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變革之門已開 2018年智慧機會搭載哪些黑科技?

時間來到2018年, 智慧機市場在幾年的平穩期後, 於全面屏的引領下拉開了新一輪革命的大門。 過去一年, 我們見到了手機廠商在人工智慧技術、HDR顯示技術等方面的嘗試, 也見到了雙鏡頭、快充技術的全面普及。 新技術帶來了新體驗, 那麼2018年, 智慧機領域各項技術會有怎樣的發展, 又會出現哪些黑科技呢?

OLED螢幕將成為主流

一直以來, 手機螢幕領域都是LCD螢幕與OLED螢幕兩強爭霸。 但隨著全面屏、異型屏的興起, 未來一年手機廠商對OLED螢幕的需求會進一步擴大。 市場調研機構IHS Markit給出資料顯示, OLED螢幕在智慧機手機面板市場的佔有率從2015年第二季度34.1%增長到2017年第二季度的44.4%。 IHS Markit的另一份報告顯示, 2017年第三季度全球智慧機OLED市值已經提升至47億美元, 同2016年同期相比大增29.4%。 可以預見, 2018年OLED將超越LCD成為智慧手機面板市場的第一位。

在OLED螢幕市場需求暴增的同時, 我們也看到了2017年OLED螢幕產能出現瓶頸。 隨著iPhone X及其後續機型的問世, 2018年對於OLED螢幕產能的爭奪似乎會更加激烈。 但考慮到目前各螢幕供應商正加大馬力開啟新產線, 2018年OLED螢幕產能較2017年會有較大提升, 可以滿足市場需求。

以iPhone為例, 目前iPhone X上採用的OLED螢幕完全由三星提供。 根據早先消息顯示,

LG Display已經投入35億美元用於新OLED螢幕工廠E6的建設, 而這一筆資金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蘋果。

儘管LG Display現階段“否認”了這一傳聞, 但根據LG Display 2017年第四季度財報可知, 該公司第四季度的營業利潤同比下滑95%。 這一方面是由於面板價格的下調, 另一方面則是由於該公司對小型OLED螢幕開發和生產投入超出預期所致。

基於上述原因, 我們可以推知LG Display對小型OLED螢幕的投入還是非常可觀的。

對於中低端手機市場, 隨著國內螢幕廠商如天馬、京東方等相繼開啟OLED螢幕產線, 供貨壓力也將得到緩解。 據悉, 京東方成都6代OLED面板生產線已經正式啟用。 根據京東方官方消息, 在2018年產能滿產時, 其每月可生產4.8萬張OLED基板(1850mm*1500mm)。 而華星光電、和輝光電、深天馬、維信諾等其他中國面板廠, 也在OLED領域快馬加鞭。

3D面部識別將迎來爆發

隨著iPhone X放棄指紋識別轉向3D面部識別, 可以預見2018年將有更多手機廠商選擇跟進。 得益於蘋果強大的市場影響力, 供應鏈廠商也將在3D感知技術方面加大投入。 由此可以推知, 2018年我們能見到搭載3D面部識別技術的安卓旗艦機, 也可能見到蘋果新一代面部識別感測器。

安卓陣營的3D面部識別技術來自高通。 其解決方案類似蘋果的TrueDepth。 通過結構光技術, 將不可見的紅外光打在物體上, 再透過鏡頭接收反射光線辨識物體的深淺度, 進而通過演算法計算出物體的3D立體模型。

早先高通宣佈將攜手奇景光電、台積電、精材等廠商加速高解析度、低功耗、主動3D深度傳感攝像頭系統的開發與商用。高通工程部副總裁章建中表示,高通的3D感知技術目前將主要應用於人臉識別。而奇景光電的CEO也表示該公司的3D傳感方案是可以提供下一代移動用戶體驗的。

據悉,高通的3D深度傳感攝像頭系統將於近期量產。至於哪家安卓廠商將第一個“吃螃蟹”,目前還有待觀察。

iPhone X上“劉海”帶來的爭議是巨大的,這其中既有關於其識別精度的擔憂,也有對其尺寸的不滿。為了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蘋果已經聯手TureDepth相機的供應商LG Innotek開發新一代面部識別技術,力爭減少“劉海”所占面積。據悉,本次技術的升級點在於將前置相機攝像頭與紅外攝像頭進行融合。如果能取得成功,“劉海”的長度將減少20%。

根據LG Innotek向韓國監管部分提交的投資計畫可知,其將投資8737億韓元(約合8.209億美元)用於擴建移動相機模組和下一代模組業務。據分析人士透露,這一資金中有很大部分來自蘋果。由此可以推斷,新一代TureDepth相機的開發已經開始。2018年最新款iPhone搭載下一代TureDepth相機也是完全可能的。

