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市民選題出題 政府答題解題

“時代是出卷人, 我們是答卷人, 人民是閱卷人。 ”公開徵集民生實事, 是市委、市政府“零距離”問政於民、問需於民的具體實踐, 是全體市民作為城市主人、參與城市建設的生動實踐。

2018年市政府要辦成哪些實事?在剛剛圓滿閉幕的市兩會上, 政府工作報告圍繞交通出行、城市管理、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社會關注的領域, 正面回應積極參與2018年“民生實事”公開徵集活動的市民所需所盼, 順應人民群眾新期待, 在全市上下引起了熱烈反響。

市民選題出題 政府答題解題。 57封來信、35次來電、152條意見建議, 民智民意猶如一簇簇生生不息的火花,

老百姓是採集人, 政府是燃火者, 當火種彙集成炬, 必能溫暖這座城市人們的心靈, 照亮未來前進的道路。

徵集:讓民生實事說出百姓“真心話”

“這是一個關心人民的報告, 也是一個人民關心的報告。 與往年相比,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涉及民生的內容所占比例越來越大, 新亮點、新提法頻出, 個個緊扣民生, 讓人為之振奮, 體現出‘民本政府’的強大決心。 會前向市民公開徵集2018年民生實事意見建議, 傾聽民聲、集中民智, 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更值得‘點贊’!”這是今年市兩會期間代表和委員共同的心聲。

每年為民辦實事成為政府工作報告的“重頭戲”。 2017年市財政社會民生支出349.3億元, 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7.6%。 “十件民生實事”基本完成,

“十大民心工程”順利推進……

去年12月21日, 市委、市政府召開會議, 專題研究2018年全市經濟工作。 會上, 鄭人豪書記強調做好民生實事, 確保發展成果更多地轉化為人民群眾共用的發展紅利, 要求通過媒體發出公告, 廣泛徵集, 請全市人民選題出題、提出建議, 儘量讓每一件民生實事真正反映廣大老百姓的心願和期盼, 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姜建軍市長要求學習借鑒發達地區經驗, 在年度民生實事安排上, 廣泛聽取民意, 建立“民生微實事”庫, 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

按照市領導指示, 市府辦遵循“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原則, 按照“普惠性、急需性和可行性”要求, 從交通出行、城市管理、教育衛生等十方面精心草擬2018民生實事徵集通告。

去年12月25日, 市委、市政府通過市政府門戶網站和湛江日報正式向全市人民發出“明年政府辦哪些民生實事?你說了算”的邀請, 揭開了公開徵集2018年“民生實事”的序幕……

彙聚:民情民意、民智民願之花“湛”放

市委、市政府問政於民的消息, 迅速傳遍城鄉大街小巷、田間地頭, 引發社會熱議, 點燃全市人民參與建設湛江的熱情。 無論身在何處、來自哪裡, 從黨員幹部到普通群眾, 從耄耋老人到莘莘學子, 從遠方的遊子鄉賢到港城的“老湛江”, 都積極回應召喚, 打開心扉暢所欲言, 共同為湛江發展獻策謀略……

去年12月25日, 徵集邀請發出當天, 就有15位市民的信件應聲而至……

歐紹琳先生是一位“老湛江”, 在湛江飛往成都出差的航班上看《湛江晚報》得知徵集活動,

連夜發來千字郵件, 建議引進共用單車, 還提供了他在成都、江門、茂名、綿陽、青島等地出差時所拍下的共用單車照片。

“我是一個身體健全的人, 退休後在為殘疾人朋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希望市政府多多關心關注殘疾人群體。 ”從機關單位退休的關女士是一位義工, 她的來電句句傾注了對殘疾人的關愛, 沒有提及一句自我的需要, 這種集小善成大愛的社會民生精神, 讓人倍感溫暖。

