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幾個行銷故事

兩個推銷員

這是行銷界盡人皆知的一個寓言故事:

兩家鞋業製造公司分別派出了一個業務員去開拓市場, 一個叫傑克遜, 一個叫板井。

在同一天, 他們兩個人來到了南太平洋的一個島國, 到達當日, 他們就發現當地人全都赤足, 不穿鞋!從國王到貧民、從僧侶到貴婦, 竟然無人穿鞋子。

當晚, 傑克遜向國內總部老闆拍了一封電報:“上帝呀, 這裡的人從不穿鞋子, 有誰還會買鞋子?我明天就回去。 ”

板井也向國內公司總部拍了一封電報:“太好了!這裡的人都不穿鞋。 我決定把家搬來, 在此長期駐紮下去!”兩年後,

這裡的人都穿上了鞋子……

行銷啟示

許多人常常抱怨難以開拓新市場, 事實是新市場就在你的面前, 只不過你怎樣發現這個市場而已。

兩家小店

有兩家賣粥的小店。

左邊這個和右邊那個每天的顧客相差不多, 都是川流不息, 人進人出的。 然而晚上結算的時候,

左邊這個總是比右邊那個多出了百十元來。 天天如此。

於是, 我走進了右邊那個粥店。 服務小姐微笑著把我迎進去, 給我盛好一碗粥。 問我:“加不加雞蛋?”我說加。 於是她給我加了一個雞蛋。

每進來一個顧客, 服務員都要問一句:“加不加雞蛋?”也有說加的, 也有說不加的, 大概各占一半。 我又走進左邊那個小店。 服務小姐同樣微笑著把我迎進去, 給我盛好一碗粥。 問我:“加一個雞蛋, 還是加兩個雞蛋?”我笑了, 說:“加一個。 ”

再進來一個顧客, 服務員又問一句:“加一個雞蛋還是加兩個雞蛋?”愛吃雞蛋的就要求加兩個, 不愛吃的就要求加一個。 也有要求不加的, 但是很少。 一天下來, 左邊這個小店就要比右邊那個多賣出很多個雞蛋。

行銷啟示

給別人留有餘地, 更要為自己爭取盡可能大的領地。 只有這樣, 才會於不聲不響中獲勝。 銷售不僅僅是方法問題, 更多的是對消費心理的理解。

羚羊與獅子

每天早上, 一隻非洲羚羊醒來, 她就知道必須比跑得最快的非洲獅子還要快, 否則她就被吃掉;每天早上, 一隻非洲獅子醒來, 他就知道必須比跑得最慢的羚羊還要快, 否則他就會餓死;

不管你是獅子還是羚羊, 太陽升起的時候你就得開始跑了。

行銷啟示

奔跑起來吧, 在這個競爭的社會中, 如果行銷人停滯不前, 還沉浸在舊日的輝煌裡面, 那麼最終的命運就是或者被吃掉或者餓死。

兩輛中巴

家門口有一條汽車線路, 是從小巷口開往火車站的。 不知道是因為線路短, 還是沿途人少的緣故, 客運公司僅安排兩輛中巴來回對開。

開101的是一對夫婦, 開102的也是一對夫婦。

坐車的大多是一些船民, 由於他們常期在水上生活, 因此, 一進城往往是一家老小。 101號的女主人很少讓孩子買票, 即使是一對夫婦帶幾個孩子,

她也是熟視無睹似的, 只要求船民買兩張成人票。 有的船民過意不去, 執意要給大點的孩子買票, 她就笑著對船民的孩子說:“下次給帶給個小河蚌來, 好嗎?這次讓你免費坐車。 ”

102號的女主人恰恰相反, 只要有帶孩子的, 大一點的要全票, 小一點的也得買半票。 她總是說, 這車是承包的, 每月要向客運公司交多少多少錢, 哪個月不交足, 馬上就幹不下去了船民們也理解, 幾個人掏幾張票的錢, 因此, 每次也都相安無事。 不過, 三個月後, 門口的102號不見了。 聽說停開了。 它應驗了102號女主人的話:馬上就幹不下去了, 因為搭她車的人很少。

行銷啟示

忠誠顧客是靠感情培養的, 也同樣是靠一點一點優惠獲得顧客的忠誠的, 當經銷商固執地執行價格不變的時候, 放走了多少忠誠顧客呢?

聰明的報童

某一地區,有兩個報童在賣同一份報紙,兩個人是競爭對手。

第一個報童很勤奮,每天沿街叫賣,嗓子也很響亮,可每天賣出的報紙並不很多,而且還有減少的趨勢。

第二個報童肯用腦子,除了沿街叫賣,他還每天堅持去一些固定場合,一去了後就給大家分發報紙,過一會再來收錢。地方越跑越熟,報紙賣出去的也就越來越多,當然也有些損耗。

而第一個報童能賣出去的也就越來越少了,不得不另謀生路了。

行銷啟示

第二個報童的做法中大有深意:

第一、在一個固定的地區,對同一份報紙,讀者客戶是有限的。買了我的,就不會買他的,我先將報紙發出去,這個拿到報紙的人,是肯定不會去再買別人的報紙。等於我先佔領的市場,我發的越多,他的市場就越小。這對競爭對手的利潤和信心都構成了打擊

第三、即使有人看了報,退報不給錢,也沒有什麼關係,一則總會有積壓的報紙,二來他已經看過了報紙,肯定不會再買同一份了。還是自己的潛在客戶。

這個故事我們會學到許多關於消費者、市場佔有、潛在消費者、忠誠客戶等行銷名詞。

放走了多少忠誠顧客呢?

聰明的報童

某一地區,有兩個報童在賣同一份報紙,兩個人是競爭對手。

第一個報童很勤奮,每天沿街叫賣,嗓子也很響亮,可每天賣出的報紙並不很多,而且還有減少的趨勢。

第二個報童肯用腦子,除了沿街叫賣,他還每天堅持去一些固定場合,一去了後就給大家分發報紙,過一會再來收錢。地方越跑越熟,報紙賣出去的也就越來越多,當然也有些損耗。

而第一個報童能賣出去的也就越來越少了,不得不另謀生路了。

行銷啟示

第二個報童的做法中大有深意:

第一、在一個固定的地區,對同一份報紙,讀者客戶是有限的。買了我的,就不會買他的,我先將報紙發出去,這個拿到報紙的人,是肯定不會去再買別人的報紙。等於我先佔領的市場,我發的越多,他的市場就越小。這對競爭對手的利潤和信心都構成了打擊

第三、即使有人看了報,退報不給錢,也沒有什麼關係,一則總會有積壓的報紙,二來他已經看過了報紙,肯定不會再買同一份了。還是自己的潛在客戶。

這個故事我們會學到許多關於消費者、市場佔有、潛在消費者、忠誠客戶等行銷名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