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戰俘遭到集體屠殺時不敢拼死反抗?原因很簡單

不管是中國歷史上, 還是在世界歷史上, 戰俘遭到屠殺時往往鎮靜得令人可怖, 如長平之戰中40多萬趙國將士被白起下令坑殺, 項羽坑殺秦朝降卒、曾國荃屠殺太平天國戰俘、南京大屠殺等。 戰俘數量眾多, 而執行槍決的就那麼幾個人, 為什麼不殊死一搏, 進行反抗呢?這樣或許還有一線生還的機會。

沒有人不怕死, 戰俘也是一樣, 他們也怕死。 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 戰俘都是勝利一方用來交換資源的重要籌碼, 所以有很多人戰俘最後都會以交換的方式回到祖國, 而且戰俘被俘期間, 管理的軍士還會用話語安撫戰俘的情緒, 讓他們看到生的希望。 處於僥倖心理, 戰俘們都不願和管理的軍士起衝突, 老老實實的聽從他們的安排, 都幻想著敵人不會屠殺他們, 這就是人的僥倖心理在作怪, 總是看不清現實, 明知是假希望抓在手裡死也不放手。

再者, 敵對方組織的集體屠殺在一般情況下是分批執行的。 戰俘被槍斃前有時還不知道自己要面臨厄運, 這就與敵人所採取的誘騙、誤導的方式有關。 敵軍哄騙俘虜到某個空地, 隨後展開大規模屠殺。 冷兵器時代, 可能是坑殺, 抑或是射殺。 近代戰爭中,

大多採用機槍掃射的方法。

戰俘之所以淪為戰俘, 一般是沒有有效逃生或者組織反抗能力的一批人。 換言之, 被執行槍決的戰俘是在殘酷的條件下的篩選過的一批人。 相反, 戰爭中被集體槍決的有相當一部分沒有任何戰鬥經驗的平民。 日軍在南京屠殺我30萬同胞或許能給我們很深的啟示。

不可否認, 戰俘中有鬥爭精神和反抗能力的人的存在。 但面對敵人形成的殘酷形勢, 他們的反抗似乎也是多次一舉。

對於戰俘面臨屠殺時不選擇反抗的原因, 你又是怎麼看的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