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絕世武功之樁功篇(二)

這裡再表述一個拳學觀點!

大多拳學修煉, 都是功, 術雙修, 所謂的功, 就是內功, 丹田力, 整勁也!所謂的術, 就是武術的技巧, 打人的本領也!這種方式應該是最完善的武學練法。

這樣, 你隨時都能達到練用一體, 可是這種練法有他的弊端, 我就不說原因了, 你知道有這麼回事就行!

我這裡介紹的練法是只練功, 而先放棄了術, 這在過去這種練法有兩個目的:一是築基, 二是看人。 我這裡只是築基, 我不看人, 好壞他自為, 與我無關!確切說, 當你真的進入了門道之後, 你會有所改觀的!這個改觀是您的人生態度而言!您千萬別以為這種練法不是武學, 相反, 家師是贊同這種練法的, 我也這樣因為, 所以, 您就不必懷疑這種練法的可疑性!這樣說, 是寫給有所得意的人看的, 我只是提醒您, 對您有用而已, 我不想因為您的得意而錯過了您的修為, 如此而已!

這樣,

我再把圖片放上來, 我們開始看看武學之動樁!

這兩張圖片找的很難, 找的很巧, 我們這裡謝謝了!

我不知現代先生是哪位, 可見他想與先賢形神兼備!咱這裡先不說, 我們是看形說拳。

先說含胸拔背:含是含住, 拔是拉起, 含與拔皆是動詞, 在靜樁中做狀態解, 就是拉起含住, 在動樁中做動態解, 就是往前往後的過程全都是拉起含住, 這裡你可以理解為肌肉的筋腱參與運動的結果, 所以這樣, 這裡只說真的東西, 你可能不理解, 這不妨礙, 你再看我先前的東西, 再從頭站下來感知!然後再來看, 你要是理解了,

我的這一層任務也就結束了他的使命!這個含胸拔背就是我們的一張無形的網在我們的皮下從前到後, 從左到右, , , , , , 全身全都拉扯了起來!就像是一個氣球, 沒有空點處, 有孔便是透氣也, 這好像太高深, 那我們說局部, 含胸拔背就是局部, 頭面, 胸背的局部, 這樣也像是舊時的電影幕布, 四角一定要拉起, 不然, 不是繃起的白布, 顯不了影子!這樣, 您再看這兩位先生, 他們的面與胸是不是含了?

他們的背是不是拔了?這個拔與後頸, 後頭有很大關係, 不拉不繃那是含?哪能有尾巴啊!這在其他拳種中有“變臉”一說我想在此可以找到答案!這就是含胸拔背解!這樣, 你所看到的下巴微收, 頂頭懸, 就有了確切的定位點, 其實, 不是微收,

是真收, 這個真收必須是與胸腹有連才可為真!當有此一真, 你就明白什麼是微收了!原來, 這個微收是真收之後的結果啊!從此, 你知道大師實在是可惡!(亦是靜樁的要求)

這裡說含胸拔背做引子, 把以前的所學帶過來, 您要是帶不過來, 就是還沒有一個相連相接整體勁的意識, 這個動樁與您意義不大, 因為您懂不起來也動不起來啊!不過看看也行, 就是做做也沒關係, 只要在我述說的允許範圍內!無可無不可, 悟性高的, 可以從此一入!悟性差的試試就有試試的妙處, 這個試試“就是不可憋氣, 不可大力而為!以呼吸浮動不大為准!!!!!!!!!!!!!!!!!!!!!”切忌!(還沒有到確切的動樁, 這些訴說先在靜樁裡體會, 不無妙處!做才是一切的開始)

(三)

再補一點,含胸拔背解,此句不可分而言之,應該是,含胸就是拔背,說拔背就是含胸,以後我們把局部分解開來分析,您一定要知道這是無奈之舉,您要知道,說局部就是說全身,千萬要謹記,不然何來整體也!

繼續!

我再把那圖拿過來,不然不好說,我們真要謝謝上傳者,謝謝!

