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最牛春秋國王五個兒子四個為王一個為相

春秋時期, 按照當時的宗法關係, 一個諸侯國或者是一個大夫家族的國君或家長死了, 應該由他的下一代嫡長子繼承, 除非是這個主人沒有兒子才可以由他的弟弟繼承, 這是制度, 不能破壞。 但是, 這個時期又是個禮崩樂壞的年代, 無論是國與國之間, 還是家庭內部, 都有很多“規矩”在不時地被破壞。 尤其是楚國, 由於他處在蠻夷交界的地方, 自己也以蠻夷風俗不同自居, 更是表現出很大的不守規矩。 早在周夷王時期, 楚國就已經稱王, 後來由於擔心周厲王暴虐攻打, 楚國才取消了王號。 進入春秋時期,

楚國是楚武王執政, 其王號再也沒有取消過。 在內部, 楚國更是爭鬥不斷, 到了楚共王時期, 他的兒子當中竟然有四個人成為楚王。

(楚平王 圖片來源於百度圖片)

楚共王是楚莊王的兒子, 名字叫審, 於西元前590年正式即位為楚王, 於前560年去世, 在位三十一年。

共王的兒子名字叫招, 在位十五年, 於前545年去世。 可能是這個人既沒有為惡也沒有作為吧, 史書上基本沒有記載他多少事情。 只說他有四個寵愛的弟弟, 公子圍、子比、子皙和棄疾。 康王死後, 兒子繼承王位, 就是郟敖。 郟敖在第三年上任命自己的叔叔公子圍為令尹, 並主管軍事。 郟敖四年(前541), 公子圍出使鄭國, 途中聽說楚王生病了, 於是返回楚國。 公子圍以詢問楚王病情為由進入宮中, 用帽子的帶子殺死了楚王, 同時還殺死了他的兩個兒子。 公子圍派出使者到鄭國報喪。 這在春秋時期也是一種較為普遍的做法, 得到了鄰國國君的認可也可以成為合法國君。 如晉獻公死後, 他的兩個小兒子先後被殺, 一時國內大亂,
是秦穆公護送公子夷吾回國為君, 即晉惠公, 這樣晉國才穩定下來。 還有齊桓公死後, 宋襄公率領軍隊護送公子昭回國, 即齊孝公。 面對著公子圍即將成為國王這個現實, 楚國大臣伍舉問使者:“假如鄭國人問, 楚國誰將即位, 你將如何回答?”使者回答說:“大夫公子圍。 ”伍舉給他更正說:“你應該說是共王的兒子公子圍, 他是共王最大的兒子。 ”伍舉的這種說法, 等於是讓公子圍當楚王有了合法性, 也等於是大臣們認可了公子圍。 公子圍於是即位為王, 即楚靈王。

(楚靈王 圖片來源於百度圖片)

這樣一來, 楚共王的兒子當中已經有兩個為王了。

為了避禍, 楚靈王的弟弟子比逃到了晉國。

楚靈王在位十二年, 荒淫無度, 對內搜刮盤剝, 對外窮兵黷武, 好大喜功, 可說是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 在位第十二年(前529)的春天, 楚靈王留在乾溪作樂, 竟然捨不得離開這兒回到王宮。 當初, 楚靈王殺死了蔡國大夫觀起, 他的兒子觀從假借公子棄疾的名義, 從晉國召回了公子比, 兩人結成了聯盟。 他們聯合起來殺進王宮,

殺死了楚靈王的太子祿, 共同擁立子比為楚王。 新楚王任命子皙為令尹, 棄疾為司馬。 但是, 這時候楚靈王還在, 於是, 觀從率領軍隊向乾溪出發, 目標直至楚靈王。 他向楚國在乾溪的官兵宣佈:“楚國已經擁立新王了!先返回國都的, 恢復他們的爵位財產, 後返回的一律流放。 ”官兵們聽了, 紛紛逃散。 楚靈王知道大勢已去, 獨自一人逃亡山中, 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新王還下達命令, 有誰敢收留楚靈王, 誅滅三族。 楚靈王在山中逗留了三天, 竟然連一口飯也吃不上, 最後餓昏死過去。 好在當年他赦免了圩地地方官, 這個地方官的兒子冒死找到他, 把他安葬, 才避免了暴屍荒野。

楚靈王的死訊新王並不知道, 所以, 他非常害怕靈王能夠突然出現在都城。 這時候,觀從又挑撥他說:“您的禍患不在那個已經失勢的舊王,而是您的弟弟司馬棄疾。不殺死棄疾,您的王位就坐不穩。”楚王說:“我不忍心殺死他。”觀從說:“可是他卻會忍心殺死你啊!”新王終於沒有聽從,觀從只好離開了。

