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今天為您說蜀國錢幣

三國時期, 天下紛爭, 英雄豪傑並起, 相繼有魏、蜀、吳成為一方帝國, 那麼這些國家除了演義上精彩紛呈的戰爭故事, 還有哪些錢幣在如實記錄了當時的經濟、社會面貌呢?筆者替您來捋一捋。

蜀漢一向自稱為正統王朝, 鑄造的錢幣大多卻不精, 失去漢朝那種規範的風格, 主要鑄有直百五銖、太平百錢、定平一百。 除了短期內鑄造的直一, 大多數離不開一個“百”字。 其實就是一種對百姓的經濟掠奪。

直百五銖從面文意思就可知一枚直百五銖的價值可以與一百枚五銖錢的價值相等, 而重量卻與普通的五銖相差無幾, 在重金屬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古代, 這就是利用鑄幣權對百姓赤裸裸的盤剝。 當時劉備的財政緊張, 他採用劉巴的建議, 於漢獻帝建安十九年發行“直百錢”。 直百錢有面文“直百五銖”和“直百”兩種。 政策立杆見效, 當時的府庫立即豐盈, 當然這浸泡了老百姓的血與淚。

太平百錢最開始很有爭議, 各地均有發掘, 由於當時史料的缺乏, 還弄不清楚是誰發行的, 面文也有很多種, 類別繁多。 但1980年四川成都西門外出土了“太平百錢”錢範, 說明此錢鑄於蜀都, 應該是蜀國的錢幣, 最流行的說法是建興(223年)元年, 蜀後主劉禪始鑄太平百錢。

定平一百也存在爭議, 當時日本泉譜說第一字讀“安”, 系西晉十六國之成太宗李雄所鑄, 中國的舊譜也往往跟從這種說法。 但隨著我國的錢幣研究和歷史考證越來越深入, 這種說法基本被推翻。 彭信威的《中國貨幣史》認為按照形制、流通及出土狀況, 應該是蜀國晚期的錢幣。 這種錢幣錢體薄小, 錢文為篆書而夷漫不清。

其實, 由於當時的歷史匱乏, 中國自己的錢幣研究雖然久遠, 也只在晉朝開始。 對於當時的割據政權, 由於戰亂的破壞和史料的不全, 往往需要後人經過更為艱辛的探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