螢幕下指紋識別技術仍將佔據一定市場

隨著iPhone X轉向使用面部識別技術,曾經被炒的火熱的螢幕下指紋識別技術突然被“冷落”。但事實只是如此嗎?顯然是否定的。隨著全面屏時代的到來,螢幕下指紋識別技數由於其本身的特性正成為眾多廠商除面部識別外的另一選擇。

目前來看,螢幕下指紋識別技術大體有以下幾種解決方案。一是高通的超聲波識別方案。早先vivo曾經展示過基於高通超聲波指紋識別技術的vivo Xplay6原型機,但最終未能實現量產。由此推知,超聲波指紋識別的研發或是遇到了難題,2018年很難見到搭載該技術的產品。

第二種解決方案是光學指紋識別技術。目前Synaptics已經成功研發並量產了首款螢幕下光學指紋識別感測器Clear ID FS9500。而vivo已經使用該技術推出了全球首款量產的螢幕下指紋識別手機vivo X20Plus螢幕指紋版。從CES2018的展示來看,螢幕下指紋識別技術在體驗上絲毫不輸傳統電容式指紋識別產品,未來必將成為主流。

第三種解決技術則是來自顯示器廠商JDI。2018年1月23日,JDI在其官網上發佈文章表示JDI已經成功研發出基於玻璃材質的透明電容式指紋識別感測器。這一感測器基於JDI Pixel Eyes技術,由於是透明的,因此可直接集成在LCD顯示幕中(打破了OLED對螢幕下指紋識別技術的壟斷)。該公司計畫於2019年3月前進行正式生產。

更快更好的5G手機問世

人類的下一個資訊革命是5G技術革命。就目前來看,5G的發展速度比我們預想中要快。2017年11月下旬,美國電信運營商Verizon宣佈2018年下半年在加州推出第一個商用5G固定無線接入寬頻網路服務,並將在年底向其他2到4個市場推進。

美國電信運營商AT&T也宣佈將在 2018 年底以前在12個城市推出移動5G服務。AT&T於2017年8月宣佈與愛立信(Ericsson)、三星(Samsung)、諾基亞(Nokia)以及英特爾(Intel)合作,將5G定點無線寬頻測試延伸至美國德州 Waco、密西根州 Kalamazoo 以及印第安那州 South Bend 的商業 / 住宅客戶。

國內市場,中國移動表示將在2018年6月推出5G第一版標準並開始相應規模的實驗,爭取在2020年實現5G商用。而中國電信的目標與中國移動類似,都將在2018年展開相應實驗,在2020年實現5G商用。

隨著電信運營商開始進行5G實驗,關於5G設備的研發速度也相應加快。在MWC2017前,中興便舉辦了媒體溝通會展示了旗下首款“千兆手機”。這款手機基於三星10nm技術處理器,整合支援LTE Cat.16的基帶,可提供1Gbps的理論下載速度。

作為通信領域的專家,高通在5G方面的投入也十分巨大。2017年10月17日,高通基於旗下驍龍X50 5G數據機晶片組成功實現了全球首次5G資料連接(千兆級速率)。目前,高通已經宣佈驍龍X50 5G數據機預計將在2019年上半年商用。當然,也不排除加速上市的可能。考慮到高通已經展出了5G智慧手機的參考設計,說不定2018年,我們就能見到5G手機正式問世呢。

更高效的快充技術

隨著《移動通信終端快速充電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正式頒佈,有關快充的標準也終於被確定。測試方法中顯示,快充是一個由適配器、線纜和終端組成的充電系統,從初始充電狀態開始,至充電30分鐘,期間進入電池的平均電流大於等於3A或總充電量大於等於電池額定容量的60%的充電方式。

測試方法中規定目前被國家承認的五大快充協定為高通協定、華為快充協定、USB PD協定、MTK協定以及VOOC閃充協定。隨著標準逐步明確,2018年我們應該能見到更高效更安全的快充技術。

如OPPO展示過的Super VOOC閃充,其最大輸出功率達到了80W(5V 16A)。而魅族展出的Super mCharge快充技術,基於USB PD協議,可提供最高55W的輸出功率,20分鐘就可以充滿一部3000mAh的手機,並且在室溫22度的情況下,充電時機身溫度不會超過39度,溫度控制極為出色。

考慮到魅族官方曾表示該技術將於2018年投放市場,魅族2018年旗艦“15 Plus”或許會成為第一款搭載該技術的產品。

光學變焦與可變光圈量產

雙攝像頭的引入使智慧機真正實現了2倍光學變焦功能,但如何突破2倍這一瓶頸便成為各手機廠商思考的問題。OPPO早先曾展出5倍無損變焦技術。其基於業界首款潛望式雙鏡頭來實現3倍高清變焦成像,結合OPPO獨家研發的圖像融合技術,最終實現5倍無損變焦。可以預見,在2倍變焦已經氾濫的今天,2018年5倍無損變焦技術有很大幾率登場。