上面我們說了含胸拔背,這是上體,算是交代了,這樣,您把這個含胸拔背做起來,聽我說說中部!哈哈,有些累!那沒辦法,這個有些累我要說說,舊時記得我在做這些動作的時候,我的一個累就是,全身火燒火燎,唯一希望的就是祈禱家師今天有事情,或是瓢潑大雨也行!有時下雨家師就會額外寬恕些!至於別的一個字:苦!那個時代過去了,據我研究,這樣也不一定是最快的增功練法,因為“生理記憶”有一個有序的記憶過程,這樣,應該是天天堅持,多寡以自己的承受力為準則,這樣應該是最好的,最壞的就是打漁曬網,想起來累死一回,丟下去不聞不問,這樣我勸您別練了!

說中部,中部是武學的大問題,這個大問題就是因為它的特殊性,除了一柱支撐就是肉了,成也是它敗也是它,先說成!這個成是說肉,就是武學的帶脈拉起,我這裡通俗說就是腹圍肌肉全都在我們的神經靈活調配之內謂成,這個是初成,還有個更成,就是我們的脊柱要改變它的原來狀態,通過訓練必須節節開闊圓韻,這裡有個譬如,要是沒有經過訓練我們的脊柱是緊連的串珠,若是訓練後必須是松活有度的節節串珠才為有成!成了因為只有一柱相連,所以靈,力,活,展,,,全在此,說敗,就是不成,沒有承載之力,當然無成之美!當然還有更更成,更更更。。。。。

這是結果,我說說你就可以知道一部分的九曲連珠之意,珠者,關節也!關節者,圓活開闊也!這樣,先人說肩部是掛著,你可能就知道了!

這不是咱探討的,咱們說的是怎樣才能這樣的問題,好接著說,怎樣才能帶脈拉起,腹圍有力?就是所謂的氣沉丹田呢?這必須有個實相才能說得清楚,我想了許久,忽然記起了家師說過的一句話:你拉車子要感知感知什麼是含胸拔背,氣沉丹田!真好!!!!!!!!!!!!!!再也找不到這樣的確切的形象的完全的比喻了!這個很重要!

家師說的是我們鄉下的獨輪車,中間是獨輪,兩邊各有一隻大的編簍,大力的可以推千斤!上大坡前面要有人拉,這就是拉車子!

看當中那位穿紅衣服的女性,比較用力合理,可惜力過了!這第一位連最起碼的用力方式都不會!可見,現在練會拉車子的也沒有了,不知是退步還是進步?

好!現在我們把這個繩索叫我們上面的兩位先生拉起!其實是叫你拉起,這就是“意”意必須是真心實意才可真,不然,全都成了擺設!這個很重要!

好!現在就有尾巴了!沒有“尾巴”就不能支撐,這個先不說!我們是說丹田,有丹田必須有後背(命門)這個以後我們要知道,凡物事都有對立性,即陰陽,六祖臨去時也語重心長對他的弟子交代,凡言論必須是矛盾對立才可,這與道,佛同理!很好!

怎樣才能氣沉丹田呢?你可以找個東西這個樣子來試試!只是試試,有所感知!這樣,我們以後就會有真意了!這個很重要,不然,我說,氣沉丹田,你茫然無措!這是很麻煩的事!

所謂的“氣沉丹田”最初就是腹部拉起。命門拱起,這也是一體的,說氣沉丹田一定就是命門拱起,說命門拱起一定就是氣沉丹田!不可分離!這樣,我們就知道什麼是塌腰了!大師對塌腰這說那說,弄得大家茫然無措,你看,先賢真會開玩笑!他總是把簡單的事弄得糊塗起來才可甘休!我這樣說,您見過有幾個這樣說的麼?不是嚇了您一挑,說,我真好,就是會罵我一句,這個傻子!怎麼都行!

好!現在,您再把這個氣沉丹田加到您的含胸拔背上去試試看?累壞了吧?

早著呢,這就是“戒持”,太難了!!!!!!!(含胸拔背、氣沉丹田亦是靜樁的要求)

(四)

說了一個氣沉丹田,不很完整,暫且這樣吧!

這裡再說一些雜話,算是補語,我們的敘述有些無端,沒辦法,字要一個一個打,意要一句一句來,不像親授,一擺佈幾句話就行了!昨天有有心的說了好的建議,我記下了放在了心裡,這裡謝謝!歡迎繼續!

