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諸葛亮為什麼要輔佐劉備,而不是曹操、孫權呢?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 諸葛亮在隆中時, 經常與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徐元直四人為密友, 遍游天下, 指點江山, 形成了自己認識和改造天下的雄才大略。 在當時瞭解他的人看來, 諸葛亮可比“興周八百年之薑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 ”那麼, 問題來了, 才華橫溢的諸葛亮, 為什麼要輔佐劉備, 而不是曹操、孫權等其他諸侯呢呢?此外, 諸葛亮為什麼沒有選擇自己單幹呢?

首先, 對於諸葛亮, 乃至郭嘉、魯肅、賈詡、荀彧等三國一眾謀士來說, 才智都非常超群。 那麼, 對於這些謀士來說, 為什麼選擇輔佐曹操、孫權、劉備等主公, 而不是自己單幹呢?對此, 在筆者看來, 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 打個比方來說, 不是所有的產品經理都適合做CEO的, 也即謀士出謀劃策可以, 但是要當主公的話, 那麼就要考驗其綜合能力和決策能力, 比如錢糧從哪裡來, 手底下的人才該怎麼任用等。

比如劉備早就認識到馬謖不能重用, 但在諸葛亮卻沒有認識到。

另一方面, 在東漢末年, 可以做到稱雄一方的諸侯, 往往之前都是朝廷命官, 比如曹操、孫堅、劉表、劉璋、馬騰、袁超等人此前都是朝廷命官, 就連劉備也曾因為戰功被封為平原縣縣令,

而且屬於士族的範圍內。 與此相對應的是, 諸葛亮不是朝廷命官, 其先祖諸葛豐曾擔任漢朝的司隸校尉等職位, 但是, 到了諸葛亮父親、叔父這一輩, 已經明顯沒落了。 換而言之, 諸葛亮既不是朝廷命官, 也即手底下無兵無將, 也沒有十足的威望和資源, 很難揭竿而起。

那麼, 諸葛亮既然很難自己單幹, 那麼, 在選擇輔佐的主公時, 為什麼選擇的是劉備, 而不是曹操、孫權呢?首先, 就曹操來說, 在諸葛亮看來, 曹操雖為漢臣, 實為漢賊, 曹操儘早要走這一步的, 這個不符合諸葛亮的三觀, 他還是想扶持漢室的。 而且曹操生性多疑, 手下謀士眾多, 諸葛亮就算去了也很難取得大的成就。 其次, 就孫權來說, 對於這位19歲的江東少主, 統領群雄, 師傅張昭之下, 有周瑜, 程普, 魯肅, 黃蓋…確實人才濟濟, 並不缺諸葛亮這樣的人才。

最後, 劉備是漢朝皇室的後裔, 而且打著復興漢室的旗號, 這和諸葛亮的目標是一致的, 對於諸葛亮手下的關羽、趙雲、張飛等人, 不少也是忠於漢室的。 並且, 對於當時的劉備, 雖然非常落魄, 但卻是一個潛力股。 對於自比管仲、樂毅的孔明, 在劉備手底下可以獲得足夠的信任, 也即擁有一展平生抱負的平臺。

文/情懷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