與5倍無損變焦技術類似的另一技術是來自三星的可變光圈技術。三星在旗艦產品W2018上首次引入了可變光圈技術,允許消費者將光圈從F2.4-F1.5之間進行調節。據悉,這一技術的原理是通過在鏡頭內部加入多邊形或者圓形,並且面積可變的孔狀光柵來達到控制鏡頭通光量。

可變光圈技術的出現,意味著智慧機在追趕單反相機方面又前進了一步。據悉,三星2018年度旗艦Galaxy S9有望搭載可變光圈技術。至於其實際表現如何,相信很快我們就能有答案了。而三星能都引領可變光圈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對此應保持樂觀。

總結

2018年是智能手機的變革年。在經歷了幾年的平穩期後,2018年智慧手機將迎來新一輪革命。在新技術的衝擊下,2018年智慧機市場的競爭必將更加激烈。這不僅對手機廠商的技術提出了挑戰,對其在供應鏈的管理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於消費者而言,2018年無疑是幸福的一年。我們將見到更多新奇的技術,享受更多的便利。廠商間的激烈競爭也保證消費者能夠以合理的價格獲得優質的產品。對於這樣一個2018年,您是否和我們一樣,充滿期待呢?

推薦閱讀

小米等國產手機品牌加入高通“5G領航計畫”,華為缺席

全國手機跑電關機“預警”地圖發佈:你的手機還好嗎

512GB的手機存儲卡來了 但為時已晚

早先高通宣佈將攜手奇景光電、台積電、精材等廠商加速高解析度、低功耗、主動3D深度傳感攝像頭系統的開發與商用。高通工程部副總裁章建中表示,高通的3D感知技術目前將主要應用於人臉識別。而奇景光電的CEO也表示該公司的3D傳感方案是可以提供下一代移動用戶體驗的。

據悉,高通的3D深度傳感攝像頭系統將於近期量產。至於哪家安卓廠商將第一個“吃螃蟹”,目前還有待觀察。

iPhone X上“劉海”帶來的爭議是巨大的,這其中既有關於其識別精度的擔憂,也有對其尺寸的不滿。為了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蘋果已經聯手TureDepth相機的供應商LG Innotek開發新一代面部識別技術,力爭減少“劉海”所占面積。據悉,本次技術的升級點在於將前置相機攝像頭與紅外攝像頭進行融合。如果能取得成功,“劉海”的長度將減少20%。

根據LG Innotek向韓國監管部分提交的投資計畫可知,其將投資8737億韓元(約合8.209億美元)用於擴建移動相機模組和下一代模組業務。據分析人士透露,這一資金中有很大部分來自蘋果。由此可以推斷,新一代TureDepth相機的開發已經開始。2018年最新款iPhone搭載下一代TureDepth相機也是完全可能的。

螢幕下指紋識別技術仍將佔據一定市場

隨著iPhone X轉向使用面部識別技術,曾經被炒的火熱的螢幕下指紋識別技術突然被“冷落”。但事實只是如此嗎?顯然是否定的。隨著全面屏時代的到來,螢幕下指紋識別技數由於其本身的特性正成為眾多廠商除面部識別外的另一選擇。

目前來看,螢幕下指紋識別技術大體有以下幾種解決方案。一是高通的超聲波識別方案。早先vivo曾經展示過基於高通超聲波指紋識別技術的vivo Xplay6原型機,但最終未能實現量產。由此推知,超聲波指紋識別的研發或是遇到了難題,2018年很難見到搭載該技術的產品。

第二種解決方案是光學指紋識別技術。目前Synaptics已經成功研發並量產了首款螢幕下光學指紋識別感測器Clear ID FS9500。而vivo已經使用該技術推出了全球首款量產的螢幕下指紋識別手機vivo X20Plus螢幕指紋版。從CES2018的展示來看,螢幕下指紋識別技術在體驗上絲毫不輸傳統電容式指紋識別產品,未來必將成為主流。

第三種解決技術則是來自顯示器廠商JDI。2018年1月23日,JDI在其官網上發佈文章表示JDI已經成功研發出基於玻璃材質的透明電容式指紋識別感測器。這一感測器基於JDI Pixel Eyes技術,由於是透明的,因此可直接集成在LCD顯示幕中(打破了OLED對螢幕下指紋識別技術的壟斷)。該公司計畫於2019年3月前進行正式生產。