我們把身體的整勁一截截分開來,便於了訴說,可是,不利於傳授,這樣容易產生誤會,所以,希望大家仔細認真閱讀,以期您的理解與我的字義想法合拍,這才算是真,不然,我的東西你找不到,害我不說,害你就是我的罪過了!您記住,這很重要!

現在,您把含胸拔背,氣沉丹田做起來,聽我說說武學的根:前腿弓後腿蹬!

勞煩這兩位先生了,這個樣子實在是很累!

我先說說整意,就是整體的意思:兩條腿一分,就有了陰陽,這是指重心陰陽,重心力量按十分算,則前三後七分,這兩條腿一分就是個倒V,立起來的頂點就是我們的尾椎骨:已經退化的尾巴,這樣,我們就有了聯繫點,用意念在我們的小尾巴上拉上兩根彈簧,一根掛在前腳後跟上,一根掛在後腳後跟上,記得是彈簧哦?這就是整意!

我們要說說彈簧,彈簧的性質就是對立性,你往外開拉的越大,它往裡收縮的越緊(同理,往裡收縮的越緊,往外開拉的力量越大),我們可以用用拉力器一試便知!

這樣,我們就有了尾巴了!很好,這在武學上實在是個攔路虎!他們叫坐在腳後跟上,不說,怎麼坐都是假的,一說一點這就來了!

哈,先賢們真是有趣極了!不僅僅透著智慧,還叫你無可奈何!這是他們的良苦用心!唯癡持有意,真誠智善哪得瑰寶?這裡說一下,您明白不要私下得意,不要亂生惡言狠意!這樣,與我不好,與您更甚,好與壞都有一個分別,不是不報時候不到,您記下了!是人,頭上三尺皆有神明!此為真!

只這樣還不行,先前我已經說過,我們練武,起初,都是為了讓陰面肌肉聽從神經調遣為目的,陽面肌肉暫且不管它,不是不管它,您現在丟也丟不下,要是能丟還好了呢!

這樣,我們看我們把彈簧掛在腳後是有目的的,在腳後就是為了我們後腿面(陰面)的訓練,若是掛在腳尖,這裡說前腳,你可以試試,一試就知兩種不同的感覺,腳尖舒服,腳後彆扭,我們就是要個彆扭,當彆扭也舒服了,您的肩,脊也就知道什麼是松了!腳後這裡沒有太大的關係,先不說!

兩腿知道前後分了,間距自己看先輩樣子找個舒服為本,那左右呢,我這裡有個主意,當中劃一直線,兩腳各分在直線左右,前腳內側緊貼直線,後腳後跟也緊貼直線,後腳後跟與直線成一個45度的夾角!這樣,我們的左右內側肌肉也有了聯繫!當然這些聯繫我先前都有詳細的敘述了,您若忘了就再去看看拿過來加上去就完整了!

好了,這就是根,現在,您把含胸拔背與氣沉丹田與兩根彈簧全都連接起來試試看?

是不是真的很累啊!不累才怪呢!都說松,您看能松麼?

也許,您現在還沒有感覺,因為似乎您還不會連,沒關係,先這麼站站,下節我再幫您!

(五)

今天我們說說武學的大東西:五弓合一。

為什麼這麼隆重?為什麼現在要說?到了點了。

現在不說,我們前期的含胸拔背,氣沉丹田,還有兩腿的彈簧站立一時找不到一個整體連接,這樣,是完全要不得的。我們上幾期說的是身體的上,中,下三節的要點,似乎肢節還沒有攜及,這裡說一下,先放在一邊,我們先把上中下連起來再說,鐵要趁熱打,不然火候過了還要再費工夫。

五弓之說似乎出於蓄勁如張弓,這是說的結果,這就關係到一身備五弓的問題,這是勢。就是武學的架勢!無它。就沒有拳了。

我們前期的上中下備要,是身法的五弓,說身法最初就是一個靜樁的範圍,我這裡把它定義在動樁訓練裡其實是不合適的,可是,這五弓要不備,說動樁訓練就完全沒有意義了,這裡有一個事物的聯繫問題,我們把武學訓練這麼分章取義其實是已經犯了一很大的錯誤,這是不合規律的做法,世之萬物全都是牽絲不斷的,是沒有確實明確的界限的,所以,我的博客您要看了這篇練看那篇才是,不要斷章取義,這裡舉個小例子來說說不連接的壞處,以前我說過訓練的前提必須是在一個呼吸大體平靜的基礎上進行的!這樣,這個前提您就必須要記得,而不是看了就看了,練的時候就忘了,這很重要!其一,因為,我們的內家拳術涉及範圍很廣,涉及的年齡體質也各不相同,尤其是太極拳,似乎老年人與病體纏身的人練的很多,這是太極拳的悲哀先不說。