“因為朋友們普通話沒有我說得好, 所以大家推選我作為代表, 幫大家傳遞心聲。 ”家住遂溪縣黃略鎮高碧村70多歲的黃女士撥通政府工作報告起草小組的熱線電話。 她的這些朋友,

來自赤坎、霞山、遂溪等地。 因為家裡沒有電腦和網路, 黃女士把朋友們的建議寫在紙上, 打算第二天坐車到縣城複印店請人幫忙發郵件。 考慮到老人家的不便, 起草小組人員放下手頭的工作, 拿起紙筆一字一句記錄黃女士在電話裡提出的一條條意見建議。

市國土局退休幹部杜日華用最傳統的書信方式, 傳遞了自己的感受, “這是新任市領導治市理政的大事, 極好, 極得民心”“順便表揚一下新的市領導改善老人乘車優惠問題”, 在這個提筆忘字的時代, 這種字斟句酌的建議彌足珍貴。

市民崔女士來信:“自從今年(2017年)3月份新任市領導上任以來, 湛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群眾評價很高。 這次市政府在湛江日報徵集關於民生實事的意見和建議無疑能贏得廣大群眾的關注和支持, 市政府在群眾中的形象無疑更加親民暖心。”

市民吳培平說:“問需於民,問計於民,體現了本屆領導班子海納百川的胸襟。這次活動無論參與的市民有多少,有效的建議有多少,都無關重要。重要的是,從本次活動可以看出,新一屆市領導班子的城市治理理念更親民。”

莘莘學子心,濃濃故鄉情。無論走得多遠,“在人的心靈裡,永遠都是故鄉的候鳥”。正在外地讀書的湛江籍學生張振達得知家鄉開展“民生實事”徵集活動,第一時間在網上發來了郵件,提出13條建議。他說,“湛江的進步都看在眼裡,但仍有很多不足希望能改進,真心希望加強湛江市容市貌、立體交通建設、市區城中村改造”。現就讀于廣州某學校城市規劃專業的湛江籍陳同學,經過數次的調研、走訪和資料收集研究,就赤坎區大通街、中興街、“三民”路一帶的法式建築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行文3700多字,圖文並茂。

市委、市政府暢通全市人民表達訴求的管道,市民的意見建議從四面八方匯攏而至:“期待高鐵早日建成通車”“加強湛江立體交通建設”“提高人民大道等主幹道通行效率”“加快開發海東新區、麻章高鐵新城”“加大教育投入,建設優質學校”“儘早遷建市第一中醫院”“修繕湛江圖書館,增加相應功能區”……

回應:“實事清單”遠不止十件

對市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市政府工作報告起草小組人員進行分類整理,及時摘編上報市政府領導。凡是覆蓋面廣、2018年能夠辦成的專案和事項,盡可能吸收納入2018年工作安排,列為“民生實事”。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十件民生實事”有市政府草擬的專案,也有市民在徵集活動中提出的建議。如“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每人每年增加120元;城鄉居民醫保各級財政補助標準每人提高到480元;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達到55元;建成保障房960套;新增市區義務教育學位3700個、學前教育學位1.5萬個;完成市區293條小街小巷路燈安裝,實現全覆蓋;完成740公里精准扶貧農村公路硬底化;解決農村2290條自然村102萬人安全飲水問題;建成350個村級汙水處理設施;建成500間村級公建民營衛生站”……一件件民生實事,就像一塊塊基石,支撐起這座城市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十件民生實事”只是一個概念性說法。報告中列出的“實事清單”遠遠不止這十件,而是幾十件甚至更多。市民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還有哪些納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列入了2018年工作計畫?

