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故宮的中華門,摘下門匾後,清朝人愣了,民國人也愣了

首都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尤其是在封建社會, 如果說非得要打個比方的話, 首都就相當於人胸口部分, 而皇宮就相當於人的心臟。 也正是因為如此, 明成祖朱棣在奪取了南京之後, 便立刻擁有了整個天下。

正是因為明白了這一點, 所以朱棣給後世留下了一道遺訓,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那麼, 這道國門究竟是哪裡呢?

在北京故宮的南邊, 有一個皇城大門, 建造于明成祖朱棣時期, 因為古人都覺得南面才是最尊貴的, 所以這座門也被人稱之為“國門”。 在明朝, 這座門被稱之為“大明門”, 後來農民起義軍李自成率軍攻入皇宮, 覺得這名字太晦氣。

便想將這座門的名字改為“大順門”, 可還沒等他有換的功夫, 就被多爾袞和吳三桂聯手踹出了京城。 到了清朝順治年間, 滿族人就把“大明門”換成了“大清門”, 並且還規定下來, 除了皇帝、皇后、太后,

所以清朝官員必須“文官下轎, 武官下馬”。

然而,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 就跟明朝一樣, 清朝也逐漸的走向了衰敗、滅亡。 新成立的中華民國覺得“大清門”這三個太過於礙眼, 便在成立一周年的時候, 想把它換成“中華門”。

可是問題來了, 這個門匾是石頭做的,

更換起來十分麻煩、費時。 於是便有人出了個主意, 那就是直接在這塊門匾後重新刻字, 這樣一來的話, 也就不用勞師動眾了。

然而, 當幾個人把門匾拆下來之後, 卻愕然的發現門匾背後竟然刻著“大明門”, 一時間, 所有人都哭笑不得。 原來清朝早就想到了這一點, 並且聰明的把這個招數給用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