其二,又因為內家拳本身就是以意為先,不尚“大力”,這樣,若是沒有這樣一個大的前提下,拳的本質不僅遠離,而且年老體弱的練習者肯定會有不舒服,或是有一定的危險也有可能,這是最要不得的!於是就有學者曾經提出過,說我說的這個拳術不適合老年人練習,要叫我加上提醒方可,其實,這種善意實在是“善意”,也實在謝謝我們練拳者的有心,可是,我還是有些生氣,生氣的是武學是不能用這種思想來定義的當然也堅決不許隨便亂改的,時下的拳已經都這樣了,還想叫它怎樣啊!看看時下的太極拳都成了什麼樣子了,以至於都成了一種以錯為對的結果了,這也是我為文的主要原因!

還有個生氣,其實形成這種叫我提醒的想法,本身就是沒有好好看我的博客才這樣造成的,要是呼吸平靜,何來的不適合?何來的危險?一個內家拳,偉大之處就是我們無可挑剔,這是容不得我們懷疑的祖先智慧的結晶,照做就是!我說過,我們練拳千萬不要黒傻子掰棒子,掰了這個丟了那個,到頭來,嘛也沒有,這個沒有是真沒有,本山不是說?這個可以有!小瀋陽不是也說?這個真沒有!就在此!‘沒有’這個詞還有一個最高層次,就是什麼也有以至於不去想也有,抬腳舉手全都是無意識狀態卻全都是合理合法無可挑剔,這時,擁有這種狀態的“人”就說:我什麼也沒有!真的,是什麼也沒有!這是佛祖曾經說過的意思!是大智慧!我們學不來,我們不能說。我們是應該嘛都有!這很重要!說了這麼多題外話,您要記住,我不可能在每篇的片頭再說要注意呼吸,注意彈簧,注意含胸拔背,注意,,,,,,,如此,這些個注意就是我每篇文章的連接了,您只要把這些一步步一點點連起來練起來用起來,那個‘真有’就來了,那個‘沒有’也就可以說了!這些個注意也就沒有了意義。

何必一次次的重複啊!因為我都說過了。

接著說“五弓”:上有兩膊為兩弓,指尖到肩尖,下有兩腿為兩弓,腳尖到大胯,主弓為軀幹,大椎到尾椎。此為五弓!

五弓者,一弓也!一弓張,四弓張,一弓合,四弓皆合。五弓一備,相憐相惜,牽一動百,節節貫穿,有上既有下,有前既有後,,,,,,,全都是對立與互相,蓄為合,為吸,發為開,為呼,一氣呵成,一觸即發也!

(六)

五弓合一,補解。 上一次說的有些籠統,不完善,補充一些。從上往下說,頭弓:起于大椎止於下額。圓與大椎 中部主弓:起于大椎止於尾椎。腿弓:起于尾椎止於腳趾。手臂弓:起于肱骨止於指尖

這是各個骨節。

這是木頭人的愛情。

這些弓把它分解敘述,是無可奈何之事,您不可也不許止於此,您要知道我們說的只是點與點之間的骨弓,這是不完整的,我們的完整是我們的這些弓都要在主弓為帥的帶領下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互相關係,人體離不開聯繫,這個聯繫就是肌肉筋腱的互相制約,我記得舊時小孩常玩的一種遊戲叫小猴翻跟頭,一個木杈,在當中拼一個簡陋的木頭人用皮筋連起來,一動木杈小猴就翻跟頭,不亦樂乎,這個原理是把我們的人體骨架用皮筋界定在一個固定的軌道裡而產生的同動運動軌跡,似乎與我們的機械機器運動同理,譬如自行車的傳動鏈條,動則皆動,止則皆止,這是單一的空間運動軌跡模式例子,而人體卻相對複雜麻煩的無限多,他的空間運動軌跡而是無方向無制約的多向複雜的運動軌跡。

