可能會被村裡人的唾沫星子淹死。

學歷固然不是唯一的出路, 但對於一個寒門走出的學生來說, 特別是一路苦讀書的人來說, 那就是他所認為的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

雖然理解楊寶德博士一路走來的艱辛, 更能體會他內心的掙扎。

但我不想就此多說什麼, 也不想去聲討那魔鬼般的吃人導師。

只想談談如何讓我們的孩子懂得“拒絕別人”, 懂得“我很重要”, 懂得自己存在本身就是“無價之寶”, 從而活得更暢快, 更加珍惜僅有一次的生命。

曾經我也是一個不懂拒絕別人的人, 在某行業門戶網站當主編時,

我常常加班到22點, 我老公說, 你當的這是個什麼領導, 幹活的領導吧。

他不知道的是, 因為我晉升的太快, 公司裡的人除了總監和副總, 其他人都在孤立我。

剛進公司時, 帶我的組長對我很好, 我當時想著自己三個月後能當上組長就挺好的, 每天如饑似渴的學習, 認真地寫文章。 可誰想到因為一篇文章寫的好, 被大老闆知道了, 他找我談話後, 我把對網站的意見和發展想法談了談, 兩天后, 我竟然就成了主編。

那個對我好的組長開始不跟我說話了, 公司裡樂於助人的同時也對我冷嘲熱諷了。 當時內心也很掙扎的, 最終半年後我選擇了離開。

雖然在以後的職場生涯裡, 我變得強勢起來了。 但還是不怎麼會拒絕別人。

直到我遇見了帶我走進心理學大門的那位朋友, 她對我說:“人生苦短, 幹嘛為了顧及別人的感受, 搞得自己不痛快呢?我們又不是他媽。 ”

這才慢慢地變得越來越好, 有了涵涵之後, 深深懂得不會拒絕別人, 是對自己傷害的我, 堅決不讓涵涵走我曾經走過的路。

讓孩子懂得拒絕別人, 我們可以這樣引導:

讓孩子學會說“不”

一開始很多孩子是會自己說“不”的, 但皆因我們大人的阻礙, 孩子不會說了。

有時, 我們會因為面子而強迫孩子分享, 有時我們是覺得分享是一種美德, 那孩子應該去分享, 錯誤地認為不分享就是自私。

既然分享是一種美德, 那分享應該是雙方都感到快樂, 而不是一方被逼著分享成全另一方的快樂。

對於那些敢於直接說不的孩子, 我們不要阻止他。 不敢說不的孩子, 我們可以引導他學會委婉拒絕, 比如“我再玩一會兒就給你玩兒”。

對於特別愛分享的孩子, 我們要告訴他, 分享是在不損害自己利益、不傷害別人利益、不違背原則甚至法律的條件下才可以進行的。

這個要具體情況,具體引導。比如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卻幫著同學作弊,這肯定是不行的!再比如小男孩,為了所謂的哥們義氣,不好拒絕同伴幹壞事的邀約。

讓孩子坦然接受別人的拒絕

涵涵經常會問我,“媽媽,我想玩嘟嘟的小汽車,他為啥不給我玩兒呢?”

我就告訴她:“東西是別人的,他有權利決定給你玩兒還是不給你玩兒,比如別人想玩你的朵拉,你願意給嗎?”

涵涵說:“不願意”,我說:“同樣,那也是嘟嘟最愛的玩具。”

慢慢地孩子就會知道,被別人拒絕是很正常的事兒,從而也學會了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該如何理直氣壯地去拒絕別人。

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

往往沒有主見的孩子,最不敢去拒絕別人,他們怕傷和氣,常常因為不敢拒絕,而使自己內心很痛苦,甚至影響自己正常的生活。

所以我們應當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寶寶能自己決定的事,儘量讓他自己做主好了。比如今天穿什麼鞋子,要不要把這碗飯全部吃掉,這都是孩子自己的事兒。

並且告訴孩子,你因為是你,所以與眾不同。不是因為你長得好,也不是因為你學習好,而是你本身就很重要。無論你怎樣,我們都愛你。

一個有主見的人,才會泰然地說“不”。

繪本引導

繪本《木木熊,快來!》裡面的木木熊就是這樣一個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森林裡的動物們,不停地使喚木木熊,而可憐的木木熊只知道木木地說好。