更快更好的5G手機問世

人類的下一個資訊革命是5G技術革命。就目前來看,5G的發展速度比我們預想中要快。2017年11月下旬,美國電信運營商Verizon宣佈2018年下半年在加州推出第一個商用5G固定無線接入寬頻網路服務,並將在年底向其他2到4個市場推進。

美國電信運營商AT&T也宣佈將在 2018 年底以前在12個城市推出移動5G服務。AT&T於2017年8月宣佈與愛立信(Ericsson)、三星(Samsung)、諾基亞(Nokia)以及英特爾(Intel)合作,將5G定點無線寬頻測試延伸至美國德州 Waco、密西根州 Kalamazoo 以及印第安那州 South Bend 的商業 / 住宅客戶。

國內市場,中國移動表示將在2018年6月推出5G第一版標準並開始相應規模的實驗,爭取在2020年實現5G商用。而中國電信的目標與中國移動類似,都將在2018年展開相應實驗,在2020年實現5G商用。

隨著電信運營商開始進行5G實驗,關於5G設備的研發速度也相應加快。在MWC2017前,中興便舉辦了媒體溝通會展示了旗下首款“千兆手機”。這款手機基於三星10nm技術處理器,整合支援LTE Cat.16的基帶,可提供1Gbps的理論下載速度。

作為通信領域的專家,高通在5G方面的投入也十分巨大。2017年10月17日,高通基於旗下驍龍X50 5G數據機晶片組成功實現了全球首次5G資料連接(千兆級速率)。目前,高通已經宣佈驍龍X50 5G數據機預計將在2019年上半年商用。當然,也不排除加速上市的可能。考慮到高通已經展出了5G智慧手機的參考設計,說不定2018年,我們就能見到5G手機正式問世呢。

更高效的快充技術

隨著《移動通信終端快速充電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正式頒佈,有關快充的標準也終於被確定。測試方法中顯示,快充是一個由適配器、線纜和終端組成的充電系統,從初始充電狀態開始,至充電30分鐘,期間進入電池的平均電流大於等於3A或總充電量大於等於電池額定容量的60%的充電方式。

測試方法中規定目前被國家承認的五大快充協定為高通協定、華為快充協定、USB PD協定、MTK協定以及VOOC閃充協定。隨著標準逐步明確,2018年我們應該能見到更高效更安全的快充技術。

如OPPO展示過的Super VOOC閃充,其最大輸出功率達到了80W(5V 16A)。而魅族展出的Super mCharge快充技術,基於USB PD協議,可提供最高55W的輸出功率,20分鐘就可以充滿一部3000mAh的手機,並且在室溫22度的情況下,充電時機身溫度不會超過39度,溫度控制極為出色。

考慮到魅族官方曾表示該技術將於2018年投放市場,魅族2018年旗艦“15 Plus”或許會成為第一款搭載該技術的產品。

光學變焦與可變光圈量產

雙攝像頭的引入使智慧機真正實現了2倍光學變焦功能,但如何突破2倍這一瓶頸便成為各手機廠商思考的問題。OPPO早先曾展出5倍無損變焦技術。其基於業界首款潛望式雙鏡頭來實現3倍高清變焦成像,結合OPPO獨家研發的圖像融合技術,最終實現5倍無損變焦。可以預見,在2倍變焦已經氾濫的今天,2018年5倍無損變焦技術有很大幾率登場。

與5倍無損變焦技術類似的另一技術是來自三星的可變光圈技術。三星在旗艦產品W2018上首次引入了可變光圈技術,允許消費者將光圈從F2.4-F1.5之間進行調節。據悉,這一技術的原理是通過在鏡頭內部加入多邊形或者圓形,並且面積可變的孔狀光柵來達到控制鏡頭通光量。

可變光圈技術的出現,意味著智慧機在追趕單反相機方面又前進了一步。據悉,三星2018年度旗艦Galaxy S9有望搭載可變光圈技術。至於其實際表現如何,相信很快我們就能有答案了。而三星能都引領可變光圈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對此應保持樂觀。

總結

2018年是智能手機的變革年。在經歷了幾年的平穩期後,2018年智慧手機將迎來新一輪革命。在新技術的衝擊下,2018年智慧機市場的競爭必將更加激烈。這不僅對手機廠商的技術提出了挑戰,對其在供應鏈的管理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於消費者而言,2018年無疑是幸福的一年。我們將見到更多新奇的技術,享受更多的便利。廠商間的激烈競爭也保證消費者能夠以合理的價格獲得優質的產品。對於這樣一個2018年,您是否和我們一樣,充滿期待呢?

推薦閱讀

小米等國產手機品牌加入高通“5G領航計畫”,華為缺席

全國手機跑電關機“預警”地圖發佈:你的手機還好嗎

512GB的手機存儲卡來了 但為時已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