2018年,全面推行交通現代化,加快構建快速立體交通網絡體系。年內實施國際機場、高速鐵路等37個重點交通項目,完成投資206億元。

2018年,全面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建設高品質現代化城市。升級城區市政配套設施,改善道路微循環,新建南岑路、二環路,建成盛邦路、銀帆路、上坡路。實施赤坎舊大天然片區、中海油南海西部礦區和霞山東新路等15個“三舊”改造項目。加快市區道路林蔭路改造,啟動海濱大道、人民大道、椹川大道三條主幹道和機場路亮化工程。

2018年,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市級財政“三農”投入翻番,新增投入5億元。盤活農業農村資產、資源,推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完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制度,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

2018年,全面增加優質民生供給,努力提升群眾生活品質。多層次提供公共服務,全力支援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多管道就業創業。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提高低保、特困人員供養和醫療救助水準,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2018年,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市級財政增加教育投入30%以上,大力建設公辦、普惠性民辦幼稚園,制定新建住宅社區配建標準化學校、無償移交政府辦學實施辦法,加快建設湛江一中和嶺師附中新校區,推進廣東醫科大學、嶺南師範學院新校區建設。

2018年,推進實施健康湛江戰略,加快建設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海東院區,開工建設市婦幼保健院新院、公共衛生醫院和第二中醫院綜合住院大樓,啟動市第一中醫院搬遷改造。

2018年,推動文體事業蓬勃發展,引進優質文化主體,啟動湛江市圖書館改擴建,推動全民閱讀,打造書香湛江;完成村(社區)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推進縣(市、區)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全覆蓋;積極籌建社區劇院,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引進優質演藝團隊,盤活湛江影劇院,發展文化產業,活躍文化市場。

……

件件事關民生,件件凝聚全市智慧、集聚全市力量,表達了市委、市政府為全市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堅定決心,體現了全市人民的意志和願望。

統籌:首次建立“民生微實事”項目庫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有些看似細微、瑣碎的民生問題,放到民眾身上就是麻煩事、鬧心事。市委、市政府今年更是突破“傳統”,開闢了一個新模式,首次建立“民生微實事”專案庫,堅持市級統籌、縣(市、區)為主體,建立市、縣(市、區)、鎮(街)、村(居)四級協作聯動機制,專門承接那些小而微、小而急的民生服務,快速解決群眾身邊的小事、急事、難事。

“民生實事”公開徵集活動,架設起新時期黨委、政府與老百姓之間交流、對話、溝通的平臺,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幸福,老百姓發揮城市主人意識、綻放民生智慧之花,二者之間的暢通交流、互動互信,溫暖了這個歲末冬至。

正是那些已經解決的一件件民生實事,續寫了整座城市的精彩,溫暖了市民的心,召喚著一個個湛江人為這座城市的幸福與未來不懈努力。

市政府在群眾中的形象無疑更加親民暖心。”

市民吳培平說:“問需於民,問計於民,體現了本屆領導班子海納百川的胸襟。這次活動無論參與的市民有多少,有效的建議有多少,都無關重要。重要的是,從本次活動可以看出,新一屆市領導班子的城市治理理念更親民。”

莘莘學子心,濃濃故鄉情。無論走得多遠,“在人的心靈裡,永遠都是故鄉的候鳥”。正在外地讀書的湛江籍學生張振達得知家鄉開展“民生實事”徵集活動,第一時間在網上發來了郵件,提出13條建議。他說,“湛江的進步都看在眼裡,但仍有很多不足希望能改進,真心希望加強湛江市容市貌、立體交通建設、市區城中村改造”。現就讀于廣州某學校城市規劃專業的湛江籍陳同學,經過數次的調研、走訪和資料收集研究,就赤坎區大通街、中興街、“三民”路一帶的法式建築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行文3700多字,圖文並茂。

市委、市政府暢通全市人民表達訴求的管道,市民的意見建議從四面八方匯攏而至:“期待高鐵早日建成通車”“加強湛江立體交通建設”“提高人民大道等主幹道通行效率”“加快開發海東新區、麻章高鐵新城”“加大教育投入,建設優質學校”“儘早遷建市第一中醫院”“修繕湛江圖書館,增加相應功能區”……