其實他內心並不願意,因為每天如此為別人而忙,他都沒時間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內心當然很不快樂。

後來他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兒,不再隨叫隨到,原來,大家也並沒有因此而不跟他做好朋友,他自己也變得很快樂。

這是一個關於勇敢做自己的故事,讓孩子尊重自我的真實感受,並告訴孩子,有時候拒絕比接受更重要。

家長不要越俎代庖

有些孩子內心是極不情願的,但因為膽小不敢說“不”,家長往往就身先士卒地替孩子說了出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使孩子失去了實踐的機會,從而導致膽量越來越小,越來越不敢開口說“不”。

對於這類孩子,我們應該引導他自己把“不”字說出來,這種事兒都是一回生二回熟的。

不會拒絕別人的老好人,是贏不到別人真正尊重的,自己委曲求全贏來的所謂“和氣”,也非常經不起考驗的,你一次沒去幫別人,前面幫了的那99次都會化為零。

有時候,太好說話了,太不懂拒絕了,讓別人覺得你的幫助很廉價。相反,你有原則一些,卻能讓人因你的幫助而心存感激。

所以,我們一定不能讓孩子也成為這樣不懂拒絕的“爛好人”。

一定要從小引導孩子學會“給予”,但也要學會“拒絕”。

這個要具體情況,具體引導。比如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卻幫著同學作弊,這肯定是不行的!再比如小男孩,為了所謂的哥們義氣,不好拒絕同伴幹壞事的邀約。

讓孩子坦然接受別人的拒絕

涵涵經常會問我,“媽媽,我想玩嘟嘟的小汽車,他為啥不給我玩兒呢?”

我就告訴她:“東西是別人的,他有權利決定給你玩兒還是不給你玩兒,比如別人想玩你的朵拉,你願意給嗎?”

涵涵說:“不願意”,我說:“同樣,那也是嘟嘟最愛的玩具。”

慢慢地孩子就會知道,被別人拒絕是很正常的事兒,從而也學會了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該如何理直氣壯地去拒絕別人。

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

往往沒有主見的孩子,最不敢去拒絕別人,他們怕傷和氣,常常因為不敢拒絕,而使自己內心很痛苦,甚至影響自己正常的生活。

所以我們應當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寶寶能自己決定的事,儘量讓他自己做主好了。比如今天穿什麼鞋子,要不要把這碗飯全部吃掉,這都是孩子自己的事兒。

並且告訴孩子,你因為是你,所以與眾不同。不是因為你長得好,也不是因為你學習好,而是你本身就很重要。無論你怎樣,我們都愛你。

一個有主見的人,才會泰然地說“不”。

繪本引導

繪本《木木熊,快來!》裡面的木木熊就是這樣一個不懂拒絕的老好人。

森林裡的動物們,不停地使喚木木熊,而可憐的木木熊只知道木木地說好。

其實他內心並不願意,因為每天如此為別人而忙,他都沒時間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內心當然很不快樂。

後來他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兒,不再隨叫隨到,原來,大家也並沒有因此而不跟他做好朋友,他自己也變得很快樂。

這是一個關於勇敢做自己的故事,讓孩子尊重自我的真實感受,並告訴孩子,有時候拒絕比接受更重要。

家長不要越俎代庖

有些孩子內心是極不情願的,但因為膽小不敢說“不”,家長往往就身先士卒地替孩子說了出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使孩子失去了實踐的機會,從而導致膽量越來越小,越來越不敢開口說“不”。

對於這類孩子,我們應該引導他自己把“不”字說出來,這種事兒都是一回生二回熟的。

不會拒絕別人的老好人,是贏不到別人真正尊重的,自己委曲求全贏來的所謂“和氣”,也非常經不起考驗的,你一次沒去幫別人,前面幫了的那99次都會化為零。

有時候,太好說話了,太不懂拒絕了,讓別人覺得你的幫助很廉價。相反,你有原則一些,卻能讓人因你的幫助而心存感激。

所以,我們一定不能讓孩子也成為這樣不懂拒絕的“爛好人”。

一定要從小引導孩子學會“給予”,但也要學會“拒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