這是無意識狀態下的動作運動,若是加上了有意識的思想支配,在拳上就是拳往哪裡打,勁往哪裡去的一種暫態同動的“單一”運動軌跡的運行狀態 ,在其它藝術裡我們也是離不開這樣,例如木偶大家黃奕缺,他的木偶其實就是他自己,很了不起。華人指揮家張培豫,這都是我們需要記住的人。她們成功的結果之一,就是具備了這種我們現在所說的弓的結果,若是加上一種藝術的思想意識達到一心一意這個條件,合於自己藝術素質的種種詮釋,這就是藝術成就的大家之形。一切大家傑出於此,概莫能焉。

此為人生學習的一大主要問題,什麼才是一心一意,什麼才叫心心相認,什麼才能心想事成?

為學者,為師者,都已經越來越遠了,近來,又有好事者討論舊字與新體的去留問題,我看,扇他兩耳瓜子都不解恨。這是對於我們的後世子孫負責任的話,所以如此。遠了。與這裡的我們無關。

再回來,其實已經說完了,我們把頭弓用意把它拉起來,這個不散順而把軀幹用意含胸拔背拉起來,這兩個也不散順而把氣沉丹田也做起來,這三個還不散再順而把前腿弓後腿蹬用彈簧意做起來,這些都不要散,再把兩臂用意把它們拉在胸肌,兩肩上。

好,就這樣。到此弓成合一。這樣頭就是腳,腳也是手,手也是胯,胯也是腳,,,,,怎麼會這樣呢,必須是這樣,我說不出這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就打個比方,我們若是在地上捉一條蛇,您看它會怎樣?武松打虎,竟然害怕它的老虎尾巴。說的就是這樣。

武術大師們一致推崇的練武要訣請點擊:練武要訣。擇得好師——站的好樁

再補一點,含胸拔背解,此句不可分而言之,應該是,含胸就是拔背,說拔背就是含胸,以後我們把局部分解開來分析,您一定要知道這是無奈之舉,您要知道,說局部就是說全身,千萬要謹記,不然何來整體也!

繼續!

我再把那圖拿過來,不然不好說,我們真要謝謝上傳者,謝謝!

上面我們說了含胸拔背,這是上體,算是交代了,這樣,您把這個含胸拔背做起來,聽我說說中部!哈哈,有些累!那沒辦法,這個有些累我要說說,舊時記得我在做這些動作的時候,我的一個累就是,全身火燒火燎,唯一希望的就是祈禱家師今天有事情,或是瓢潑大雨也行!有時下雨家師就會額外寬恕些!至於別的一個字:苦!那個時代過去了,據我研究,這樣也不一定是最快的增功練法,因為“生理記憶”有一個有序的記憶過程,這樣,應該是天天堅持,多寡以自己的承受力為準則,這樣應該是最好的,最壞的就是打漁曬網,想起來累死一回,丟下去不聞不問,這樣我勸您別練了!

說中部,中部是武學的大問題,這個大問題就是因為它的特殊性,除了一柱支撐就是肉了,成也是它敗也是它,先說成!這個成是說肉,就是武學的帶脈拉起,我這裡通俗說就是腹圍肌肉全都在我們的神經靈活調配之內謂成,這個是初成,還有個更成,就是我們的脊柱要改變它的原來狀態,通過訓練必須節節開闊圓韻,這裡有個譬如,要是沒有經過訓練我們的脊柱是緊連的串珠,若是訓練後必須是松活有度的節節串珠才為有成!成了因為只有一柱相連,所以靈,力,活,展,,,全在此,說敗,就是不成,沒有承載之力,當然無成之美!當然還有更更成,更更更。。。。。

這是結果,我說說你就可以知道一部分的九曲連珠之意,珠者,關節也!關節者,圓活開闊也!這樣,先人說肩部是掛著,你可能就知道了!

這不是咱探討的,咱們說的是怎樣才能這樣的問題,好接著說,怎樣才能帶脈拉起,腹圍有力?就是所謂的氣沉丹田呢?這必須有個實相才能說得清楚,我想了許久,忽然記起了家師說過的一句話:你拉車子要感知感知什麼是含胸拔背,氣沉丹田!真好!!!!!!!!!!!!!!再也找不到這樣的確切的形象的完全的比喻了!這個很重要!