還真不是觀從危言聳聽或者是挑撥離間,自從棄疾回到國都以後,都城裡立刻就是謠言四起,一時間人心惶惶。令人恐慌的根本原因就是,靈王又回到都城裡來了。不用說,這都是棄疾所為。棄疾還讓人在長江邊奔走呼號,說:“靈王來了!”一時間,都城裡的人們恐懼到了極點。這時候,棄疾又派人對新王子比和令尹子皙說:“靈王到了!都城的人將要殺死你們,司馬率領著大軍就要殺進城裡來了。您應該及早想個辦法,不要自取其辱。眾人的怒氣就像洪水與大火,那是無法解救的。”聽了這番話,新王子比和令尹子皙都自殺了。棄疾做了楚王,改名熊居,就是楚平王。

平王用欺騙的方法殺死兩位國君,害怕人們不擁護他,於是就對百姓佈施恩德,修明政務,楚國的政局很快穩定下來。當然,最受益的還是那個挑起事端的觀從。觀從想當楚國的卜尹,楚平王滿足了他的願望。

當初,子比回國的時候,晉國的叔向料到他不會成功,理由是子比既沒有外援也沒有內應,自身無才,對人民也無恩德,作為帝王,可以說是一無所有,結果不幸言中。不過,這個楚平王也不是個英才,他把兒子的妻子據為己有,寵信奸佞小人費無極,也為楚國埋下了大患。在費無極的攛掇下,楚平王又要殺了自己的兒子太子建,但他畏懼太子的師傅伍奢,就打算殺了他們一家。伍奢的小兒子就是春秋有名的伍子胥,他逃難來到吳國,幫助公子光奪取了王位,然後憑藉吳王的力量回國報仇,結果楚國戰敗,幾近亡國。這次大敗,使楚國大傷元氣,失去了早早統一江淮,進而爭奪中原統一天下的條件。事情雖然發生在楚昭王時期,其根源卻是在楚平王這兒。

世襲制度的嫡長繼承制有著明顯的弊端,因為它不是以人的才能作為標準,最終必定會退出歷史舞臺。但是,殺戮和血腥絕對不應該是改變這種制度的方法。所以,楚共王五子四王給楚國帶來的不是榮耀,而是血淋淋的災難。

這時候,觀從又挑撥他說:“您的禍患不在那個已經失勢的舊王,而是您的弟弟司馬棄疾。不殺死棄疾,您的王位就坐不穩。”楚王說:“我不忍心殺死他。”觀從說:“可是他卻會忍心殺死你啊!”新王終於沒有聽從,觀從只好離開了。

還真不是觀從危言聳聽或者是挑撥離間,自從棄疾回到國都以後,都城裡立刻就是謠言四起,一時間人心惶惶。令人恐慌的根本原因就是,靈王又回到都城裡來了。不用說,這都是棄疾所為。棄疾還讓人在長江邊奔走呼號,說:“靈王來了!”一時間,都城裡的人們恐懼到了極點。這時候,棄疾又派人對新王子比和令尹子皙說:“靈王到了!都城的人將要殺死你們,司馬率領著大軍就要殺進城裡來了。您應該及早想個辦法,不要自取其辱。眾人的怒氣就像洪水與大火,那是無法解救的。”聽了這番話,新王子比和令尹子皙都自殺了。棄疾做了楚王,改名熊居,就是楚平王。

平王用欺騙的方法殺死兩位國君,害怕人們不擁護他,於是就對百姓佈施恩德,修明政務,楚國的政局很快穩定下來。當然,最受益的還是那個挑起事端的觀從。觀從想當楚國的卜尹,楚平王滿足了他的願望。

當初,子比回國的時候,晉國的叔向料到他不會成功,理由是子比既沒有外援也沒有內應,自身無才,對人民也無恩德,作為帝王,可以說是一無所有,結果不幸言中。不過,這個楚平王也不是個英才,他把兒子的妻子據為己有,寵信奸佞小人費無極,也為楚國埋下了大患。在費無極的攛掇下,楚平王又要殺了自己的兒子太子建,但他畏懼太子的師傅伍奢,就打算殺了他們一家。伍奢的小兒子就是春秋有名的伍子胥,他逃難來到吳國,幫助公子光奪取了王位,然後憑藉吳王的力量回國報仇,結果楚國戰敗,幾近亡國。這次大敗,使楚國大傷元氣,失去了早早統一江淮,進而爭奪中原統一天下的條件。事情雖然發生在楚昭王時期,其根源卻是在楚平王這兒。

世襲制度的嫡長繼承制有著明顯的弊端,因為它不是以人的才能作為標準,最終必定會退出歷史舞臺。但是,殺戮和血腥絕對不應該是改變這種制度的方法。所以,楚共王五子四王給楚國帶來的不是榮耀,而是血淋淋的災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