回應:“實事清單”遠不止十件

對市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市政府工作報告起草小組人員進行分類整理,及時摘編上報市政府領導。凡是覆蓋面廣、2018年能夠辦成的專案和事項,盡可能吸收納入2018年工作安排,列為“民生實事”。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十件民生實事”有市政府草擬的專案,也有市民在徵集活動中提出的建議。如“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每人每年增加120元;城鄉居民醫保各級財政補助標準每人提高到480元;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達到55元;建成保障房960套;新增市區義務教育學位3700個、學前教育學位1.5萬個;完成市區293條小街小巷路燈安裝,實現全覆蓋;完成740公里精准扶貧農村公路硬底化;解決農村2290條自然村102萬人安全飲水問題;建成350個村級汙水處理設施;建成500間村級公建民營衛生站”……一件件民生實事,就像一塊塊基石,支撐起這座城市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十件民生實事”只是一個概念性說法。報告中列出的“實事清單”遠遠不止這十件,而是幾十件甚至更多。市民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還有哪些納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列入了2018年工作計畫?

2018年,全面推行交通現代化,加快構建快速立體交通網絡體系。年內實施國際機場、高速鐵路等37個重點交通項目,完成投資206億元。

2018年,全面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建設高品質現代化城市。升級城區市政配套設施,改善道路微循環,新建南岑路、二環路,建成盛邦路、銀帆路、上坡路。實施赤坎舊大天然片區、中海油南海西部礦區和霞山東新路等15個“三舊”改造項目。加快市區道路林蔭路改造,啟動海濱大道、人民大道、椹川大道三條主幹道和機場路亮化工程。

2018年,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市級財政“三農”投入翻番,新增投入5億元。盤活農業農村資產、資源,推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完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制度,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

2018年,全面增加優質民生供給,努力提升群眾生活品質。多層次提供公共服務,全力支援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多管道就業創業。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提高低保、特困人員供養和醫療救助水準,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2018年,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市級財政增加教育投入30%以上,大力建設公辦、普惠性民辦幼稚園,制定新建住宅社區配建標準化學校、無償移交政府辦學實施辦法,加快建設湛江一中和嶺師附中新校區,推進廣東醫科大學、嶺南師範學院新校區建設。

2018年,推進實施健康湛江戰略,加快建設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海東院區,開工建設市婦幼保健院新院、公共衛生醫院和第二中醫院綜合住院大樓,啟動市第一中醫院搬遷改造。

2018年,推動文體事業蓬勃發展,引進優質文化主體,啟動湛江市圖書館改擴建,推動全民閱讀,打造書香湛江;完成村(社區)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推進縣(市、區)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全覆蓋;積極籌建社區劇院,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引進優質演藝團隊,盤活湛江影劇院,發展文化產業,活躍文化市場。

……

件件事關民生,件件凝聚全市智慧、集聚全市力量,表達了市委、市政府為全市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堅定決心,體現了全市人民的意志和願望。

統籌:首次建立“民生微實事”項目庫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有些看似細微、瑣碎的民生問題,放到民眾身上就是麻煩事、鬧心事。市委、市政府今年更是突破“傳統”,開闢了一個新模式,首次建立“民生微實事”專案庫,堅持市級統籌、縣(市、區)為主體,建立市、縣(市、區)、鎮(街)、村(居)四級協作聯動機制,專門承接那些小而微、小而急的民生服務,快速解決群眾身邊的小事、急事、難事。

“民生實事”公開徵集活動,架設起新時期黨委、政府與老百姓之間交流、對話、溝通的平臺,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幸福,老百姓發揮城市主人意識、綻放民生智慧之花,二者之間的暢通交流、互動互信,溫暖了這個歲末冬至。

正是那些已經解決的一件件民生實事,續寫了整座城市的精彩,溫暖了市民的心,召喚著一個個湛江人為這座城市的幸福與未來不懈努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