家師說的是我們鄉下的獨輪車,中間是獨輪,兩邊各有一隻大的編簍,大力的可以推千斤!上大坡前面要有人拉,這就是拉車子!

看當中那位穿紅衣服的女性,比較用力合理,可惜力過了!這第一位連最起碼的用力方式都不會!可見,現在練會拉車子的也沒有了,不知是退步還是進步?

好!現在我們把這個繩索叫我們上面的兩位先生拉起!其實是叫你拉起,這就是“意”意必須是真心實意才可真,不然,全都成了擺設!這個很重要!

好!現在就有尾巴了!沒有“尾巴”就不能支撐,這個先不說!我們是說丹田,有丹田必須有後背(命門)這個以後我們要知道,凡物事都有對立性,即陰陽,六祖臨去時也語重心長對他的弟子交代,凡言論必須是矛盾對立才可,這與道,佛同理!很好!

怎樣才能氣沉丹田呢?你可以找個東西這個樣子來試試!只是試試,有所感知!這樣,我們以後就會有真意了!這個很重要,不然,我說,氣沉丹田,你茫然無措!這是很麻煩的事!

所謂的“氣沉丹田”最初就是腹部拉起。命門拱起,這也是一體的,說氣沉丹田一定就是命門拱起,說命門拱起一定就是氣沉丹田!不可分離!這樣,我們就知道什麼是塌腰了!大師對塌腰這說那說,弄得大家茫然無措,你看,先賢真會開玩笑!他總是把簡單的事弄得糊塗起來才可甘休!我這樣說,您見過有幾個這樣說的麼?不是嚇了您一挑,說,我真好,就是會罵我一句,這個傻子!怎麼都行!

好!現在,您再把這個氣沉丹田加到您的含胸拔背上去試試看?累壞了吧?

早著呢,這就是“戒持”,太難了!!!!!!!(含胸拔背、氣沉丹田亦是靜樁的要求)

(四)

說了一個氣沉丹田,不很完整,暫且這樣吧!

這裡再說一些雜話,算是補語,我們的敘述有些無端,沒辦法,字要一個一個打,意要一句一句來,不像親授,一擺佈幾句話就行了!昨天有有心的說了好的建議,我記下了放在了心裡,這裡謝謝!歡迎繼續!

我們把身體的整勁一截截分開來,便於了訴說,可是,不利於傳授,這樣容易產生誤會,所以,希望大家仔細認真閱讀,以期您的理解與我的字義想法合拍,這才算是真,不然,我的東西你找不到,害我不說,害你就是我的罪過了!您記住,這很重要!

現在,您把含胸拔背,氣沉丹田做起來,聽我說說武學的根:前腿弓後腿蹬!

勞煩這兩位先生了,這個樣子實在是很累!

我先說說整意,就是整體的意思:兩條腿一分,就有了陰陽,這是指重心陰陽,重心力量按十分算,則前三後七分,這兩條腿一分就是個倒V,立起來的頂點就是我們的尾椎骨:已經退化的尾巴,這樣,我們就有了聯繫點,用意念在我們的小尾巴上拉上兩根彈簧,一根掛在前腳後跟上,一根掛在後腳後跟上,記得是彈簧哦?這就是整意!

我們要說說彈簧,彈簧的性質就是對立性,你往外開拉的越大,它往裡收縮的越緊(同理,往裡收縮的越緊,往外開拉的力量越大),我們可以用用拉力器一試便知!

這樣,我們就有了尾巴了!很好,這在武學上實在是個攔路虎!他們叫坐在腳後跟上,不說,怎麼坐都是假的,一說一點這就來了!

哈,先賢們真是有趣極了!不僅僅透著智慧,還叫你無可奈何!這是他們的良苦用心!唯癡持有意,真誠智善哪得瑰寶?這裡說一下,您明白不要私下得意,不要亂生惡言狠意!這樣,與我不好,與您更甚,好與壞都有一個分別,不是不報時候不到,您記下了!是人,頭上三尺皆有神明!此為真!

只這樣還不行,先前我已經說過,我們練武,起初,都是為了讓陰面肌肉聽從神經調遣為目的,陽面肌肉暫且不管它,不是不管它,您現在丟也丟不下,要是能丟還好了呢!

這樣,我們看我們把彈簧掛在腳後是有目的的,在腳後就是為了我們後腿面(陰面)的訓練,若是掛在腳尖,這裡說前腳,你可以試試,一試就知兩種不同的感覺,腳尖舒服,腳後彆扭,我們就是要個彆扭,當彆扭也舒服了,您的肩,脊也就知道什麼是松了!腳後這裡沒有太大的關係,先不說!

兩腿知道前後分了,間距自己看先輩樣子找個舒服為本,那左右呢,我這裡有個主意,當中劃一直線,兩腳各分在直線左右,前腳內側緊貼直線,後腳後跟也緊貼直線,後腳後跟與直線成一個45度的夾角!這樣,我們的左右內側肌肉也有了聯繫!當然這些聯繫我先前都有詳細的敘述了,您若忘了就再去看看拿過來加上去就完整了!

好了,這就是根,現在,您把含胸拔背與氣沉丹田與兩根彈簧全都連接起來試試看?

是不是真的很累啊!不累才怪呢!都說松,您看能松麼?

也許,您現在還沒有感覺,因為似乎您還不會連,沒關係,先這麼站站,下節我再幫您!

(五)

今天我們說說武學的大東西:五弓合一。

為什麼這麼隆重?為什麼現在要說?到了點了。

現在不說,我們前期的含胸拔背,氣沉丹田,還有兩腿的彈簧站立一時找不到一個整體連接,這樣,是完全要不得的。我們上幾期說的是身體的上,中,下三節的要點,似乎肢節還沒有攜及,這裡說一下,先放在一邊,我們先把上中下連起來再說,鐵要趁熱打,不然火候過了還要再費工夫。

五弓之說似乎出於蓄勁如張弓,這是說的結果,這就關係到一身備五弓的問題,這是勢。就是武學的架勢!無它。就沒有拳了。

我們前期的上中下備要,是身法的五弓,說身法最初就是一個靜樁的範圍,我這裡把它定義在動樁訓練裡其實是不合適的,可是,這五弓要不備,說動樁訓練就完全沒有意義了,這裡有一個事物的聯繫問題,我們把武學訓練這麼分章取義其實是已經犯了一很大的錯誤,這是不合規律的做法,世之萬物全都是牽絲不斷的,是沒有確實明確的界限的,所以,我的博客您要看了這篇練看那篇才是,不要斷章取義,這裡舉個小例子來說說不連接的壞處,以前我說過訓練的前提必須是在一個呼吸大體平靜的基礎上進行的!這樣,這個前提您就必須要記得,而不是看了就看了,練的時候就忘了,這很重要!其一,因為,我們的內家拳術涉及範圍很廣,涉及的年齡體質也各不相同,尤其是太極拳,似乎老年人與病體纏身的人練的很多,這是太極拳的悲哀先不說。

其二,又因為內家拳本身就是以意為先,不尚“大力”,這樣,若是沒有這樣一個大的前提下,拳的本質不僅遠離,而且年老體弱的練習者肯定會有不舒服,或是有一定的危險也有可能,這是最要不得的!於是就有學者曾經提出過,說我說的這個拳術不適合老年人練習,要叫我加上提醒方可,其實,這種善意實在是“善意”,也實在謝謝我們練拳者的有心,可是,我還是有些生氣,生氣的是武學是不能用這種思想來定義的當然也堅決不許隨便亂改的,時下的拳已經都這樣了,還想叫它怎樣啊!看看時下的太極拳都成了什麼樣子了,以至於都成了一種以錯為對的結果了,這也是我為文的主要原因!

還有個生氣,其實形成這種叫我提醒的想法,本身就是沒有好好看我的博客才這樣造成的,要是呼吸平靜,何來的不適合?何來的危險?一個內家拳,偉大之處就是我們無可挑剔,這是容不得我們懷疑的祖先智慧的結晶,照做就是!我說過,我們練拳千萬不要黒傻子掰棒子,掰了這個丟了那個,到頭來,嘛也沒有,這個沒有是真沒有,本山不是說?這個可以有!小瀋陽不是也說?這個真沒有!就在此!‘沒有’這個詞還有一個最高層次,就是什麼也有以至於不去想也有,抬腳舉手全都是無意識狀態卻全都是合理合法無可挑剔,這時,擁有這種狀態的“人”就說:我什麼也沒有!真的,是什麼也沒有!這是佛祖曾經說過的意思!是大智慧!我們學不來,我們不能說。我們是應該嘛都有!這很重要!說了這麼多題外話,您要記住,我不可能在每篇的片頭再說要注意呼吸,注意彈簧,注意含胸拔背,注意,,,,,,,如此,這些個注意就是我每篇文章的連接了,您只要把這些一步步一點點連起來練起來用起來,那個‘真有’就來了,那個‘沒有’也就可以說了!這些個注意也就沒有了意義。

何必一次次的重複啊!因為我都說過了。

接著說“五弓”:上有兩膊為兩弓,指尖到肩尖,下有兩腿為兩弓,腳尖到大胯,主弓為軀幹,大椎到尾椎。此為五弓!

五弓者,一弓也!一弓張,四弓張,一弓合,四弓皆合。五弓一備,相憐相惜,牽一動百,節節貫穿,有上既有下,有前既有後,,,,,,,全都是對立與互相,蓄為合,為吸,發為開,為呼,一氣呵成,一觸即發也!

(六)

五弓合一,補解。 上一次說的有些籠統,不完善,補充一些。從上往下說,頭弓:起于大椎止於下額。圓與大椎 中部主弓:起于大椎止於尾椎。腿弓:起于尾椎止於腳趾。手臂弓:起于肱骨止於指尖

這是各個骨節。

這是木頭人的愛情。

這些弓把它分解敘述,是無可奈何之事,您不可也不許止於此,您要知道我們說的只是點與點之間的骨弓,這是不完整的,我們的完整是我們的這些弓都要在主弓為帥的帶領下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互相關係,人體離不開聯繫,這個聯繫就是肌肉筋腱的互相制約,我記得舊時小孩常玩的一種遊戲叫小猴翻跟頭,一個木杈,在當中拼一個簡陋的木頭人用皮筋連起來,一動木杈小猴就翻跟頭,不亦樂乎,這個原理是把我們的人體骨架用皮筋界定在一個固定的軌道裡而產生的同動運動軌跡,似乎與我們的機械機器運動同理,譬如自行車的傳動鏈條,動則皆動,止則皆止,這是單一的空間運動軌跡模式例子,而人體卻相對複雜麻煩的無限多,他的空間運動軌跡而是無方向無制約的多向複雜的運動軌跡。

這是無意識狀態下的動作運動,若是加上了有意識的思想支配,在拳上就是拳往哪裡打,勁往哪裡去的一種暫態同動的“單一”運動軌跡的運行狀態 ,在其它藝術裡我們也是離不開這樣,例如木偶大家黃奕缺,他的木偶其實就是他自己,很了不起。華人指揮家張培豫,這都是我們需要記住的人。她們成功的結果之一,就是具備了這種我們現在所說的弓的結果,若是加上一種藝術的思想意識達到一心一意這個條件,合於自己藝術素質的種種詮釋,這就是藝術成就的大家之形。一切大家傑出於此,概莫能焉。

此為人生學習的一大主要問題,什麼才是一心一意,什麼才叫心心相認,什麼才能心想事成?

為學者,為師者,都已經越來越遠了,近來,又有好事者討論舊字與新體的去留問題,我看,扇他兩耳瓜子都不解恨。這是對於我們的後世子孫負責任的話,所以如此。遠了。與這裡的我們無關。

再回來,其實已經說完了,我們把頭弓用意把它拉起來,這個不散順而把軀幹用意含胸拔背拉起來,這兩個也不散順而把氣沉丹田也做起來,這三個還不散再順而把前腿弓後腿蹬用彈簧意做起來,這些都不要散,再把兩臂用意把它們拉在胸肌,兩肩上。

好,就這樣。到此弓成合一。這樣頭就是腳,腳也是手,手也是胯,胯也是腳,,,,,怎麼會這樣呢,必須是這樣,我說不出這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就打個比方,我們若是在地上捉一條蛇,您看它會怎樣?武松打虎,竟然害怕它的老虎尾巴。說的就是這樣。

武術大師們一致推崇的練武要訣請點擊:練武要訣。擇得好師——站的好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